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标与《古今说海》新考*

2017-11-14··

明清小说研究 2017年3期

··

黄标与

古今说海

新考

·

赵春辉

·

据新见明人陆深致黄标信札与明代崇祯《松江府志》,考证《古今说海》编辑者是黄标,不是陆楫。黄标是陆深外甥,与陆深、陆楫父子交游甚密。黄标负责编纂、选刻《古今说海》,是受陆深委托,而“古今说海”书名亦由陆深拟订。《古今说海》的编纂体现了黄标、陆深的小说观念,即读书用世、经济天下,必须“兼通古今”方可,而说部恰恰记录了这一方面的大量知识。再,据陆深所撰黄标父亲黄涔《墓志铭》及黄炎培等纂修的《黄氏雪谷公支谱》详细考证了黄标的家世情形。

《古今说海》 黄标 陆深陆楫父子 家世 交游

《古今说海》是明代嘉靖(1522—1566)时期著名的小说总集,可与《类说》《说郛》并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作于嘉靖甲辰(1544),所载诸书虽不及曾慥《类说》多为今人所未见,亦不及陶宗仪《说郛》捃拾繁富,巨细兼包,而每书皆削其浮文,尚存始末,则视二书为详赡。参互比较,各有所长,其搜罗之力均之,不可没焉。”然而,此书的编辑者究竟是谁,始终悬而未决。学界一般认为是明人陆楫。此说可以认为是肇端于明代学者焦竑(1540—1620)。焦竑在《国史经籍志》卷四下《小说家》记载了这样一条史料:“《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陆楫。”此则史料虽然指明《古今说海》的卷数,但对于作者陆楫,没有标明是编辑者还是刊刻者。后来的《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千顷堂书目》,以及时贤所编纂的有关古代小说的“总目提要”类书均认为《古今说海》的编辑者是陆揖,比如朱一玄等编纂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宁稼雨编撰的《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等。实属谬误。笔者检书,得观陆深致黄标的信札若干通,其中多次言及《古今说海》一书的编纂过程及命名由来,故缀小文以廓清之,并论及黄标、陆深对说部的认识,考证黄标生平家世及其与陆深陆楫父子的交游情形。

一、黄标编纂《古今说海》

陆楫是陆深之子。陆深(1477—1544),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谥号文裕,松江府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著述宏富。《明史》有传。明代崇祯年间编纂的《松江府志·人物》有陆深陆楫父子合传。其有文云:“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卒赐祭葬,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遗文凡一百卷,又著《诗微》《书辑》《道南》三书,《河汾燕闲录》《史通会要》《蜀都杂抄》《平湖录》诸种。子楫,字思豫,少颖,读书过目辄成诵,属文援笔立就,年未四十卒,人共惜之。所著有《蒹葭堂稿》。”又,清代同治年间编纂的《上海县志》亦有陆楫传,其文云:“楫字思豫,号小山,少颖敏,读书过目不忘,属文善议论,以父荫由廪生入太学,著有《蒹葭堂稿》。”明人莫如忠(1508—1588)尝撰《蒹葭堂稿序》,有文云:“宫詹陆文裕公崛起濒海,入纬国华,放辞琼琚,雄视一世,时论以方平原。而其子楫思豫甫蜚英穉龄,娴于藻缋,谈锋摧坐,殊有父风,载辟州里,业冠棘围,而以忌者阻抑,遂终坎坷,郁郁竟卒,才三十有八龄。而存笥草诗文若干首,辑自其子台幕君郯梓焉,命曰《蒹葭堂集》。”以上征引的文献在提及陆楫著述时,都没有说他编纂过《古今说海》,只有诗文集《蒹葭堂稿》而已,还是他的继子陆郯所刻。但是,对于黄标的著述,上引崇祯本《松江府志》卷三十九《著述》则明确指出:“《古今说海》,良玉黄标著。”

再,上引同治本《上海县志》亦载有黄标“小传”,其文云:“黄标,字良玉,藏书甚富,翻阅无间,寒暑叩之,如指诸掌。陆深临文有疑义,必属标考核。与人谈经济,凿凿可行。辑《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选《陆文裕集》一百卷,所著有《书学异同》二十二卷,《县志稿》十卷,俱毁于倭,惟《戊巳庚辛稿》存。”这则文献资料,不仅明确指出黄标编纂的著作有《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而且《陆文裕集》一百卷也是黄标选编的。

能够证明黄标编纂《古今说海》,除了以上两条证据外,最直接的证据还当属《俨山集》中陆深写给黄标的十二通信札,其中提及了《古今说海》的编纂与刊印。其文有云:

吾甥作事必精,所刻书不下古人,计费亦不赀也。篇名嫌不响,可题作“说海”如何?有紧要与典礼书,多入几种为佳。臂痛转剧,指不多及。日下望西出,闲否?亮亮。(其七)

小说若刊,须唤得吴中匠手方可。发还九种检入,但讹谬极多,要校勘得精,却不枉工价也。予家所有,俟天晴清出《农书》《麈史》两册,颇便病目,留一看。(其八)

观此则知,黄标编纂和刊印《古今说海》一书,当是受陆深委托。而黄标“作事必精”,也令陆深十分信任。更为重要的是“古今说海”的书名,是陆深给命名的,同时亦多次嘱托他要多选“紧要”“典礼”之类的书,要“不计赀费”,并且要觅“吴中匠手”刊刻,才能“校勘得精”,以致“不枉工价”。因此,可以说黄标是在陆深的指导下来完成这部《古今书海》的编纂、刻印工作的,而陆深则充当了类似顾问的工作。

焦竑祖籍山东,后迁江宁,并不是上海人。又,其《国史经籍志·小说家》谓“《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陆楫”一句中,并未指明是编纂还是刊印。笔者以为《古今说海》实际是陆楫出资刻印而已,尽管他也参与了校注工作,但他不是编纂者。唐锦《古今说海引》有文云:

黄子良玉、姚子如晦、顾子应夫、陆子思豫,皆海士之英也,与予季子赟共为讲习之会。……探索余暇,则又相与剧谈泛论,旁采冥搜,凡古今野史外记、丛说脞语、艺书怪录、虞初稗官之流,其间有可以裨名教、资政理、备法制、广见闻、考同异、昭劝诫者,靡不品骘决择,区别汇分,勒成一收,列为四部,总而名之曰《古今说海》,计一百四十二卷,凡一百三十五种。斯亦可以谓之博矣。……陆子乃集梓鸠工,刻置家塾,俾永为士林之公器云。

唐锦指明参加《古今说海》校注工作的有黄良玉(黄标)、姚如晦、顾应夫、陆思豫(陆楫)和唐赟等五人。同时,陆楫还担任出资人,负责“集梓鸠工”。而作为旁证的是,黄标编选的《陆文裕集》一百卷,负责“集梓鸠工”的还是陆楫,由于《古今说海》与《陆文裕集》均为陆深俨山书院收藏之书,因此担任出资人的当然是陆家人了,而其子陆楫是最好人选。关于这一点,徐阶《俨山集序》有文云:“陆文裕公集一百卷,其子国子生楫所刻。”亦可为证。

二、黄标的生平家世

黄标,字良玉,一字良式。太学生,上海人。一生功名蹭蹬,长期为人作幕,主要是为陆深作幕僚。至其家世,则先世在宋时曾居汴梁,后因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移居上海嘉定,后迁青浦。陆深曾经为黄标父亲黄涔撰写《墓志铭》,有文云:

则知,黄标本为黄涔次子,后过继给黄浙为子。而黄涔的妻子是陆深从父东隐先生的女儿,则黄标实是陆深的外甥。陆深之父陆平,行二,兄弟共五人,即太、平、定、震、寅,东隐先生即行四的陆震。至黄涔的高祖黄子富、曾祖黄昇、祖黄亨、父黄钺及其先人从汴梁护驾迁嘉定的始祖黄彦等人的事迹亦均见于民国时黄炎培等编纂的《黄氏雪谷公支谱》。此支黄氏亦是从嘉定辗转迁居川沙的。现将有关黄标先祖的“世纪表”迻录如下:

一世:黄彦,字元一,善德公子。宋建炎帝侍卫,公善德之子。自宋南渡以业,世居句曲,子姓繁衍。先是有善德、善贤、善政兄弟三支,因元至正中,天下鼎溃,群盗四起,掠句曲,为受兵之地,卜迁四散,存亡莫考。惟吾祖元府君侍卫一支始苏至嘉定滕阳之清浦,孤悬海内。兵灾后迁居瀛洲之西沙地曰黄家村。室顾氏,子五:长留居曲,次徙湖广,三迁淮安,四天祥、五天瑞,迁嘉定。

《黄氏雪谷公支谱》所云黄氏先祖黄彦的事迹及迁徙嘉定清浦,皆与陆深为黄涔所撰的《墓志铭》契合,而对家族护驾及迁徙原因,描述更为详尽。由于三世至九世记载较略,故只述名字:黄学蔚、黄世忠、黄国樑、黄子仁、黄伯俊、黄官一、黄文富。而第十世至第十二世,则分别为黄涔的高祖、曾祖和祖父,即黄标的高高祖、高祖、曾祖,其世纪表云:

十世:黄子富,文富公长子,生于元至正六年丙戌二月初四日,殁于明永乐丙申十一月初八日,年七十一岁。室邬氏,子一:名昇。

十一世:黄昇,字景旸,子富公子。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三月十四日,殁于成化壬辰年九月初十日,年七十七岁。公是一位古代农业家教习,乡里耕织人咸爱而归之。仲子亨居界浜,诸子居东第五宅。近青浦境盐课司中间二十里,十九皆公业,自场司至海滩,延长三十余里。是以苏松人称公为黄半海。室顾氏,继杨氏,子六:元、亨、利、贞、祚、禧。

三、黄标与陆深陆楫交游及对说部的认识

黄标是陆深的外甥,与陆楫为中表兄弟,因此与陆氏父子交游密切,深得陆深父子信任。陆深《俨山集》记载陆深写给其子陆楫的家书若干通,有文云:

观此信札,则知陆深由于欣赏黄标的才识,故而深念其艰难处境。因黄标叔父黄潮亦无子嗣,便嘱其子陆楫从中帮助,欲令黄标由大房兼祧黄潮一房,以继其后。再,黄标之妻陈氏殁后,陆深所撰《墓志铭》,亦涉及黄标与陆深交游事,其文云:

至丁酉年(1537),陆深因在蜀平西番之乱有功,为人举荐任光禄寺卿。陆深便于正月启行赴京,进京后即驰书邀黄标入都,其文云:

又作《跋语》云:“黄甥良式博文好学,予雅爱之,相从南北二十余年,患难之日多,而安乐之日少。予既不能无愧,而亦不能望焉。兹行也,怅戚殊甚,由此为别,以期明年之会。”读之,哀婉动人,令人无限伤感。送别后,陆深还是放心不下,便写信给其子陆楫,令其多方照顾。除上引所谓“吾族内外亲人,如此子之才识不多,可扶持之”外,又撰家书云:

后来,倭患平息,上海一地日趋安静,黄标便经常去看望病中的陆深,有时还带些海鲜、鲟鱼等作为礼物。陆深一再致信黄标云:

日来屡承惠海鲜池鱼,甚慰。病起,但脾胃尚未开健,差胜前日骨立耳。知之知之。刻书复成几种,可草草印来一阅。……雪天殊无好况,晴霁西来一叙,悬望悬望。臂痛不减,不多及。

比复惠鲟鱼,感感。连日病势觉退,但脾胃未开耳。求医了无影响,可怪可恨。……二文皆宜抄录,夜来楼居,风雨不成寐。却恐今年无麦也。奈何奈何?

陆深致仕家居后,多次与黄标通信,而且反复言及刻书之事。以此来看,陆深嘱托黄标编纂《古今说海》当是其晚年一大心愿。陆深之所以指导黄标编纂、选刻《古今说海》,并亲自拟订书名,这是与陆深对说部的认识分不开的。

注释

① 见《古今说海》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85册,台湾商务印馆1986年影印,第230页。

② [明]焦竑《国史经籍志》,《丛书集成新编》第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4年印行,第662页。

④⑦ [清]俞樾等纂修《上海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影印,第1397、1402页。

⑤ [明]莫如忠《蒹葭堂稿序》,见《蒹葭堂稿》卷首,陆楫撰,《续修四库全书》第135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第591页。

⑩ [明]徐阶《陆文裕公集序》,见《陆文裕公行远集》,陆起龙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59册,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第157页。

(责任编辑:胡莲玉)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清代才学小说考论

”(

批准号

15FZW049)

阶段性成果

赵春辉(1971—),男,黑龙江望奎人,文学博士,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古代小说文献、小说社会学与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