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牡丹园感悟
2017-11-14甘肃张蕾华
甘肃 张蕾华
游牡丹园感悟
甘肃 张蕾华
上个星期天,吃过早饭,弟弟开车从西峰赶回来,带着母亲和小姨,邀我与孩子一起去昔家牡丹园观赏牡丹。
天气微凉,夹杂风,母亲觉得有些冷,备了厚外套,我觉得这样的天气出游最合适。一来不受太阳毒晒之苦,二来可以观赏牡丹在风中婀娜的姿态。
一
昔家牡丹园距离我们很远,在离宁县县城以北十多公里的瓦斜塬。
我们来到了昔家牡丹园入口处。踏进铁栅栏围成的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排平房,外墙上,铁栅栏上,挂着很多附有PAS板制作的名人诗作,内容是关于写牡丹的。这一排房子大约有十多间。每间里面墙面上全是装裱好的名人字画。这些书法和绘画,基本上都是庆阳本土书画家的作品。
走出书画室,我们顺着路线标识来到一个铁栅栏前,栏子里养着几只漂亮的孔雀。这里的孔雀很有灵性,看到游客爬在铁栏外,它抖了抖身体,展开五彩缤纷的羽毛,像小模特似的,以各种姿势展示它五彩的羽毛。游客不停地拿手机拍照,欢呼。
穿过林阴道,偌大的牡丹园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各色各样的牡丹竞相开放,游人如织。走近几株牡丹,只见勤劳的蜜蜂嗡嗡的飞来飞去,忙着采蜜。
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牡丹园。母亲,小姨,弟弟也是。我们兴高采烈的看着,说着,一会儿指着这朵说好看,一会儿又指着那说漂亮。难得的是我们在旁边游客的介绍下,看到了只听说过没见过的黑牡丹和绿牡丹,黑牡丹不是我想像中的纯黑色,是黑色夹杂着玫红的感觉。绿牡丹确实是绿色的,是淡绿色的,可惜的是它还没有开放,只是含苞欲放的花蕾。
据说这里才是昔家牡丹园的老园子。
穿过一个土门洞,沿着沙粒铺成的小道,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一个旷野处。大片的白牡丹,扑入眼底,微风吹过,像仙女白色的纱裙随风起舞。这里就是昔家牡丹园的新园子了。花间小径和林木,把新园子分成了几大块。每一块的牡丹主题都不相同。那些园中的道路是别致的,有的是用过去农家石磨铺成,有的是用小沙粒铺成,有的是纯粹的原汁原味的土路。那些树木,有云伞,有樱花,有银杏,有海棠。我们置身于花的海洋里,平日的烦恼,生活的琐事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们的眼里,脑海里,全是美丽富贵的牡丹,全都是幸福和甜蜜。
二
择日不如撞日。观赏了牡丹,同行的高老师说,门庭那儿还有书画展,我们去看看。“中国岐黄书画院创作基地挂牌仪式”,一条横幅在门庭上面挂着。名人字画平时看的不少,但是亲眼看书画家现场挥毫创作,我是第一次。看这个手握毛笔,左一下,右一下,笔法自如,三五下,“春华秋实”,四个隶书大字出现在我们眼前;看那个手拿画笔,熟练的调色,让画笔每一部分吸入不同的颜料,在画纸上左一笔,右一笔,像是画画,又像是写字,不一会儿,一朵粉牡丹和一朵黄牡丹在墨绿色叶子的衬托下出现在了画纸上。
高老师还为弟弟新开的店向一位书法家要了字。他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和书法家比较熟悉,对书法家说:“我朋友开了个文化传媒广告公司,你看,给写个啥好?”书法家略一沉思,挥笔写了四个大字:“上善若水”。
我们连声叫好。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四五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牡丹园。
回来的路上高老师还带我们顺路去了瓦斜的东风林场,高老师说那儿有个枫林寺,香火很旺,去看看。高老师还说,他有一个名叫马夏平的得意弟子,家在这里。
三
我从小爱花爱草,喜欢看它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享受精心照料它们的乐趣。
我一直在想我爱花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吗?还是受外婆和母亲的耳濡目染?不管怎样,我对花的爱是认真的,从来没变过。
爱上牡丹是两个月前的事。今年农历二月初四,父亲去世后,我和母亲,弟弟整理院子,弟弟带回来几株牡丹,我们栽入院子的花园中。多出一株,弟弟送我。我回到家找来花盆,栽入其中。上网搜搜牡丹的习性,怕这娇贵的东西,不容易存活。这一搜改变我对牡丹单一的看法。原来它是一种比较耐寒耐旱的花木,它会在艰苦的环境下把握机会,汲取养分茁壮生长,待到营养充沛的时候,会迎着太阳张开笑脸。
爱上牡丹,改变了我一生随父亲倔强,固执的性格。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一个人外貌丑陋,也许他(她)很有才华;不要小看外表光鲜的人,也许他(她)从不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