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干涉波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7-11-13韦宗勇
韦宗勇
【摘要】 目的 分析盆底肌干涉波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50例脑卒中及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2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盆底肌干涉波治疗,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日均排量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以及日均单次最大排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56、2.2904, P<0.05)。结论 选择盆底肌干涉波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能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 能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改善,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盆底肌干涉波;神经源性膀胱;生存质量;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11
Clinical 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interference wave on neurogenic bladder and its influence on quality of life WEI Zong-yo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Nanning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53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interference wave on neurogenic bladder and its influence on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caused by stroke and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lso received pelvic floor muscle interferenc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be 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daily average number of urination, daily average annual urination and daily average single urine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international lower urinary symptom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7356, 2.2904, P<0.05). Conclusion Pelvic floor muscle interference wave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on neurogenic bladder, and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t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Pelvic floor muscle interference; Neurogenic bladder; Quality of life; Clinical effect
神經源性膀胱是脑卒中和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 也是引起继发上尿路改变的主要因素[1]。选择常规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 虽然能让部分患者的膀胱压力、残余尿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但是因为未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排尿控制训练, 大部分患者的尿失禁次数依然较多, 进而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降低, 严重影响患者恢复社会和家庭。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盆底肌干涉波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及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纳入标准:满足脑卒中或脊髓损伤的相关诊断标准[2];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至少有一项存在异常, 证实为神经源性膀胱;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结石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 女11例;年龄22~58岁, 平均年龄(39.1±6.4)岁;21例患者为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膀胱, 4例为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实验组患者中男13例, 女12例;年龄21~56岁, 平均年龄(39.7±6.2)岁;23例患者为脑卒中致神经源性膀胱, 2例为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训练指导, 并对患者的训练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显著提高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同时给予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锻炼, 对患者进行指导, 记录其排尿日志。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盆底肌干涉波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采用龙之杰干涉波治疗仪LGT2008-V1, 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 在双侧髂前上棘内侧、趾骨联合上、脐部放置隔物垫, 强度应该以患者耐受为宜, 1次/d, 20 min/次。两组患者均给予为期8周的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均排量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以及日均单次最大排尿量。选择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综合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膀胱功能和排尿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均排量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以及日均单次最大排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日均排量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以及日均单次最大排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2。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中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治疗, 常用方法主要为康复训练疗法、磁刺激疗法、电刺激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3]。而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对尿路感染进行消除或者控制、让膀胱具有一定的控尿和排空能力、尽可能不留置导尿管[4]。虽然现阶段的治疗方法较多, 然而因为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脑卒中或者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类似存在差异, 单一的治疗方式无法完全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
盆底肌干涉波治疗的优点主要为操作简单方便、无创等[5]。干涉波治疗仪是通过低频电刺激对盆底肌和膀胱肌肉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 让局部组织的代谢、营养供给以及供氧过程加强, 进而让盆底肌的收缩功能、活动显著提高, 让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显著降低, 让膀胱逼尿肌稳定性显著提高, 最终对尿失禁进行显著改善。现阶段临床中主要用盆底肌干涉波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也比较理想[6-10]。本研究结果发现,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日均排量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以及日均单次最大排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选择盆底肌干涉波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能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 能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显著改善,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 应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最终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国庆, 廖利民, 苗笛, 等.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 24(12):1060-1063.
[2] 秦江, 赵亚杰, 任能, 等. 骶神经电针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意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4(9):665-669.
[3] 蒋玮, 张茂舒, 谭波涛, 等.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16):1725-1728.
[4] 吴娟, 廖利民, 万里, 等.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 22(12):1059-1062.
[5] 李长思, 马跃文. 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5):469-471.
[6] 陈国庆, 廖利民, 董谦, 等. 不同频率的阴部神经电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犬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2, 33(9):678-681.
[7] 张珂铭.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的临床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 2016.
[8] 尹平, 郑慧敏, 汤康敏, 等. 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导报, 2016(17):62-65.
[9] 刘家远. 膀胱治疗仪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10):1293-1294.
[10] 郝利霞, 朱海霞, 张琰, 等.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 2014(5):99.
[收稿日期:2017-0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