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定和不确定

2017-11-13李松蔚

特别文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正事代人早睡早起

李松蔚

父母常常数落我的睡眠习惯。他们告诉我早睡早起有多少好处,还拿出年轻时的表现作为范本。最让我动容的一句话是:“你就算不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也该为孩子的身体想一想!”的确,我女儿不到五岁,动不动就10点11点上床,我也没有催促的意识。反观我上小学以前,养成了每天不到9点就入睡的习惯,的确是靠父母以身作则。

我有时也不理解他们:“那么早睡觉,你们不会不甘心吗?”“会啊,谁不想玩,”他们说,“但为了健康嘛!”

仔细想了想,我对健康并没有那么大的焦虑。我又问:“那你们是觉得,晚睡几小时就要生病吗?这种观念是医生说的还是哪里来的?”他们说不上来,但认为肯定对健康不好,毫无疑问。

“小孩子睡不够的话,长不高!”母亲说。

我女儿长得也不矮。

父亲又提出新论点:“早睡早起本来就是好习惯!”

“可是确实有很多事情想做。”

“你熬夜做的都不是正事,”父亲一眼看穿了我,“玩手机、打游戏,有什么用?有时间,不如第二天早早花到正事上,比如早锻炼。”

当听到父母说“正事”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一点,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活是严肅、刻板、乏味的。睡觉对他们来说,是正事,是有用的。

总体上,父母这代人活得很确定。当一个人认为生活很危险,就会感觉需要用规则来保护自己。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活下去,活得安全一点。对那代人来说,生活并没有太多可供挑选的余地。对于什么是好,他们有非常确定的判断。

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人精挑细选,也有人胡吃海塞,吃到胃难受。后者多半还没有完全摆脱心理上的匮乏感。在自助餐厅里,那并非理性的选择,但是换到一个食物匮乏的环境,就是重要的求生策略了。父母那一代年轻时真正可以掌控的东西太少,看不见未来的路,听天由命,凭票分配,没有资源,也基本没有什么梦想,不敢下海,不懂理财,牢牢抓着一个铁饭碗,吸收不到更多信息,也不敢相信已经脱离险境。他们每天规律起居,好像唯有如此才能维持某种恒定感,等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像农民守候麦子成熟。

这样一想,我就可以理解上一代了。

只能说我生长在相对丰饶的环境里(这正是父母用他们的努力为我争取的),很少体验到匮乏的滋味,就不觉得生活可怕。虽然健康、财富、孩子、事业……一切都有变数,但都没那么值得担心。

有时我也站在床前,看着女儿歪七扭八的睡相,想起小时候的那些条条框框。对下一代来说,出生在一个更加不同的环境里,恐惧更少,自由更大,命运也似乎更不确定。我忍不住想:长大以后你是什么样?会比现在的我更迷惑吗?

我猜,父母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摇头喟叹:“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想它干啥,快睡!”我理解,但也特别想抱一抱他们,说声谢谢。

猜你喜欢

正事代人早睡早起
干点儿正事
18代人360多年坚持做同一件事『传承+创新』 田再田蜂业成就甜蜜事业
当一个人变得自律
早睡早起(部级优课)
早睡早起 不易抑郁
谁是这代人
两代人的不同
哪些人群可以被称为“i代人”?(答读者问)
什么时候该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