桥过梦中
2017-11-14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高一23班杨娜
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高一23班 杨娜
桥过梦中
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高一23班 杨娜
悄悄地,伫望桥的苍凉,念起梦的神伤。
——题记
天接云淡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那天边忽隐忽现的星盏,是否勾起了令人遐思的念想又是否将人投进了那黑暗的旋涡?还最后将我的回忆一下子拉进了时光。
那时,黄昏的寂静正笼罩着天空,海水的磷光反映着那模糊的话语,从窗口飘出了那大朵大朵雏菊的淡淡清香,曾有几时,嘴也便不时流出那年我们的对白。“什么是你的最爱?”“呃,我也不知道,你呢?”男的只是笑笑,微微侧过脸庞说,“我的最爱在这里,你在我掌心。”女嘟嘴,“我才没那么小哩。”
男生便是我当年意气风发的爸爸,女便是曾经小小的我。在即将飘走的夏末,请允许我成为你爱护的夏天,当有夜莺和金莺收敛了歌唱的时候,许下我最美的诺言,那请允许让我成为你喜爱低吟的音乐,谱下那生命迂回的足迹,抚落那种种岁月的伤创,可没有人告诉我这是为了什么?
尊敬的杨绛先生曾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修炼,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成果。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越细,香得愈浓烈。在我眼中,当下的闲适和轻愝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给予,让我在庸碌的生活中悄悄歇一下脚。在面对阳光的窗台边,浓墨般漆黑的桌子上,取出一幅略显空阔的绘画,我深深望着它,再啜一丝杯中的清水,继而写下“伊吹山,朝望山,得山下只桥无舟,映多夕日翠风光。”是啊,那山下有桥,桥边有扁舟,湖上桥,夕阳和冷凝的翠色共为一面。还记得,爸爸对我说,若把世界的颜色扭转来,那么便又是一抹别致的风景。因为那时我们一家正在西湖杭州,我唯望江头,忽忆。
在易安着一袭襦裙漂荡在西湖的扁舟上初夏,回荡耳畔的是那支小曲儿的诗,“荷叶摇,荷花摇,水波荡,鱼儿逃。”她在格外静谧的环境中又自成一番风景,任那时晚风习习,但她只抬手绾起了飘落的碎发,绾起了丝织的薄衫衣袖,将手伸进湖中,默默感受一股清凉划过心头。那画面如梦,令我又仿佛望到了那年爸爸眼眸下无尽的深谙的追求和渴望,而他正是在桥上。
对于常常使人眼前一亮的事物,我都会感到无比深刻,如齿轮式旧电影,可这一切的一切仍依旧使我自己的心口一空,好像是缺了什么,但就是如隔了一层浓浓雾霭,只让你道不清,说不明。它是脑海里挥不去的念头,它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得不到满意的骄傲,它如藤蔓死死扎进我心头的昏暗,可它是我的梦魇,但我仍旧能够做到义无反顾,追着它的脚步便成了我放不下解不开的结,绕在心头一生一世。
我和桥。
算是上世早已做好的谋划,今朝一定要和它一起度过,它的魅力是古人精确的智慧,一分不多,更不会少。各类季节,是别有一格的精致。虽在古典书籍中尝试着补充它们如青年般剑挺的身姿,微微带着柔和的波光,但即便如此,此刻的我仍是渺小的身姿,始终找不到惊人的方式来绘出心里情绪。阳光高高抬着兴奋的头,只有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自己身边,等待一个结果,在这点滴之间丢了自己,丢了最开始的念想。抬起头,望着此刻云卷云舒的天空,心中却问着自己在找些什么?
客厅里,爸爸坐在一旁的沙发上,他正看着那份古老不知是什么时候的报纸,我知道他钟爱得从来就不是那张淡黄老旧的纸了,是那则短短的话,上面说“山下石桥,石桥下板青块,风拂过之,脆声”。那是桥,我轻轻呼了口气。
天空星夜,代表什么?也许是深沉,害怕,甚至还是隐匿。我永远知道星星和月亮不会孤单,有陪着它等待的晨阳的鸡叫,它朝前走,走了很久。当晚我做了个梦,好久不做梦了。
在如刚刚眼前的星空一样,梦里也是如此。目光只染上了薄雾,望见了远方一座铁索搭起的桥,它的颜色便黑夜的颜色。我从那儿向下望着,无尽的深渊。远方传来什么在浅浅的唱着,那句话好熟悉。一块青石板在我的脚下发出声音,我低头看。原来是爸爸手中的那份报纸。
易安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学着放下所谓的束缚,别太较真。何必太过忘怀怜悯,为什么不给远方一份考虑,给现实一个结束。它只是我脚下匆匆而过的风景,它只是我眼底流逝的时光,然后擦肩而过,既不回首,又不回眸。不要在不可知的边缘徘徊。
然后梦醒了,我醒了。
桥也好,梦也罢,找到方向依旧能闲看云卷云舒,走过的地方总有痕迹,度过的时光总有记忆。
望桥立。流水溪涧,一切如往常。
点评:
文章如诗如画,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的江南氛围。在对话和叙述中,追忆了往年旧事,满满的都是亲情和爱。那些人、那些话、那些歌谣,那座桥,一滴一点,点点滴滴,都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在一息一叹之中,表达着对于亲情的眷念。文风轻柔飘逸,语言雅致温婉,是一篇古典之风的好作品。指导教师:程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