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建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2017-11-14陈一军

世界文学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概论学科文学

陈一军

努力建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陈一军

新近出版的专著《文学地理学概论》是曾大兴先生积数十年之功的心灵结晶,是一部填补国内外文学地理学学科基础理论空白的首创之作。创新性应该说是这部著作最为鲜明的特色。除此之外,这部著作还充分体现了作者充分的学术自觉与开放姿态以及在学问上与时俱进的品格。《文学地理学概论》这部著作最大的意义在于日后文学地理学知识理论体系建构将因此获得新的逻辑起点。

曾大兴 《文学地理学概论》 创新 文学地理学理论体系

Author: Chen Yijun

is from 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pecializing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Geography.

曾大兴先生的专著《文学地理学概论》新近面世了,对于积极投身和热心关注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人们来讲,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20世纪80年代,受地域特征鲜明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潮流以及中国传统的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学兴起了从地理空间角度进行研究的热潮。在这个潮流的推进过程中,建构新学科的意识一直浮动着,由“文艺的地域学”到创建“中国历史文学地理”学科的主张再到大张旗鼓创建文学地理学学科,呈现一个目标日趋明晰化的过程。就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活动而言,至今已举办了六届“中国文学地理学年会”,参加的学者人数逐年增长,促使文学地理学成为当下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现象,文学地理学学科本身俨然成为中国当代学术领域中的“显学”。

在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过程中,曾大兴始终是最为活跃的人士之一,不仅研究实绩突出,而且创建学科的意识最为强烈。针对文学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曾大兴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就文学这个一级学科来讲,它的……二级学科如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都是20世纪初期以来从西方和日本引进的,只有文学地理这个二级学科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

笔者也曾分析过他的这段话,认为曾大兴的表述在特别强调文学地理学学科建立的“中国属性”,这实际是中国学者面对西方现代学科体系,渴望自己创建新学科门类的心声的表露,而且曾大兴本人“有幸成为这一心声的代言人”。

然而建立一门学科并非说说那样轻易,实际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原因在于创建一门学科需要具备三个要件:①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②要有成熟的学科基础理论体系;③要有培训该学科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显然,它们都不是一蹴而就即能达成的。不过自从明确打出文学地理学的旗帜以后,中国文学地理学界的同仁戮力明辨,业已明确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用曾大兴先生的话讲,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文学与地理的关系,简称文地关系。主要包括:“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及其空间要素、结构与功能,文学接受与文学传播的地域差异及其效果,文学景观的分布、内涵和价值,文学区的分异、特点和意义等。”(1)虽然此观点吸收借鉴了文学地理学界其他同仁的思想,但是首先无疑是曾大兴先生对自己此前相关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相比国外文学地理研究主要做文学文本的地理批评,这一研究对象显然要全面的多,由此出发才可能全面观照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复杂关系,也有助于文学地理学的整体理论建构。

就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基础理论而言,“国内迄今还没有,国外有没有不敢肯定。就我本人及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诸位同仁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应该是没有的”。这就意味着《文学地理学概论》可能是一部填补国内外文学地理学学科基础理论空白的首创之作。创新性应该说是《文学地理学概论》这部著作最为鲜明的特色。曾大兴先生对此有充分的自觉、自信。同样是在序言中,他强调说,这本书集中了他多年来关于文学地理学的思考,是他多年来从事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书中的多数概念和观点是我首次提出,全书的话语体系也是中国式的”。这里不妨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一下书中的核心观点,以彰显《文学地理学概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独创性。比如,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上,曾大兴着眼于文学的时空性,与众不同地提出: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是要建立一门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学科,也就是隶属于文学这个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这一观点曾大兴早在2011年就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它将文学地理学摆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也给文学地理学学科本身的建设设置了宏伟目标,因而显得不同凡响,颇为引人注目。这一研究成果自然纳入《文学地理学概论》的理论体系建构中。

《文学地理学概论》第二章从不同层面系统论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其中自然、人文气候等要素对文学的影响是曾大兴调用了自己在《气候、物候与文学——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一书中的重要研究成果。《文学地理学概论》第三章论述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这一问题其实是曾大兴很早就系统研究了的。早在1995年,曾大兴就出版了《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后来这部专著经过修订再版,在学术界产生过较大影响,梅新林所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应该说是受惠于《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对曾大兴自己而言,显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构成了《文学地理学概论》写作的重要基础。其实不只是本书的第三章,本书的第五章“文学扩散和接受”与第七章“文学区”也明显以《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为基础。由此可见,《文学地理学概论》确实乃是曾大兴先生积数十年之功的心灵结晶。当然,《文学地理学概论》也是新见迭出,第四章“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奠基在人文地理学的厚实基础上,对相关问题做了简明扼要的论述。第八章“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在作者强烈的“文学地理学终究要有自己的成熟的方法”(9)的意识支配下,系统而不无新意地论述了文学地理学的诸多方法,诸如:系地法、现地研究法、空间分析法、区域分异法、区域比较法、地理意象研究法等。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方法是在借鉴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新的凝练和加工、改造,有的提法是颇为新鲜的,有的提法虽然在借鉴别人,然而已经赋予了新意或者对其内涵做了较大的充盈;不管怎样,谋求建立文学地理学自己的研究方法的意图非常明显。《文学地理学概论》的附录部分是“文学地理学学术史略”,这原本是作者在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五届年会上提交的论文,在这几年的文学地理学界应该是“关于文学地理学学术史”所作的最详尽系统的梳理和论述了。总之,《文学地理学概论》确如作者所言,是他多年来对文学地理学思索和探求的结果,也是他多年来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总结,具有独特的“曾大兴”标识。如此鲜明的独创性正是这部著作最大的意义所在,由于它不再是此前曾大兴单篇论文或专题论著的形式,而是针对文学地理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和原理所做的系统论述,又使本书在文学地理学的研究上向前跨越了一大步。有了此书,日后文学地理学知识理论体系的建构就有了新的逻辑起点。

有一点需要补充一下,前文着重突出了《文学地理学概论》的创新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曾大兴在写作《文学地理学概论》时是唯我独尊、故步自封的,事实上曾大兴在坚持自己正确理论观点的同时,还广泛吸收借鉴了近些年来文学地理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比如,杨义、邹建军、陶礼天、钟仕伦等人的理论观点——他们都堪称近些年来文学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于是,在前文重点论述《文学地理学概论》和它的作者曾大兴先生的锐意创新意识之后,有必要关注曾大兴先生通过《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所表现出来的其他为人称道的素质,相信这对文学地理学界同仁的学术研究不无裨益。

首先是充分的学术自觉与开放姿态。《文学地理学概论》的写作,是曾大兴先生明确意识到的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序言中,曾大兴这样谈论写作《文学地理学概论》的理由:“对于文学地理学这样一个新兴学科,应该有一个通盘考虑,或者顶层设计。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尚在建设之中的学科,应该有这样一本书,以便大家讨论、补充、完善。”可见,《文学地理学概论》的写作是为了推动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这就是说其用心是良苦的。在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曾大兴始终是最积极的参与者;作为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会长,甚至相当程度上成为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主导力量。也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便有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不过曾大兴先生对自己所著《文学地理学概论》还是有清醒的认知的,他说自己写作这本书,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供讨论的文本,希望这本书出版之后,还会有第二本,第三本,希望“一本比一本好”。曾大兴先生对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殷殷之情让人感动!

其次是在学问上与时俱进的品格。从《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可以看出曾大兴对文学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持续关注,因此能够及时吸纳、融会别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借以推进自己的研究。于是,曾大兴先生对自己以前的个别观点的修正就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比如,《文学地理学概论》中的文化区部分,将《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一书中的“关中文化区”修正为“秦陇文化区”,这就是一个进步,因为后面的提法更符合历史事实,类似的例子还有若干,显然,这是曾大兴先生在吸收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跟进了自己的认识。这既显示了曾先生对文学地理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也给我们提供了学问路上永无止境的有益启示。

注释【Notes】

①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以下只在文中注明卷数和页码,不再一一做注。

②1986年金克木发表学术随笔《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提出建立“文艺的地域学”的主张,参见金克木著《旧学新知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20—228页。

③胡阿祥等人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过程中提出创建“中国历史文学地理”学科的主张,参见胡阿祥著《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④2011年11月11日至14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广州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文学地理学研讨会,并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标志着文学地理学这门学科进入了更加自觉的建设阶段。

⑤⑥⑧参见曾大兴著《文学地理学概论》中的《自序》,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⑦曾大兴著《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初版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修订版为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The newly published book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geography is Mr Zeng Daxing's creation of mind which has accumulated more than 10 years. It is a pioneering work of literature geography discipline basic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has fi lled the gaps in this fi eld. Innovative is the most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 work. In addition, the work also fully embodies the author's fully academic consciousness, open attitude and the character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in study. The most important signi fi cance of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Geography is that it will gain a new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n literature geography knowledge theory system construction.

Zeng Daxing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Geography Innovative Literature Geography Knowledge Theory System

陈一军,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学地理学。

作品【Works Cited】

[1]曾大兴:《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载《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第9页。

[2]陈一军:《中国学界创建文学地理学学科的文化心理分析》,载《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49页。

[3]曾大兴:《建设与“文学史学”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19日第7版。

[4]曾大兴:《气候、物候与文学——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5]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Tit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Literature Geography

猜你喜欢

概论学科文学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