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医疗保险改革与医疗费用增长控制
2017-11-13姚华
姚华
[摘要]国家医疗保险是国内内部社会与公共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这其中自然涉及医疗服务费用的平衡与控制。就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来看,医疗费用(在大众感知中)的增长是必然存在的,但在保险制度的改革辅助下,大众感知到的费用增长会有所削弱,进而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社会评价问题。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费用变化的关系,基于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的需求,提出未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性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经济;控制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070
1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费用增长现状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现阶段,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医疗保险;二是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负责建立的为解决劳动者因医疗、负伤和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后因治疗和生活问题,而给予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如中国现行的公费医疗(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大学生)和劳保医疗(企业职工)制度。但因其本身存在种种弊端,所以国务院于1994年3月开始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总的特点是多种改革模式并存,政府、企业、职工、医院四方正在实践中深入地探索改革的途径。商业医疗保险在中国发展得很不充分。目前在中国,仍然主要由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着人民享受医疗的权利,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综合来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特征明显:制度模式是由经济制度所决定,在未来发展中的改革过程中如果涉及对于已经建成的制度、模式,推倒重建的成本代价很高,基本的改革建议都是在坚守基本的制度框架下,在政策和管理方式上做出完善。
2015年4月复旦大学健康预警协同创新中心公布数据显示,1991—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749%,如果现有的政策环境不变,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度增长率为1433%~1824%,明显高于2013年我国人均GDP897%的粗增长率。如果保持现有的政策不变,预计2015年和2020年均衡程度将分别达到412%和4186%,呈现出恶化趋势,分别比2014年恶化329%和174%。从中可以发现几个显著问题:一是医疗费用占百姓个人支出的比例持续增长,如果持续增长,家庭在面临灾难性卫生支出时的困境会更高,也会进一步对社会稳定产生危害,就医公平性问题会逐渐恶化;二是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激增的同时政府浪费型步长也在增加,这对于国家卫生医疗等经费投入的合理控制产生了一定阻碍。
2经济学视角下医疗费用增长与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关系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服务或产品型消费品的开支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结合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医疗费用增长的速度已经超出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说明这一增长因素不仅仅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医疗服务和产品的供应模式与需求模式不匹配。任何一种产品只有在使用基本市场规律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基本的平衡,当供需关系不对称时,支出就可能超出基本预期。医疗本身是一个不明确、不稳定的社会需求,无论医疗技术和健康技术的发展如何,人类疾病的概率判断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精确,这就意味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会高于实际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愿意花更大的价钱来追求健康,这种供需信息的多方不对称性导致需求方的需求上限不可确定,进而导致医疗费用的持续增加。从根本上来看,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医疗支出过速增长并没有违背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只是由于产品供需条件本身的不可确定性诱发而已。
第二,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医疗基础水平投入的增加带动了消费水平的增长,这是成本与收益平衡控制的基本结果。现代医疗市场的竞争也与大多数市场的竞争一样,医院在竞争中需要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设备水平,这必然导致医疗机构日常运作成本的增加,在这样的条件下医疗服务的定价自然而然地提升,这就会引发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此同时,医疗市场的准入标准逐步开放,引入了更为显著的竞争力,为了保证自身竞争优势和收益,医疗机构也会进一步强化投入,并引发患者费用的消费的增加。
单从上述两点来看,医疗费用的增长似乎与医疗制度并没有直接关联,实际上医疗保险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上述两个因素的效果,主要让这类效果被直接放大。首先,从供需平衡角度来看,医疗保险本身是弥补医疗产品和服务供需关系中的不平衡点,大众通过合理的投入来应对相应的医疗费用风险,但是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于医疗需求的自主提升,过度的医疗消费现象增加,医疗费用会出现不合理的增长。其次,从医疗成本增加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社会性医疗保险制度所能覆盖的范围仍然较小,商业保险的普及率则远未达标,这与我国医疗水平和医疗机构投入规模增长并不匹配,导致消费者的小规模医疗保险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服务定价大幅增加的问题,医保经费收不抵支,疾病致贫问题依然是无法回避的社会性问题。
3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的基本政策建议
结合文章分析来看,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是导致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文章建议分别从社会医疗保险完善、商业医疗保险有序推广两个方面着力进行改革,同时也要考虑医疗费用增长的根本性问题,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监管。由此,文章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做好社会医疗保险的深化改革,尤其要强调政府职能落实与保障工作体制的改革。首先,政府部门应当更深刻地认识自身在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改革中的重要责任,借助财政权力来保障卫生事业的基本公益性质,要能够保证人人都能获得医疗保障。其次,要良好落实政府的监督责任,无论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私立医疗机构都应当一视同仁,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全面覆盖的监督与管理体系。最后,要切实地做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過程中的衔接工作,群体保障的责任过渡与交接、新旧制度的转换与延续等都应当进行完善的考量,避免大众在制度改革过程中丧失本应具备的医疗保障条件。其中需要针对社会保障责任更为重要的公立医院建立更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在保证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为医疗机构的工作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第二,要合理有序地进行商业健康医疗保险的推广和发展。经济环境在朝着完善化、有序化目标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基础医疗保险的保障能力提升难度会逐步增大,这时大众对于商业保险的需求也会逐步转入常态化。目前我国商业健康医疗保险的发展速度虽然有所提升,但覆盖度仍然较低,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商业保险覆盖面,通过商业保险的普及来弥补社会医疗保险的能力限制,以实现大众医疗费用风险的有效分散,避免超额医疗费用比例过高的问题持续发展。
第三,继续重视对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管,对各类影响医疗费用定价的昂贵设备、昂贵药品等进行控制。在医疗行业的过度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利益本逐现象,这违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初衷,也对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产生较强的推动性。对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控制不必要的大规模成本投入,合理控制医疗服务定价,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为大众提供定价更为合理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赵云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4):45-47.
[2]洪亮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9).
[3]谢隽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5,29(5):56-58.
[4]谢明明,朱铭来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4):57-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