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

2017-11-13梁衡

阅读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梁衡动物性通俗

◎梁衡

怎样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

◎梁衡

人们谈论文化,总不免要问什么是低俗、通俗和高雅?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人是由动物变来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最初的动物中发展出脊椎动物,“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于是人就有了两面性:动物性与人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一般来说,“俗”是指人动物性、物质性的一面;“雅”是指人性、精神性的一面。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分为三种。一是欲望关系,占有的欲望,如见美食就想吃,见好衣就要穿,一个猎人见了老虎就必定要捕杀它。欲望关系是以占有、牺牲对象为前提。二是研究关系,只想弄清对象的真相、规律,并不占有或牺牲它,这是科学的任务。如动物学家跟踪老虎,只是为了研究,绝不干涉老虎的行为。三是审美关系,只是欣赏,并不占有,也不想对它做更深研究。如观众看演出,旅游者看山水。我们从欣赏角度看老虎,也只欣赏它的花纹、雄姿,而绝不会有捕杀的欲望或研究的耐心。

就是说人面对一物会有三念:占有的欲望、冷静的思考和愉悦的欣赏,就看你选择哪一种。这三种念头第一种源于人的动物性、物质性,可称为“俗”;第三种体现人的精神存在,可称为“雅”。俗与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地带,这就是“通俗”。

人自身的两面性与对外的三种关系,就使人在行为方面产生了六种精神需求,也可称为阅读需求。它从低到高分别是: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的需求。大致说来,前两项刺激、休闲是满足物质需求的,可归于“俗”;后两项思想和审美是满足精神需求的,可归于“雅”。中间两项比较模糊,兼而有之。但最低、最高的两项,即刺激与审美的需求却是很典型的。刺激就是勾起人的欲望,满足人的动物性,是最低的一档。这是一切黄色、凶杀、打斗、赌毒类低俗作品的心理基础和市场基础。相反,这六种需求的最高一档,即审美需求则是来满足精神的心灵的需要,常表现为纯艺术。其代表如已被历史洗涤、陶冶过的唐诗、宋词、古典音乐、名画及一切经典作品,它没有任何物欲的刺激,全在净化心灵,这无疑是最高雅的。但是人们食人间烟火,正常的欲望还是会有的,还得有作品去满足他的休闲需求、信息需求、知识需求等等,这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这就是“通俗”。通俗的标准是不刺激人的欲望心理但又不脱离人的物质的现实。所以纯艺术、纯思辨性的作品不在通俗之列,它归于高雅;另一方面,纯刺激性的作品也不在通俗之列,它归于低俗,或名粗俗、庸俗。

低俗的作品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刺激并满足人的贪占、享用要求;高雅的作品是从愉悦人的精神出发,满足人的审美要求。低俗作品让人回归动物的、物质的一面;高雅作品让人升华精神的、道德的一面。

比较难以界定的是通俗作品,因为它是低俗与高雅间的过渡地带,不易把握。但我们说的通俗,一般是指从高到低地过渡。就是说作品内在的思想、艺术(审美)水准已经很高,但是照顾到接受者的接受能力,而采用了他能接受的方式。注意,这里的要害是“高起低落”,是从高雅的标准出发落实到一个通俗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低俗。如果反过来从低俗的标准出发,就会滑落到更低,而永远不可能达到通俗的效果。就像委派一个大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去教小学,可以把小学生培养成人才;而委派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去教中学,则只能把人才教成废才。真正的好作品都是“高起低落”,深入浅出,专家学者看了不觉为浅,工人、农民读来不觉为深,这就是通俗。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又比如老舍、赵树理的作品,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

猜你喜欢

梁衡动物性通俗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著名新闻人、作家梁衡
小说的通俗
浅析大学生人文情怀教育培养方法的研究基础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幸福三重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