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生产分析
2017-11-14张雪飞贺建明
张雪飞 贺建明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拉萨 850000)
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生产分析
张雪飞 贺建明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拉萨 850000)
21世纪互联网多样传播技术的引进使得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变革,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作为最基础的互联网应用,成为了全球第五大即时通讯应用。微信为龙头的传播技术革新树立起了中国互联网时代中的一座新里程碑,微信公众平台给信息传播领域的新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生产
1 微信公众平台的现况简介
大多数传统媒体新闻采用单媒体编辑和单向通信的方式,随着互联网、手机通讯等新媒体发展,传统新闻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普通百姓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发布信息。通过微信平台,“人人皆是记者”成为了现实,百姓可以自由发声,监督的主体开始从政府和官方媒体过渡给普通群众,传统新闻媒体也在进行变革,新闻第一来源经常发生在微信等网络,“人人是一名记者“已经成为现实,媒体与人民的关系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之前新闻生产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此研究方法并不规范,并且分析成果比较简单。基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新闻的生产缺乏定量研究。
2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生产的“内容平台”
如今是数字媒体的时代,内容平台以数字多媒体内容为核心,基于硬件和软件系统环境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将数字内容、计算机系统、网络融合于一体。在数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必然像数字化进行转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媒体只有数字多媒体内容可以在内容平台上传输和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使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内容完成数字化过程,并可以方便大家浏览信息,信息共享。
2.1 内容平台的互动传播范式满足了受众需求
传播主义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媒体观众的地位作为根本,通过分析观众为什么使用媒体,使用媒体的体验,以及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以便工作人员对媒体进行升级改造来满足群众的需求效用。这种效用不仅是心里体验的升级,而且还着重培养群众行为习惯。理论的合理使用和分析受众的满足性打破了媒体的传统营销模式,微信形成了第一次在大众传播领域以“自助”式的互动式通信范式传播的媒体平台。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正是这种范式,信息丰富的时候,通过分析人们对信息的需要范围和程度,将有相应行为特征的信息充分发挥出来。而当媒体还滞留在一个对应一个,一个对应多个的信息稀缺时代,这个特点就并不明显了。但同时也应该明白,人类社会的传播是多维度共存的,并不单一存在。
2.2 微信内容平台可以成为人们选择信息的延伸平台
微信平台作为大众平台,和普通群众联系密切,信息来自于生活,同时为公众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信息,使人接触原始信息。在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内容平台成为信息选择的延伸,而平台将各种数字信息融合,让人们做出选择,从多种信息中取得平衡。实现个人和整体的平横,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只有建立这个动态系统,才能实现平台和个体之间的双赢,也就是内容平台的高效传播。
2.3 信息传播的内容平台需要双方共同分享
媒体最终报道一个消息,在这之前需要对消息进行确认,经过一系列新闻工作人员的验证,包括记者,编辑等,然后产生新闻。根据“守门人”的理论,媒体产生新闻,需要进行多步骤筛选和淘汰。另外,媒体的观众对消息的看法存在选择性的理解和记忆的过程,所以观众把符合自己的选择标准的新闻和信息进行再次传播,也起到了守门人的作用。因此,新闻最终的内容是由多方面决定的,经过多重报道、流传之后,事实的真相可能被淹没,导致误解,虚假消息的现象必然会发生,现实与媒体的内容报告也会有一些差异。
3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生产方式分析
3.1 新闻来源去中心化
这种新闻制作方式没有中心,也可以说每个公民都是中心,每个人都成为新闻记者,报道周围的事情,这使得媒体新闻的来源得以拓宽。通过用户产生的新闻和消息可能缺乏专业,但这种个人的观点可以更加吸引读者,产生共鸣。由于政策方面面对很大限制,媒体如果要跟随这种模式进行新闻制作更加困难,但是微型公共平台依靠自身的传播优势,极大地拓宽了新闻来源渠道。
3.2 新闻编辑过程便捷化
微博公共平台的用户组管理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实现分组对接的功能,结合当前的管理功能和微博公共平台的素材存储,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用户分组管理,大大降低了微博新闻编辑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随时进行讨论,决定最终方案,不再需要定期会议来讨论新闻话题,不但节省了时间,这样产生的新闻更具时效性。例如央视新闻微信客户端、微博以及搜狐客户日常讨论的主题和最终方案的确立都在各自的微信群里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新闻内容生产精细化
新闻进行编辑的目的是生成新闻产品。目前,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内容可以上传到公开的平台上。传统媒体一方面可以在WeChat公共平台上制作综合消息;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制作具有针对性的一些微信息产品,弥补了与传统媒体的内容差异,形成互补。
3.4 观众选择主动化
三级阅读界面-新闻客户端设置,与用户建立友好的关系,可以使根据自己的兴趣、交通条件和时间选择阅读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管理零散的时间来阅读消息,扩大知识储备。由于WeChat的公共账户推送消息不能太多,其中涉及使用流量问题,使用户选择困难,造成信息负担和金钱负担。相比之下,新闻客户端携带更多的信息,类似于微信平台的内容呈现方式和编辑方式来发布新闻。“中央电视台新闻”通过技术手段将微信公众平台和中央电视台新闻客户端开放,使用户在没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中,可以将遇到的内容切换到客户端进行详细浏览,所以这一举措使用户对信息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关注。观众可以选择性地关注自己喜欢看的新闻。
3.5 观众反馈高效性
新闻反馈,是利用新闻传播信息之后观众的反应对后期新闻进行调整,然后继续新闻生产工作。新闻反馈的目的让新闻更有效,并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人际关系的中间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媒体的相互反馈速度和反馈媒介,当大众媒体之间的距离比较遥远脱离实际问题时,以及出现缺乏个人色彩的信息时,并不利于反馈。 WeChat本身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平台,为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形式提供了一个直接有效地访问用户的平台,并且提供了一个信息反馈的平台。程序评分功能可以后续在WeChat平台上开发,也可以直接通过WeChat用户的反馈功能上进行添加。通过收集新闻摘要,进行内容分析,媒体将对产品内容和观众的需求有更真实的了解,因此有利于进行对新闻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1]张洪忠,朱蕗鋆.微博、微信对传统媒体内容使用的影响[J].新闻记者,2013,(12):121-122.
[2]王磊.微信:强社交模式搭建的新闻出版平台[J].出版广角,2013,(22):77-78.
[3]侯惠明.央视新闻微博、微信的互动性研究[J].中国报业,2013,(20):44-45.
[4]张铮,刘芳.电视媒体变革新机遇——微信平台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25):34-35.
[5]韩世峰.建设新兴媒体 提供集成服务——新华社新媒体报道策略探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0):66-67.
[6]林茂申.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机制及治理探究——基于微信与微博的比较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10-12.
[7]倪秋利.我国微信研究现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分析[J].今传媒,2014,(11):81-81.
G206.2
A
1003-2177(2017)09-0058-02
张雪飞(1986—),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初级(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贺建明(1990—),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初级(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