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原创』: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传承
2017-11-14杨蔚然
杨蔚然
『红色原创』: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传承
杨蔚然
潇湘电影集团一直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红色原创”作为核心理念,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一、红色基因,孕育英雄故事
作为伟人故乡和革命发祥地,潇湘电影集团具备红色文化基因的先天优势。多年来,潇湘电影集团坚持以红色故事为创作核心,真实再现历史事件,以全新的光影、音乐、叙事逻辑探索“红色”事迹新的叙述方式,令光影艺术更具内涵文化,这是潇影“红色”创作的一大利器。
潇湘电影集团以毛泽东为创作对象,以其一生中的几大重要时期为模板,创作出大量优秀影视作品,刻画了全面、立体的伟人形象。1991年出品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讲述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既作为国家领袖又作为父亲,以身作则把长子毛岸英送去朝鲜战场,投身于抗美援朝战斗的故事;2001年出品的《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再现了毛泽东与妻子、弟弟一起回到韶山老家,开展农民运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心忧天下、幽默睿智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同时,每逢毛泽东诞辰周年纪念,潇湘电影集团还推出系列精品影片,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品牌的同时也获得了业界的肯定。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潇湘电影集团创作的影片《秋收起义》,荣获中宣部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时出品的《毛泽东去安源》,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13年,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齐白石诞辰150周年之际,潇影以两位人物的交往故事为模板,推出大型传记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作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唯一一部关于毛泽东的电影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提名奖、第二十三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奖、第十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等多项大奖。
此外,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多元性,潇湘电影集团积极尝试以新的载体和形式来呈现红色故事。2013年,潇湘电影集团推出了中国第一部以伟人毛泽东童年轶事为题材的动画电影——《韶山少年》,该片被确定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三部献礼影片之一。潇湘电影集团在巩固成年观众市场的同时,以少年儿童喜欢且更能接受的动画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以孩子们的视野解读伟人历史,将红色文化深植于后辈之中。
二、红色品牌,叙写家国史诗
在创作过程中,潇湘电影集团始终坚持主旋律的引导,在注重塑造榜样人物的同时,将红色基因的探寻延展至对国家重要历史时期的记录再现中,将“红色”标识渗透进更为广泛的电影题材,创作出多部收益与口碑俱佳的影视作品。
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潇湘电影集团推出《湘江北去》《吴大观》《通道转兵》三部献礼片进行公映。该三部影片被中宣部、广电总局列为建党九十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在仅有的28部献礼片中占据三席。
2009年正逢建国60周年,潇湘电影集团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原型创作了电影《袁隆平》,真实再现袁隆平院士执着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艰难历程,用全新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为了梦想而艰苦奋斗的袁隆平。该片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男演员”奖、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推出电影《难忘的岁月》,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建党九十五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勃沙特的长征》《领袖1935》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推出的作品《辛亥革命》,将辛亥革命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场战役以黄兴、徐宗汉等人为核心,进行深度刻画,以全方位的动态视角展现了这一伟大革命。影片获得了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华语故事片“金鹿”奖、第三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第十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此外,还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推出的《穿越硝烟的歌声》《受降前夕》《穿越硝烟的歌声》,纪念建党95周年,2016年出品的电影《难忘的岁月》等等。
2015年为胡耀邦诞辰100周年,潇湘电影集团制作了第一部反映胡耀邦同志的电影《青春激荡的岁月》作为献礼大片。影片讲述了1952年到1957年之间,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关心、爱护青年,鼓励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的故事,借此为处于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带来更多的思考。
经过多年积累,潇湘电影集团的红色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潇影人对红色品牌的打造,早已不局限于一人一事,而是将视野拓展至整个国家、民族。潇湘电影集团创作的作品不仅是先进人物的传记,而且是社会历史的叙述者。
三、红色传承,前行中不忘初心
“红色”电影既是大热题材,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题材。《文艺研究》的陈剑澜先生认为:“红色经典”这一概念附着了太多的社会历史内容。把这些具有复杂政治意义的作品叫做“红色经典”,实际上是从今天的立场对它们进行了一次历史化塑造。在商业化浪潮之下,“红色”题材影片的创作探索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一种发展路径。但是,潇湘电影集团却坚持走“红色原创”路线,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为根基,专注于做文艺市场中主旋律的弘扬者,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品牌。
潇湘电影集团的“红色原创”,是在原有革命事迹的基础上,通过对光影,视听语言的精雕细琢,演绎技术的提高,将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搬上银幕,挖掘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内涵。例如潇湘电影集团重量级的作品《国歌》,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做了一些改编,从史料出发,加入了一些浪漫化、艺术化的内容。《国歌》完美地结合了国歌的诞生过程和国歌歌词的基本内容,在表现国歌歌词的时候,电影用具体的画面形象展现了歌词的内容和意境,让田汉和聂耳成为直接参与者,见证了国歌诞生的历史性时刻。在展现歌词意境当中,也将国歌歌词转化成了一种银幕形象,即一种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中华民族精神,用尽可能广泛的群体形象来表现。在体现田汉性格当中,并没有改变历史当中田汉真实的人物性格,而是加以强调和淡化,继而塑造了一个完整有血性的银幕形象。
潇湘电影集团的“红色原创”,既做到弘扬主旋律,又不脱离大众市场;既追寻电影内涵的深度,又能满足受众精神文明需求。纵观潇湘电影集团的电影作品,《秋收起义》《郑培民》《国歌》《毛泽东去安源》《刘少奇的四十四天》《湘江北去》《毛泽东与齐白石》《穿越硝烟的歌声》《青春激荡的岁月》《难忘的岁月》《勃沙特的长征》等一系列红色电影作品都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对人性的思考,对共产党的歌颂,也传递了勇于牺牲,奉献社会的价值观。这些影片运用平视的拍摄视角,不再刻意拔高和神化英雄,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平常人来表现,无论是英雄还是反派,潇湘电影集团的作品中都没有对其做过于脸谱化的处理,以庄重、崇敬的手法传递了珍贵的精神文明。
重构视听话语,即大众娱乐时代,“红色”电影并不缺乏,但是有质感、有内涵的作品却是珍宝。为了迎合市场,一些改编自“红色经典”的影片,加入大量娱乐元素,使红色经典电影变得不伦不类。作为商业市场中的一员,潇湘电影集团没有忘记自己的红色文化基因,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红色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红色”电影代表了对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文艺作品的统称,更代表着一代人对那段充满激情燃烧岁月的怀念和感叹。能够在商业化、泛娱乐化浪潮的冲击下坚持“红色原创”,以优秀的作品抚慰观众的心灵,这是潇湘电影集团在发展中没有忘记的初心。潇湘电影集团的原创,建立在潇影人丰富的积累和考察下,以历史现实为基底,通过集体协作,不屈不挠的精神,挖掘“红色”电影题材的历史深度,为消费主义时代传递正能量。
“红色原创”不是一朝一夕的口号,也不是仅靠几部作品就能传达的理念。在电影商业化浪潮下,制作观众爱看、有深度内涵的“红色”电影,依旧是难题。让精神落地生根,让文化永远绽放,是坚持“红色”原创的源头和去向。经典故事带给社会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是潇湘电影集团坚持“红色原创”的动力。在商业化浪潮中,新时代的潇影人将继续奋力前行,不忘初心,以原创稳固市场,以经典捍卫价值。
(作者单位:湖南电影频道)
责任编辑 孙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