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宁地区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

2017-11-13解战兵左克俭孙永全孔传祥陈广喻国风张冬薛世磊马福兴刘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0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颅脑损伤二聚体

解战兵 左克俭 孙永全 孔传祥 陈广 喻国风 张冬 薛世磊 马福兴 刘霞

【摘要】 目的 研究西宁地区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方法 220例颅脑损伤患者, 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 各55例。根据伤后3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15例)和预后不良组(105例)。检测不同分型患者1、3、7、14 d的CRP、D-二聚体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CRP、D-二聚体水平, 分析CRP、D-二聚体与颅脑损伤患者GCS、GOS评分的关系。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同一时间的CRP及D-二聚体浓度随着GCS评分升高而升高, 同一分型患者的CRP及D-二聚体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个月时, 两组的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RP、D-二聚体水平越高, GOS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 两者呈负相关(r=-0.977、-0.885, P<0.05)。结论 CRP、D-二聚体浓度变化在某些程度上决定预后。

【关键词】 颅脑损伤;C反应蛋白;D-二聚体;动态变化;疾病严重程度;预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18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突然严重受损, 造成短期内脑血流量急剧减少甚至中断, 进一步导致脑细胞缺血、水肿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增高, 颅脑外伤也随之增加, 而脑外伤往往病情变化较快, 致残致死率较高。但受到患者或医务人员的主观影响, 导致评分结果与实际病情之间出现偏差, 所以目前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仍缺乏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住院的2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15~60岁, 平均年龄(47.28±10.76)岁;其中硬膜外血肿32例, 硬膜下血肿45例, 脑挫裂伤79例, 脑挫裂伤合并颅内出血76例。220例患者均无其他基础疾病, 且无其他因素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西宁地区脑外科住院患者, 车祸或其他意外伤害引起的颅脑外伤;②颅脑闭合性损伤;③颅脑创伤后8 h入院;④颅脑CT扫描确诊为颅脑损伤。排除标准:①受伤前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②存在院前或院内感染的患者;③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合并有严重复合伤, 多发伤的患者;⑤合并肿瘤的患者;⑥住院时间<14 d的患者;⑦年龄>75岁及<16岁的患者。

1. 3 方法 患者外伤后由本院神经外科收治入院, 办理住院手续后, 本院专业检验科对患者进行采血检验。采用真空采血管采取患者新鲜血液5 ml用以检查。2500 r/min离心, 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CRP、D-二聚体浓度测定。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GCS评分为13~15分, 55例)、中型(GCS评分为9~12分, 55例)、重型(GCS评分为6~8分, 55例)和特重型(GCS评分为3~5分, 55例)。根据伤后3个月时患者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为4~5分,

115例)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为1~3分, 105例)。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分型患者1、3、7、14 d的CRP、D-二聚体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CRP、D-二聚体水平, 分析CRP、D-二聚体与颅脑损伤患者GCS、GOS评分的关系。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浓度与GCS评分的关联性 颅脑损伤患者同一时间的CRP及D-二聚体浓度随着GCS评分升高而升高, 同一分型患者的CRP及D-二聚体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2. 2 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与GOS的关联性 伤后3个月时, 两组的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说明CRP、D-二聚体水平越高, GOS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 两者呈负相关(r=-0.977、-0.885, P<0.05)。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预后差, 发生率高, 在中国每年约有60万人发生颅脑损伤, 位居全身损伤的第二位, 致死率则居第一位, 每年死亡10万人左右[2]。患者年龄以14~55岁最多, 是目前青壮年致死致残的重要病因, 为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经济负担[3]。研究发现CRP、D-二聚体是颅脑损伤后患者体内出现较早、敏感度较高的炎性反应蛋白和继发纤溶充进的分子标志[4]。二者共同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继发的神经损伤过程, 在准确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病变广泛程度、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反映颅脑损伤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超过其他一些客观测量[5]。本研究测定血清CRP浓度、D-二聚体浓度, 并与GCS、GOS进行统计分

析。由此探讨CRP、D-二聚体浓度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和对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病情演变及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意义。同时, 西宁为高原地区, 地势较高, 氧浓度低, 患者的恢复与组织细胞的修复均需要有氧代谢的参与, 在低氧浓度环境中患者的恢复与预后均较差。本院针对研究西宁地区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做了一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CRP、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綜上所述, 颅脑损伤患者随着时间推移, CRP、D-二聚体浓度呈递增趋势, CRP、D-二聚体浓度越高患者预后越不良。

参考文献

[1] 申燕艳, 李荣富.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2):243-245.

[2] 蔡曙洲, 董伟, 付汉东, 等. 血清C反应蛋白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17(5):293-294.

[3] 张洪祥, 马毅军, 吕旭东, 等. 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分析.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2, 25(5):560-562.

[4] 罗贵全, 邓学军, 江舟.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华西医学, 2013(9):1394-1397.

[5] 余向红.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 当代医学, 2016(1):152-153.

[收稿日期:2017-06-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颅脑损伤二聚体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