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2017-11-14旦增阿旺
旦增阿旺
(那曲地区第三小学,西藏那曲 8500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有利于为学生的阅读教学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导和参考。有效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更新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更新阅读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
1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确保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性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进行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例如在《匆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将教学目标确立为“学习并掌握生字,能够写出课后要求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以教学目标的明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的达成,在保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延伸,使学生既能够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空间的扩展。
2 合理设计教学导入方式
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促进课堂导入方式的合理化,以达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兼顾导入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例如,《桂林山水》的课文教学中,由于文章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就埋下了伏笔,即作者表示自己已经看到过西湖的平静及大海的壮阔,但是却没见过漓江的水。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漓江的美景,但是这时候学生还没有形成具体印象。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技术优势,帮助学生实现对漓江美景的具体认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感官冲击,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深入阅读学习的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将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多种课堂导入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的代入感。
3 借助趣味教学,引发阅读兴趣
针对小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强化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借助趣味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例在《三袋麦子》的课文教学中,针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剧的编排,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深切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并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小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并为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使学习成为小学生后续阅读学习的重要动力。
4 延伸阅读教学领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尽管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阅读教学领域的扩展,把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素材,并积极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推荐阅读素材的时候,既要保证素材的知识性,又要保证素材的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例如在《坐井观天》课文教学中,针对该篇文章的故事性和哲理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仅要读故事,还应该主动思考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并为小学生推荐其他的寓言故事,集中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5 质疑问难,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的激发,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质疑为学生明确阅读方向,提供阅读动力,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主动的阅读学习。不仅这样,教师还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乌塔》课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A同学提出:“老师,让十四岁的孩子独自去非洲旅行,他的爸爸妈妈放心吗?”,教师可以就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为学生明确讨论主题,即如果父母让你们独自出行,你有什么看法?学生们自动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促进教学氛围的活跃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6 创设阅读情境,丰富阅读手段
教学情境强调教学内容的直观和生动的呈现,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通过情境教学的创设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使阅读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为实现情感教学目标,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对圆明园新旧面貌的展示,形成强烈的对比,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再如在《草原》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再度利用图像、视频展现草原的壮美风光,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然后教师针对教学反馈,鼓励学生写读后感,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蒙汉同胞的深厚情谊,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7 加强师生交流,强化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行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当然这种指导应该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了解基础之上,以促进阅读方法指导的针对性。例如在《将相和》的课文教学中,蔺相如使得“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因此得获“上卿”的封号,廉颇和蔺相如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此时可以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实现自身的阅读指导作用,“如果你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阐述了观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
8 组织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典型特征,突破课堂教学形式的局限,开展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学习契机,在阅读学习活动中强化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此外,阅读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既能够进行知识学习,又能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教师组织和举办朗诵比赛、讲故事、“读好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符合小学生求知欲强烈和好胜心强烈的基本特点,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的调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既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又为小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
9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笔者在文章中对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同行提供几点具有可行性的建议,进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于洪利.关于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思考[J].才智,2016,12(32):254-255.
[2]于静波.预习—精读—扩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30):22-23.
[3]朱庆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J].语文学刊,2014,23(18):98-100.
[4]苏月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导入策略[J].新课程,2014,12(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