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的研究

2017-11-13王凯风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19期
关键词:分析和研究

王凯风

摘 要:随着中性笔在社会中发挥影响越来越大,其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实现中性笔最大发展目标,提高中性笔实际应用性,需要增加对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的研究和关注度。自中性笔出现以来,以其自身应用优势,在书写舞台上,发挥着积极影响。中性笔和钢笔相比较,利于携带和运用,不会出现漏水现象,相对来说较为简洁和灵活,在书写时,可以最快的速度书写,笔芯更换方便,了解其内容的同时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巧用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分析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9-0223-02

中性笔在1988年诞生,其最早出现在日本,整合钢笔和圆珠笔的优势。应用灵活,手感好,舒适度高,在应用时粘度小,具有利于润滑的元素,在当下深受高中生喜爱,是高中生应用最为普遍的书写用具。中性笔结合钢笔优势和圆珠笔优势,涵盖众多有机溶剂,粘合度和稠密度低于油性笔笔墨,稠密度高于水性笔。由此可见,中性笔实际应用性较好,为了增加中性笔功能,完善存在弊端,需要对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提高高中生对中性笔实验知识了解。

1 中性笔改进背景和原因

其一,中性笔改进背景。中性笔是建立在不同介质基础上,结合水性和油性整合应用。中性笔最初出现在日本,是世界范围内较为流行的书写工具[1]。在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请教相关学者之后,了解到中性笔于1988年正式宣告诞生,整合钢笔和圆珠笔的优势。随着中性笔应用性不断提高,中性笔厂家发生变化,生产厂家不断增加,在日常中性笔应用中,也改变和单一应用形势。

其二,中性笔改进原因。中性笔在当下社会发挥影响较大,是高中生应用频率最多的书写用具,深受高中生的喜爱和追捧。站在大范围来说,中性笔在社会不同领域,在不同企业,在不同机构应用较为常见。其和以往书写工具类型不同,具有自身应用优势,这也是中性笔越来越深受关注和重视的原因。为了实现中性笔最大应用目标,提高中性笔性能不可忽视,对笔芯开展吸热和放热实验,根据现有资料,吸热会造成中性笔笔芯温度升高,书写用墨增加;放热则会导致笔芯温度降低,书写的难度增加,本文结合实验对其进行分析,作为后续工作的依据。

2 中性笔优势和方法阐述

中性笔具有自身优势,其具有圆珠笔优势,继承自来水笔的优势,在书写期间,应用灵活,手感好,舒适度高,在应用时粘度小,具有利于润滑的元素[2]。中性笔芯蕊液体,和圆珠笔与钢笔都不同,液体为有机性质的溶剂,因此才被叫做中性笔。在内部涵盖众多有机溶剂,粘合度和稠密度,低于油性笔笔墨,稠密度高于水性笔。在开展书写作业时,墨水在笔尖运作后,就会由半固态形式,运作为液态类型墨水。中性笔在书写时,最大应用优势,是在书写时每一滴墨水,全部在笔尖上聚集,发挥性低,不会出现漏水现象。利用中性笔,开展书写作业时,可以感受到,类似丝滑般感受和体验,墨水运作流畅和稳定。

中性笔的制作方法包括笔杆、笔套塑料形式制作方法以及其他部位的不锈钢类型磨制方法。中性笔笔头,可以划分为针管形势和炮弹形式两种不同类型。笔头主要是利用銅合金和不锈钢材料制作,利用工程材料制作。中性笔珠球输给结合,主要构成材料包括:不锈钢材料,氧化铝材料,硬质合金材料等等。中性笔的中字类型珠设置直径大小,设置为0.69毫米,细笔直径设置为1.49毫米。中性笔储水方法涵盖两种不同形式,纤维型设计和微纤维类型储水方法,应用频率多的墨水有蓝色墨水、黑色墨水、红色墨水和绿色墨水等。

3 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

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是高中生在学习期间,主要实验之一,是书本教材中主要知识点。因此,需要做好这一实验,树立科学目标,选择具有实际应用性设备,设计实验整体布局,建立在实验标准基础上,利用科学操作行为和理念。开展改进实验,发挥高中生自身能力,结合书本知识,开展实验设计和实验研究。

3.1 树立科学目标,设计实验装置

为了实现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研究最大目标,在实际实验前期,首先,树立科学实验研究目标和改进目标。结合书本和教材中给出信息,结合以往研究经验,全面设计和开展实验,明确不同研究和改造工序,建立在目标基础上,有序开展改进实验。其次,做好装置、设备的准备和设计工作。在设备、装置和准备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

其一:中性笔笔芯是实验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的基本材料,应选择我们平常使用的中性笔笔芯。保证中性笔笔芯的自身性质良好,能够正常进行书写,避免因笔芯的自身问题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仪器装置选择。仪器装置的选择包括广口瓶设备、橡胶塞选择、选择中等大小试管、橡胶塞、隔水夹等等。

其二:对实验装置设计利用全新形式开展,实现创新设计目标。具体而言,是指设计只采用原理作为指导,不生搬硬套,结合现实情况,选用合适的材料、方法。例如在固有实验中所用中性笔笔芯直径为1.49毫米,而实验中无法寻得对应笔芯,即采用普通笔芯进行试验。

其三:明确实验具体步骤。把实验需要的装置和设备构建和组合,在组合和构建完毕后,把不同设备和装置进行固定处理。中性笔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书写工具,只有合理设计实验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对中性笔笔芯作出改进,提高其书写性能。

其四:在固定和处理完毕后,把隔水夹子打开,在U型管中,放入中性笔笔芯墨水,好放置后,及时关闭隔水夹子。在关闭后,向U型管中,放入红墨水,需要注意的是,在墨水输入后,先使一侧高度高于另一测。中性笔墨水装入完毕后,液面不再波动后,如果墨水高度一致,则说明器具密闭性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endprint

其五:把反应物运作到试管中,在出现反应时,由于其反应形式主要以放热形式和吸热形式为主,也会导致瓶中气体温度出现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气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出现变化,气体体积膨胀和缩小。在U型管中,右侧位置液面出现上升和下降现象[4]。

3.2 细心观察和总结,保证改造实验的有序性

在实验设备和装置准备完毕后,在实际实验环节,由于高中生知识有限,实验经验优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和分析,观察在不同环境下,中性笔发生化学反应,及时记录,利于为后续实验奠定坚实基础。站在高中生角度来说,在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环节,利用显微镜观察操作存在复杂性,理论性强的问题,以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不容易理解,因此要注意记录和后续请教[5]。

实验中,常见放热反应主要为化合反应(不包括、CO+ O2=O2)。常见吸热反应包括化解反应(不包括CO2=CO+O2)、电离、水解、铵盐和放氮气反应。在实验期间,需注意关注好中性笔笔芯不同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是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反应展示图。

吸热放热能量出现变化,是判断放热和吸热反应的主要依据,在实验期间,需依据反应热效应对反应热的情况进行判断。出现反应热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心笔芯反应物产生全部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学实验中,能量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吸热和放热来实现,过程的长短不一能量的变化也有区别,分析生成物的特点和能量变化的时长,是判断能量变化类型的核心依据。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可以出现,在初期渐热期间,可能出现吸热现象,出现放热反应。中性笔芯热量反应与加热行为联系密切,在实验期间,控制好预热温度。

结合图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验期间,吸热和放热反应物质、总量的变化形式,其在不断变化。但是生成物质数量,一直呈现一种状态。在I处,火化分子能量达到顶峰,在II位置处,反应物总量达到顶峰。其实在放热和吸实验研究中,高中生不仅了解到物质反应和生成物变化规律,我们也了解到,不同物质放热能力较为不同。我们在实验中,得到中性笔笔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能量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验进一步得出结论,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笔芯书写能力较好,反之能较弱。在实际实验中,为了增加对实验了解,高中生可以结合实验情况,建设一个实验现象反应图,直观了解吸热与放热反应现象。

例如:对高中生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调查和分析,69%高中生认为在显微镜下开展实验作业时,困难大,实验会出现行为失误和数据失误等等。这就要求,高中生在实际实验环节,做好基础实验工作,细致观察显微镜下中性笔芯发生反应。其次,为了增加实验有效性,在实验环节,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在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和理论后,理解实验现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掌握,也潜移默化提高高中生不同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使得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和高于创新的良好品质[6]。

3.3 增加互动和交流,解决实验问题

在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过程中,因为实验涉及到不同设备和装置,存在较多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我们学生对不同设备和装置观察时,对不同化学反应观察时,对不同实验环节和细节观察时,存在一定难度。面对这一特点,我们学生需要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在发现不懂问题和不会操作环节,向教师请教。在得到教师指导后,修改自身行为错误,利用科学化方法和行为开展实际实验操作工作,分析不同实验现象及时做好记录。在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环节,高中生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完成实验,发现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之间探讨和交流,在发现行为操作失误,仪器实验同学及时给出修正方法[7]。

4 结语

为了实现中性笔笔芯改进吸热与放热反应实验最大目标,在实际改造实验期间,选择满足实验要求设备和器具,全面贯彻实验标准,有序和科学开展。设計实验装置,明确实验装置位置,细心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理解实验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装置设计环节,需要合理化设计U型管,在一端利用乳胶管关联,在另一端利用隔水夹关联,在墨水输入后,确保一边高度高于另一边高度,中性笔墨水装入完毕后,处于静止状态放置,提高实验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卓林.中性墨水触变体系建立及触变性对中性笔书写性能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1-80.

[2]郝瑞光.分散剂选择对中性墨水稳定性与书写性能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1-71.

[3]裴敏俊.无意识助人目标追求、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1-88.

[4]李月月.颜料型中性墨水的配方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1-70.

[5]冯博洪.中性墨水流变性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1-75.

[6]赵鹏程.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鉴定字迹形成时间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1-92.

[7]陈娟.知名商品外观设计的多重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1-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和研究
试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安全管理
基于新时期下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研究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