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卧床压疮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分析
2017-11-13王平
王 平
(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400)
老年卧床压疮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分析
王 平
(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400)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对于预防老年卧床患者患压疮的作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以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实验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Ⅰ期压疮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Ⅰ期压疮发生率(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Ⅱ期、Ⅲ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3.13%、0.00%,对照组患者的Ⅱ期、Ⅲ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9.38%、6.25%,对照组患者的Ⅱ期、Ⅲ期压疮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卧床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了压疮形成,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老年;卧床;压疮;预见性护理
为进一步优化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流程,防止压疮形成,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方法以及对于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实验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2~87岁,平均(65.23±2.52)岁,手术类型:截肢术7例,PCI术后17例,骨折修复术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5~86岁,平均(66.17±2.74)岁,手术类型:截肢术5例,PCI术后18例,骨折术9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以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包括每日常规查房,定期为患者换药,遵医嘱给药等。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好转情况指导患者适当活动肢体,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以间歇性解除身体局部压力,但当身体受压部位出现红肿等压疮表现时,及时采取减压护理措施,应用的辅助器材包括水垫、气垫床、软枕头、海绵垫、翻身垫等,必要时予以用药治疗及对症处置[1]。
实验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采用Braden压疮评分表评估压疮发生风险性,每日定时评价,当评价总分为14分或不足14分时,则认为患者患压疮风险较大,护理人员需加以重视,并立即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在患者骨突出处以及受压部位贴减压贴膜,将常规床垫更换为气垫床,以减少因局部受压增加该部位发生压疮风险[2]。第二、护理工作责任到人,每位患者均设立一名责任护士,对于评估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应加强临床护理。包括每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等,同时也需予以减压护理措施,方法同对照组。第三、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家属照料患者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勤为患者擦身,在衣物沾染污渍时及时更换,保持患者皮肤干燥等,以降低压疮风险[3]。第四、加强对病房环境的护理,调节病房内温度、湿度至适宜,保持病房内卫生清洁,备品摆放整齐,勤开窗通风,为患者营造舒适、凉爽的住院环境,此外还需指导患者家属保证患者饮水充足,以免因缺水引起皮肤干裂,并避免皮肤擦伤,以免细菌侵入皮肤引发感染[4]。第五、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食鱼肉、牛奶等优质蛋白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等营养素丰富食物,每日保证营养摄取均衡,强化机体免疫能力,以提高患者对致病菌抵抗力,促进机体恢复[5-6]。第六、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压疮预防、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压疮充分了解并加以重视,使其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安慰患者,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各期压疮发生情况及平均压疮恢复所用时间。
压疮分期:Ⅰ期:骨隆突处,皮肤局部出现压之不褪的红斑且皮肤完整;Ⅱ期:受压局部出现开放性溃疡但深度尚浅,创面呈现出粉红色,尚未出现腐肉。压疮Ⅲ期:受压部位皮肤全层组织缺失,甚至暴露皮下脂肪。但未见肌腱、骨头、肌肉等深层组织。Ⅳ期:除了全层组织缺失外,还暴露了肌腱、骨或肌肉等。总压疮发生率=(Ⅰ期例数+Ⅱ期例数+Ⅲ期例数+Ⅳ期例数)/总例数×100%。
Braden压疮评分量表:包括活动能力、感知能力、潮湿程度、移动能力、剪切力与摩擦力、营养摄取能力等六项指标,根据程度不同分为1、2、3、4分,护理人员评估时,以临床实际观察到的患者情况作为指标评估依据,分数越低则认为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同分期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Ⅰ期压疮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Ⅰ期压疮发生率(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Ⅱ期、Ⅲ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3.13%、0.00%,对照组患者的Ⅱ期、Ⅲ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9.38%、6.25%,对照组患者的Ⅱ期、Ⅲ期压疮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不同分期压疮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压疮恢复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压疮恢复时间为(28.45±4.6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压疮恢复时间为(37.27±5.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Braden评分不同指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活动、感觉、潮湿、营养、移动、摩擦力与剪切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raden评分不同指标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Braden评分不同指标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活动 感觉 潮湿 营养 移动 摩擦力与剪切力实验组 32 3.2±0.3 3.4±0.4 3.1±0.6 3.5±0.3 3.8±0.5 2.9±0.7对照组 32 2.3±0.8 2.4±0.4 2.7±0.5 2.5±0.9 2.8±0.3 2.1±0.6 t值 5.9587 10.0000 2.8971 5.9628 9.7014 4.9085 P值 0.0000 0.0000 0.0052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压疮指的是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迫,从而导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局部组织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等缺血样改变。其中老年卧床患者属于护理中较为特殊的群里,护理不当易发生压疮。主要是由于此类患者身体行动不便,需长期在床上静养,局部组织易长期受压,导致了压疮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卧床时间延长,则患者患压疮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因此在临床实际护理中,为减少卧床患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护理人员需定时协助患者交替翻身,以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避免压疮形成。此外,加强对患者皮肤干燥的护理,还能有效避免污渍、致病菌感染皮肤。加强为患者擦身,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能够使其身体保持清洁,有效避免了因患者皮肤潮湿增加患压疮风险。本次研究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实验组患压疮的患者压疮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压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老年卧床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了压疮形成,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胡碧花,李 慧,危香莲,等.延续性护理降低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发生压疮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7):1285-1288.
[2]顾许儿,丁优娜,何 艳,等.两种气垫床在老年高危压疮患者中的使用效果与报损率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4):2292-2294.
[3]胡碧花,李 慧,危香莲,等.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危压疮病人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6):3269-3271.
[4]王萌萌,梁陶媛,何 培,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3):300-300,302.
[5]郑 宁,王 艳,陈慧敏,等.中药护理垫在消化科老年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443-3444.
[6]林 洪,杨红萍,杭灵燕,等.自理教育在老年髋部骨折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2):193.
R
B
ISSN.2096-2479.2017.43.174.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