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地机器人专利战打响中国厂商如何应对

2017-11-13文/闵

河南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扫地专利机器人

文/闵 杰

扫地机器人专利战打响中国厂商如何应对

文/闵 杰

近日,美国扫地机器人公司iRobot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了“337调查”,指控包括全球11家企业侵犯其6项专利,其中包括3家中国企业,从而掀起一场波及全球市场的扫地机器人专利大战。

iRobot美国市场面临危机

“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根据这个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权调查有关专利和注册商标侵权的控告,也可开展涉及盗用商业机密、商品包装侵权、仿制和虚假广告等内容的调查。

iRobot起诉的企业既包括美国、加拿大等竞争对手,其 中 有 Bissell、Hoover、Bobsweep、GrandRapids、The Black&Decker等等,也包括3家中国企业:深圳智益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实电电器有限公司和深圳银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何起诉中国企业,其实是受到了中国产品的威胁。

iRobot是老牌机器人制造商,也是第一家扫地机器人上市公司。近年来,随着进入扫地机器人领域的企业日益增多,各大厂商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iRobot的市场地位一落千丈。

据了解,全球最大的两个扫地机器人市场,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中国。在美国市场,iRobot依旧是一线品牌。在中国市场,根据GfK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资品牌市场份额占到80%,外资品牌占20%。中国市场的一大特点是线上市场很发达,份额占比达到89%。外资品牌以线下渠道为主,内资品牌以线上为主,电商在内外资品牌的角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此分析,iRobot在中国市场已无足轻重,在这种形势下,它就必须绞尽脑汁巩固其在美国的市场地位。而恰恰在美国市场,iRobot也面临着来自中国激烈竞争的危机。

业内消息人士透露,2015年中国企业开始走跨境电商渠道,在以亚马逊为主流的跨境电商平台上,中国扫地机器人售价远低于iRobot机器人,功能差距也越来越小,注重性价比的美国人更愿意为中国产品付费,因此,中国扫地机器人对美销量快速攀升。另外,中国OEM、ODM的扫地机器人出口美国的量也在迅速提高,现在每个月中国销往欧美的扫地机器人在30万台左右,而一年前的数量还仅在5万台左右。跨境电商、贴牌出口,对iRobot造成很大冲击。

查阅近几年的财报显示,iRobot营收增速在放缓、利润在下滑。2016年,iRobot营收同比增长7.1%,增速比2015年少3.7个百分点;利润41.9亿美元,比2015年少2.2亿美元。而同期,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在上升。营收上的颓势让iRobot挥起专利“大棒”,狙击竞争对手。

涉案企业将积极应诉

扫地机器人市场从2016年到2017年,以及未来的两年,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GfK分析师潘经纬表示,2017年下半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将迎来一个小热潮。

过去10年,扫地机器人产业处于较为沉寂的状态,从2016年开始,产业进程突然加快。消息人士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取得了突破。而2017年下半年会出现更大的热潮,也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扫地机器人核心的技术是智能规划路径,这需要强大的软件算法。在智能算法方面,这两年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化也取得了突破。技术的创新和普及,以及行业从业者的增多,让扫地机器人产品成本快速降低,产品体验也快速提升。在中国国内,扫地机器人技术和国外标杆企业的技术差距在迅速缩小,甚至某些方面超过了后者,售价也快速降低到约2 000元。而同样功能的产品,iRobot的售价则在八九千左右,差距甚大。

去年,小米发布一款扫地机器人,从外观设计到性能都和国际大牌比肩,但是售价却在1 699元,迅速将中国市场拉到低价竞争状态。过早进入低价竞争,对产业并非幸事。潘经纬指出,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趋于同质化,从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外形到宣传手段、内容,都十分类似。

潘经纬还透露,根据GfK的观察,目前中国扫地机器人专利并不多。然而,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技术与专利进入中国市场。在美国市场打响的专利战意味着市场的重新整合和产品洗牌。

扫地机器人市场还处于上升阶段,刘刚建议,在产品开发之前,企业应尽全力摸清可能存在的潜在专利壁垒,而不是等到产品上市热卖被诉之后再去补缴学费。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由于人力财力不足,应该集中力量将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去,保护核心技术、产品,对主要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随时进行跟踪,做到心中有数。

(来源:中国电子报)

猜你喜欢

扫地专利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
专利
发明与专利
妈妈洗衣我扫地
扫地扫到树上面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