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全民健身的网络支持与应用

2017-11-13苗治文李晓龙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民用户体育

苗治文,李晓龙,岳 超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大连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116034)

我国全民健身的网络支持与应用

苗治文1,李晓龙1,岳 超2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大连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11603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民众对健身运动的热衷,以网络媒介为主要载体的健身活动悄然兴起,推动了全民健身与网络的深度融合。运用文献查阅法和专家访谈法等,通过分析全民健身与网络的结合现状,对全民健身与网络的高度契合性进行论证。以全民健身与网络技术的联动支持为理论背景,合理设计全民健身与网络支持的基本架构,在电子档案管理、信息技术保障、健身数据云分析、健身处方建立等方面进行阐释。研究认为:网络健身应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完善网络健身法规监管机制、打造网络健身品牌影响力、构建网络健身数据平台,保障全民健身与网络信息资源同步发展。研究结果对我国网络健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民健身;网络支持;网络应用;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带来人们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其中,以健身和娱乐为特征的需求变化已成为重要内容[1]。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举措是推动我国快速进入文明社会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2015年7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在未来几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科学健身技术与时尚健身元素的网络健身体系已出现融合,网络健身以大型网络健身数据库为基础、先进网络健身技术为支撑、规范网络健身管理为保障,形成以体育健身信息为核心的中心辐射健身网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和服务的资源共享,产生最大的区域效益,如何使全民健身运动在网络支持和应用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体育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1 全民健身与网络的结合现状

1.1 网络健身的广泛接受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相比较2015年提升1.3个百分点(图1)。随着现代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松散化,要进行全民健身动员,需要借助各种传播手段的力量,这其中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员媒介,日益体现出独具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国网络体育组织达80多万个,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式体育组织数量[4]。在这样时代需求的背景下,结合互联网与全民健身于一体的网络健身运动应运而生,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与网络同步的身体锻炼。这一健身理念开拓了健身市场的应用前景,得到了更多健身爱好者的接受与认可。

图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1.2 时尚的网络健身元素

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与2015年相比较增加3 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2.5%(图2),手机已成为连接网络的主要方式。运用网络技术和Apps(手机健身应用)健身者可以随时获取不同种类的健身信息和健身技术指导,高端智能电子设备使网络健身过程趋向智能化,各式各样的健身模拟器材相继出现,如室内模拟高尔夫开发全自动发球系统、仿坡回球台、个性球场及3D高清画面场景等;体感运动机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结合虚拟运动环境将人的肢体动作精准获取;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则是通过健身器与虚拟网络来实现,健身模拟器材结合虚拟运动环境,达到人机合一、互联互动的效果。此外,手腕上佩戴的智能手环成为了健身爱好者的新宠,通过佩戴智能手环可以记录日常锻炼、睡眠的实时数据,同时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健身爱好者一天中的行走步数、行走距离、消耗卡路里和脂肪等特殊功能,并将这些数据同步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根据数据情况给予健康状况评价和健身技术指导。这些全新的健身技术和理念在持续不断的变革中成熟发展,成为健身者追求健康时尚的现实依据。

图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1.3 网络健身的时间抢占

如今,健身信息已逐渐成为各大网站体育版块中的重要信息资源。Yahoo网站列出众多健身网点,大量网点主要提供健身活动报道、健身活动组织及健身用品供应商的信息。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但同时也带给了人们诸多的身心压力。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关注身心生活的处境。互联网全球普及之后,从开始的计算机过渡到如今的移动终端,网络的不断更新使人们随时随地接触互联网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已习惯于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工具查阅信息、获取资料和娱乐休闲。无论是学习、生活或是娱乐,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工具性存在并对其偏倚和依赖日益突出。网络健身以其卓越而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形成了虚拟现实的健身活动模式,依靠网络的便捷条件组织健身活动,将生活中每个角落的人们聚集起来,抢占着人们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的时间,不但促进了健身者的身心健康,而且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1.4 户外健身网站的兴起

目前各大体育网站都有健身栏目、论坛、贴吧等形式的健身虚拟社区,大部分户外健身公司都设有自己的网站。例如,三夫户外俱乐部建立了自己品牌的户外健身网站,在销售产品的同时,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和时效性组织户外健身爱好者进行户外活动。根据中国专业户外网站提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户外健身网站已多达977家,户外资料网的注册会员1 500 000多个,每日新增会员3 000人以上,日访问量多达350万,即时在线会员达50 000人[5]。这些网站把喜欢户外健身运动人士汇聚一起,通过互联网邀集健身爱好者参加野营、健步走、健康跑、休闲旅行等户外健身活动,成为组织健身人群参加户外活动的联系纽带。基于此,健身网站成为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媒介,是全民健身组织的核心环节。

2 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与网络交融的现实困境

2.1 内部组织结构松散

随着网络信息全球化,网络健身跨越了网络和健身两个产业领域。健身者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地成为网络健身中的成员,在这样的条件下,网络健身定位和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健身者在网络健身中一般均以匿名相称,无论性别、年龄、身份、地位一律平等相待。目前我国多数网络健身组织内部管理体系较为松散,健身者多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网络健身正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将爱好健身的人士集中在一起,当健身者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空间后,相互之间用心沟通与体会成为彼此间的壁垒,难以形成有效的组织结构。此外,低门槛的准入标准造成了网络健身内部组织成员流动灵活。由于内部组织成员地位平等,难以形成“直线型”组织结构,造成网络健身内部成员缺乏约束力,而且一个健身网站往往出现多种健身内容,一个帖子就能成就一次网络健身活动,从而导致网络健身组织形态不一,成员间的横向、纵向联系较为松散。

2.2 外部法规监管机制不健全

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特征,网络健身内部成员的各项活动主要依赖于自我约束管理,有利于健身参与者的自由选择,但同时意味着网络健身监管机制处于真空地带,导致各项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健身法制化建设滞后,难以形成和谐、法制、健康的网络健身环境。网络健身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健身活动,基于兴趣相同来进行网络健身,缺乏正确、规范的健身指导,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健身参与者的合法权利难以保障。从法规监管层面来看,目前法律法规监管机制不健全,对网络健身活动缺少相关的法规条文加以规范,尤其是网络上自发组织的健身活动缺乏法律保障[6]。

2.3 缺少文化符号品牌优势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具有独特的抽象体现,并且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7]。产品发展的关键主要以品牌作为保障,同时品牌也是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网络健身企业规模小,新兴网络健身行业依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品牌设计单调、无意义且难以得到健身者的理解和认可。品牌将原本中文名称译成英文,模仿国外知名网络健身品牌,没有个性化创新和特色,缺少文化元素和流行色彩。究其内在原因:1)网络健身品牌理念和文化意识不强,缺乏品牌与健身文化的深层次交融,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不足,品牌未能形成成熟的文化机制;2)网络健身品牌文化未能全面夯实我国特色市场经济文化思想基础,“文化虚无主义”与“功利主义”存在明显,品牌文化对网络健身行业所创造出的价值和意义重视程度不足,缺少在健身市场的辐射力和深远影响;3)网络健身品牌重快不重好,无视自有品牌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导致网络健身品牌文化价值取向偏离;4)我国网络健身的训练模式和内容多是对网上相关视频进行搜集处理,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其训练手段和方法很多来自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无法树立自己的网络健身品牌,大部分国内健身爱好者理解困难。

2.4 网络健身信息资源供给乏力

网站信息量大、更新及时、有吸引人的服务被用户公认为是一个成功网站须具备的条件[8]。目前,我国网络健身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利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健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数据库水平不高,健身与互联网难以实现资源共享;2)网络健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分工和协调;3)网络健身信息资源不足,尚未形成信息收集、分析、整理、使用和保存过程,很难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亟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网络健身数据库。

3 全民健身与网络支持的基本架构

当前,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部署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新布局。所谓全民健身是指政府倡导、大众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健身活动[9]。而网络支持则是依靠网络技术,以数字化为核心支撑从事生产和服务的过程。将全民健身与互联网两个独立的个体整合到一个平台,应包含以下4方面的内容(图3),利用互联网产业业态创新全面激活全民健身运动。

3.1 电子档案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健身用户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持,实现了健身用户电子档案的存储与查询。同时,用户登录管理系统、密码管理系统、普通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等分级管理技术有效地保护了个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传统健身用户个人档案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且查询和了解健身用户信息速度较慢,容易造成档案的泄露和丢失。网络支持下的个人电子档案管理,不但能更快捷、更方便地查看个人档案,而且使个人档案更加安全,提高了管理效率。用户登录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健身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判断用户信息是否正确,以此区分用户类型;健身用户在忘记登录密码的情况下,可以在密码管理系统界面内输入身份证号和注册邮箱号,待输入验证码后,找回密码或重置密码;健身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进入普通用户管理系统,可提供用户查阅自己档案信息、在线交流及发送个人档案服务等;只有系统管理员才可以进入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在此系统中查找、添加、删除健身用户电子档案信息等权限,同时还可以同健身用户进行在线交流及留言。

图3 全民健身与网络支持的基本架构

3.2 信息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端的科技技术,如今已渗透到全民健身的行业中。通过客户端设计、自动识别多模式身份以及自动控制等网络技术的支撑,实现人与健身器械彼此间的智能化识别、交互和信息服务的一种高科技健身理念,为全民健身与互联网的联动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客户端设计是全民健身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是人机交互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和实现健身服务的关键环节,为健身者提供档案管理、健身数据分析、健身处方推荐等功能自动识别多模式身份技术是区别不同健身用户,确保不同健身服务软件的自动登录,是提供健身用户健身数据和高质量健身服务的核心,通过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NFC(近距离无线通信)、蓝牙等技术实现多模式身份的自动识别,健身中采用自动识别多模式身份技术,完善了对现有健身器械的支持。自动控制技术同样是全民健身与网络支持联动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健身中各种健身器械的设计而言,嵌入适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健身用户自动调适健身器械,根据用户健身过程中的身体机能状态,制定合理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3.3 健身数据云分析

近几年云计算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基于网络技术和传统计算机发展融合模式与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扩展性的特点,成为全民健身与网络支持联动的研究热点。构建健身数据云为健身用户提供数据分析引起了健身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健身数据云与传统的服务器健身模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健身数据的通用性和超大规模性可向健身管理部门提供健身服务平台,健身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访问健身数据云的服务内容,并根据健身用户的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其次,健身数据云可为各个部门提供基础服务模式及相关数据分享;再次,健身数据云可分析各健身行业负载的动态变化,使服务器资源合理分配;最后,健身数据云的高可扩展性特征可为大量健身数据的智能整合提供基础,为全民健身与网络支持的联动提供理论依据。

3.4 健身处方建立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基于健身处方网站的建立(表1),使健身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网站中获取相关健身处方,为全民健身与网络支持的联动发展提供保障。

表1 健身处方网站系统设计

健身处方制定流程:健身处方网站根据用户基本健身指标数据的录入(基本健身指标包括健身频率、健身强度、每次健身持续时间、健身项目及健身后恢复程度等)或健身用户电子档案信息资料的提供(健身用户电子档案信息资料包括:账号、密码、年龄、性别、职业、特长、爱好等)两种方式给予身体机能诊断。健身用户在得到诊断结果后,个人觉得满意诊断结果,系统则会直接开出健身处方,如果对诊断结果存在疑惑,可启动在线专家互动咨询重新进行机能诊断,待健身用户同意专家提出的诊断结果后开出健身处方。

4 全民健身与网络交融的应用

4.1 优化网络健身内部组织结构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主要取决于事物自身内在因素。虽然网络健身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服务、相关政策扶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等外在因素的作用,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组织内部的稳定性和规范性。诚然,网络体育组织从组建之初就要努力探索出一条提高自身能力、真正发挥组织自治性、独立性、能够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化、交流内容健康化、运行机制有效化、组织行为安全化的发展道路[10]。优化网络健身内部组织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图4):一是加强对健身者的管理培训和资格审查力度,严格监管健身者的准入标准;健身者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精进网络应用技术和健身专业知识。二是完善网络健身组织内部的规章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健身内部组织结构,使各组织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衔接的结构体系,使成员间横向、纵向联系紧密。三是要明确创建网络健身组织的目标,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要义来引导网络健身的健康发展,使每位健身成员时刻牢记网络健身存在的意义和自身对组织应尽的责任。

图4 网络健身体系管理机构设置模式

4.2 完善网络健身法规监管机制

网络健身目前处于成长期,作为一个新生的健身组织,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网络健身的发展现状,逐步完善其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如:1)加强完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内容,根据各地区域之间的实际和特点制定地方网络健身法律法规细则,切实保护健身参与者合法权益。2)将网络健身法律法规内容纳入到《体育法》中,增强对网络健身的执法监管工作,拓宽网络应用下全民健身法制化路径。3)加强对网络健身的法制化评定,全面考虑法律法规在网络健身中的执行状况、运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保障后续出现的奖惩、补偿与纠偏等法律问题。4)制定健身者登记备案信息,掌握健身者的身份地位与发展空间,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对健身者的指导与监督等。

4.3 打造网络健身品牌影响力

网络健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健身品牌的战略要义和衍生力。一直以来,我国缺乏知名的网络健身品牌,从而导致行业缺乏“灵魂”的窘状。因此,打造中国本土知名网络健身品牌刻不容缓。鉴于此,在建立网络健身品牌价值的初创阶段,产品是品牌最重要的保证,也是快速建立行业与健身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利器,适宜从健身者内心需求出发提炼网络健身品牌意图,突出产品的特征及功能。互联网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健身者在网络上与健身品牌交互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动性,难以吸引健身者对网络健身品牌的持续关注,因此,要及时发现健身者与网络健身品牌间的联系纽带,设计基于健身者体验的网络健身品牌核心创意对实现网络健身品牌意图十分重要。重视网络健身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名称、标志对网络健身品牌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增强行业社会责任感,培养健身者对网络健身行业的信赖感,努力构建优越、鲜明的网络健身行业形象。

4.4 构建网络健身数据平台

随着群众对网络健身热潮的不断攀升,建设网络健身数据平台对推动全民健身与网络信息资源同步发展尤为重要。网络健身数据平台是指“人、机、物”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相互交融所产生的健身大数据。通过对健身数据的分析,可以探寻如何优化网络健身模式的设置,推动网络健身交互体验。针对目前网络健身信息资源的发展现状,亟需构建不同类型的网络健身数据平台,从健身资源共享、健身资源评价、健身资源推送、健身过程监管和健身效果考评5个层面总结其相关内容:1)健身资源共享。网络健身数据平台要适应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坚持把新课件、新视频及新文本的健身内容放在首位,及时更新健身资源。此外,对平台原有资源的核心内容应进行“进化再生”的研究,以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对网络健身的诉求。2)健身资源评价。为保证健身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和效率性,应采用专业小组评价和健身会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小组成员应包括健身技术专家、健身处方专家、健身视频设计人员与数据平台管理者等。健身会员评价由量化评价和社会性评价组成,量化评价指对健身课件讲述与表现形式等做出评级或打分;社会性评价指反应健身用户的参与性和关注点,能够及时地映射出社会热点。3)健身资源推送。健身资源推送应根据健身用户的兴趣和关注领域进行平台设计。这些信息可根据网络健身数据库获得,并对此进行数据分析,将网络健身参与者的数据信息转化为目标信息,为健身资源推送提供参考依据。4)健身过程监管。网络健身数据平台应实时记录健身用户的健身进度与进程。在网络健身过程中,健身用户点击健身资源开始健身时,互联网承载的健身信息就会传递给健身用户,健身用户根据自己的健身进度进行管理、调整和总结,从而实现健身过程的实时监管。5)健身效果考评。健身用户在进行系统的网络健身后,通过上传视频的形式,平台可自动给出优缺点并加以评定,最终提供此次健身效果评估报告,为以后的健身安排或内容选择提供依据。

5 结语

21世纪我国已进入“网络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网络与全民健身结合的诸多优势成为推广网络健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网络健身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全民健身在网络支持与应用下对健身用户身体素质形成与发展是综合的、全方位的、长期的,是科学网络健身技术和时尚网络健身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维度考虑、选择和确定全民健身与网络结合优势,从而实现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全民健身在网络的支持与应用下可实现国民身体素质监测的综合管理和资源共享。健身用户在网络上可以拥有自己的健身空间,可查询自己的健身计划、体质信息、在线机能诊断等服务,并能得到专家的运动指导和健身处方。但全民健身网络支持与应用是动态的、逐渐的发展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使其完善,推动全民健身在网络支持与应用下的产业地位升级,使我国网络健身行业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进。

[1]孙胜南,丛湖平.我国连锁健身企业网络特征研究——结构测度与差异分析[J].体育科学,2013,33(4):24-35.

[2]新华网.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2017-03-25].http://news. xinhuanet.com/2015-07/04/c_1115815942.htm.

[3]付晓静,王斐.网络动员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4):119-123.

[4]黄亚玲,邵焱颉.网络体育组织发展:虚拟与现实的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1-6.

[5]佘涛.网络体育社团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举措[J].体育与科学,2015,36(2):115-120.

[6]郝家春,张铁明.我国体育社团的制度环境与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4):33-37.

[7]潘宜协.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黑格尔渊源[J].学理论,2010(12):58-59.

[8]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中国信息产业“十五”发展规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9]陈华,邹亮畴.我国实现全民健身公平的必要性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3,20(4):18-21.

[10]Jiangping Xi.Analysis on the Role of Private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the Promotion of Mass Sports of the United Stated[C]//Lecture Not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ETME2012),2012.

Network Support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in China

MIAO Zhiwen1,LIXiaolong1,YUE Chao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Liaoning,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34,Liaoning,China)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and the increasing enthusiasm of the public for the exercise of fitness,the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Internetmedia as themain carrier has promote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internet.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s,wemake an argument for the high fit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netw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fitness and the status quo.With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linkage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support for the theoreticalbackground,we design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network support reasonably and illustrate the aspects of the electronic recordsmanage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fitness data cloud analysis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establishment,etc.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twork fitness should optim ize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improve the network fitnes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build the network fitness brand influence,build the network fitness data platform,and ensure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twork fitness industry.

national fitness;network support;network application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80-051

A

1004-0560(2017)05-0017-06

2017-05-03

2017-07-20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运效应对辽宁省群众体育开展的长效机制研究”(L12DTY009)。

苗治文(1973—),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责任编辑:乔艳春

猜你喜欢

全民用户体育
全民·爱·阅读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信用卡资深用户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