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山旧景

2017-11-13

娘子关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门南山动物园

●了 公

南山旧景

●了 公

山城山多,四周环山,是山中之城。南山,是城中之山,因在城之南而得名。虽然早些年曾经是华北最大的山地公园(那时候公园少,不像现在),其实是无名小山:以南为名的山世上不知有多少座,实在不能算是个大名,犹如影视剧中的路人甲、匪兵乙,或者邻居家的老二、狗蛋,也就是个在极小范围内知其所指的习惯称呼。就其山体本身,也就是个小山包,海拔、面积都不值得一提,至于神仙典故之类更是无从谈起,与太行山作个比较,山孙子都够不着。因此,以南为名,也不委屈它。

但小山却不能小觑。山有多老,多少人曾在山上跑,多少人偎着这山长大变老,又有多少牵肠挂肚的故事,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山再小也是老的,人再大也是小的。我自幼住于南山之阳,成家后居处仅南移几百米,几岁至几十岁,除了在外读书的几年,几乎一直守着南山。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南山的记忆,很多已经像多次浸水的水墨,渐渐洇了开来,仅剩一些模糊的痕迹,边边沿沿的,实在已经不再分明。

记忆中的南山不像现在是个意义明确的公园,它首先是座山,是个地名,但因树木繁茂,也有公园的作用。山的北面是城市,山南地势随山隆起,已是城市的边缘,除了一些居民区和很少几个后来建的单位,大部分是郊区义井公社的农田。山上东西、南北方向都有路,可以让人穿过。印象中比较早的门有两处,一个是山大门,在现在公园正门的东侧;再就是小南门。

大门是什么样子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大小可以走大货车,有俩门柱子是一定的,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关门——山曾是开放的,只要人能走过的地方,都有踏出的小土路。走进大门正面不远,是三段陡峭的台阶,通向山腰。更早的应该是青砖,1970年时的台阶是耐火砖铺就的,平整、结实。那个时候,阳泉有耐火厂,有高压电瓷厂,也算近水楼台,除专门用途之外,产品也被挪用来铺路、筑墙。现在南山有的路上还能找到那些特殊的建材。

台阶尽处,半山腰,平地起高台,上面就是铁铸的工农兵塑像。塑像依稀是银灰色的,很魁伟、庄严的样子。农民是女性,双手托举一捆稻子,弯的,好像很重;一工人,右手握铁锤,左手指向前方;一士兵,右手握枪,左手在胸前,是个行走的姿势。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末,工农兵是国家的主人,工农兵家庭也是最光荣的家庭,虽然生活艰苦,但却豪情满怀。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塑像。中央新闻制片厂的电影片头也是工农兵的形象。大约到二十世纪80年代,公园整修,“工农兵”塑像被移走,弃之于管理处办公楼旁一隅,躺在地上,随便风吹雨淋,垃圾埋身。取而代之的,是别地怪石堆砌的嶙峋假山。2008年,本地报纸上有人呼吁,言塑像已经有些年头,应当妥善保存。于是塑像被从垃圾中请出,置于第一段台阶和第二段台阶之间西侧的一空地,重新上了防锈的银粉,然后涂以铜色。农民还是原样。工人老大哥的铁锤已不知去向。子弟兵的枪头枪把均不见,仅剩下手中的一段。

进大门向左,东南方向,是一条用耐火砖和高压电瓷瓶铺的盘山小路,路面有花纹图案。经过好几处拐弯,穿过月亮门,就可以到动物园或者穿山而过。进大门右侧,隐约记得老人们说过,曾经有过一个露天影院,依山就势修建有几十层的半圆形台阶,便是观众席,正对着下面一个场子,天黑之后,挂起影幕,就可以放电影了。我没有在这里看过电影,如果露天影院真的存在过,估计也该是早于1960年的事情了。

小南门是动物园扩大以后建的,原来动物园售票的入口被取消,北移至坡下,就在我们院的门口。现在那耐火砖铺面的坡路还在,两边是台阶,中间是平的,可以走自行车。路旁的柏树现在看起来也不是很大,估计有50多年了。从小南门进去,右手曾经是果园,就是现在的网球场周围的凹地,苹果、梨、桃、杏、葡萄都有,更稀奇的是在现在网球场南面的高处,还曾经有过一两株黑枣树。正是这黑枣树,让我知道黑枣当初并不像买来时那样皱巴巴的,而是圆圆的。果园是另外圈着的,不让人进去参观,有专门看护工人。为了防范孩子们进入偷吃,还在高处建了房子,日夜住着人,还养着狼狗,我们把那里叫狗窝。小南门进门中心通道上,还有过一个木质牌楼,它看起来更像门。牌楼两侧建有长长的宣传栏,上面有雨搭的那种。经常有一些宣传画或大字标语类的东西。那个时候到处都是宣传面板,经常需要更换上面的内容,所以公园有专门的人画画写字照相。小时候常见的两位工作人员后来成为专业画家、摄影家,小有名气。穿过牌楼就是个鱼池,记得最多是金鱼,现在想来也可能是锦鲤,吸引很多孩子观看。鱼池右手是花园,经常有花展。花园上面,曾经是鹿苑,养着成群的梅花鹿。后来在那附近还养过旱獭。

随着动物园变成公园,范围扩大了,后来有了南门和东门。有一段时期,要想进南山,就得通过这几个门或者正门买票。南门和东门现在还在使用,虽然不卖票了,但能够限制车辆进出。而小南门,我印象中最近的门,已经堵死。在向东一点的地方,虽然另修了个铁门,但出去却是一处单位停车场,原来通往我家院子的那条路早已切断了。

要说南山的旧景,不能不说到动物园。前几天有一家本地媒体,报道了现在南山动物园动物的生存状况,虽然简单了些,但情形大致不差。大概一年前,也买票进去参观过一次,动物们只是勉强生存,惨兮兮的样子,少有美感,更谈不上可爱。笼舍局促拥挤,大概吃食也有几分靠游人的施舍——进门的时候可以买些园方提供的菜叶子之类,进去之后可以亲手喂一些动物。从动物的角度看,动物园本来就是个悲惨之地,条件差的动物园,更是有些残忍。

我小的时候,动物园比现在的范围要大一倍多,在山脊上,东西走向,狭长地带。大约从现在的猴山,到现在动物园的西端。格局有点像一副担子,一条窄窄的扁担通道连着两头相对宽敞的地场,像两个箩筐。西头是猛兽,狮、虎、豹、狼、熊都有。只是没见过活着的大象,仅有一个标本,外面是象皮,里面塞满了稻草,固定在木质底座上。东头的“箩筐”里要复杂很多,猛兽之外的常见动物几乎都有。猴子就不用说了,印象中总是动物园的明星。禽类大点的有珍珠鸡、野鸭、鸳鸯、野鹅、孔雀、雉鸡、猫头鹰、雕等,小点的是鸽子、鹦鹉、黄鹂、山雀居多,细说不来。兽类有狐狸、豪猪、河狸、骆驼、梅花鹿等。有一段时间还从南方引进几只叶猴,头部像个小老头,尾巴很长,前爪长着细细的指,很像人类的手。为了让它们过冬,动物园还专门装了暖气。但可能是条件不行,最终没过多久就没了。

那时候,门票只有2分钱。因为住处很近,经常见面,看门人大体能认识我们院里的孩子,所以经常能享受免费的待遇。虽然经济远不像现在发达,动物们的待遇却不差。我最爱看工作人员喂动物,经常在投食时间跟着他们跑,很想像他们那样喂喂动物。肉食动物有大块的肉吃,对其他动物也都“投其所好”,猴子更是有干粮、有水果蔬菜,看起来似乎比我家里吃的不差,还讲究营养搭配。老虎、狮子的住处都是一室一厅,后面是卧室,用来睡觉;前面是客厅,用来接见游客、吃饭、散步。客厅里都有自己的浴池,夏天的时候会到水里去洗澡。客厅与卧室之间,有结实的铁门。每天早上,工作人员会先打扫客厅,然后操作铁门,让动物从卧室中出来。再关住铁门,从后门进去,收拾卧室。到傍晚下班前,又一次打开铁门让动物去睡觉,然后落下铁门,外面的人就不可能接近动物了。

我最早的对于动物的知识,不是来自书,而是来自动物园。直到现在我依然爱看动物类的电视节目,与这个小小的动物园有很大关系。通过对动物的关注,我理解了很多人生的问题。也许是因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因,在我看来,动物园、植物园最大的功能是教育,而不是休闲。一个城市的品位,固然和高楼大厦、交通设施有关,和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有关,但同时也和动物园、植物园有关。几十年来,我们的城市发展了,动物园却退化了,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现在的凌云阁所在处,过去曾经是“语录碑”,或者叫“语录牌”更为恰当,因为只是木质结构的一个建筑。有基座,高大约也有10米左右,矩形,中空,向北是正面,上面写着大字,内容想不起来了。现在的荷花池,过去是半山腰的一处洼地,生长着一些槐树。每到下雨,就会有积水。夏天偶尔能听到蛙鸣。二十世纪80年代就势修成池塘,建碑廊、曲桥、假山、亭台、水榭,成了一处美景。凌云阁西南的小广场,原来是蓄水池,因为由相邻两个圆池构成,当时人称葫芦池,主要用于浇灌果园树木。小时候我们院子的自来水经常停水,实在找不到打水的地方,我们也吃葫芦池的水。

几十年,几乎是人的一生,但于历史仅是短短瞬间。我们经历了时代变迁,南山也变得更加丰腴、妩媚,成为人们赏景、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天气好的时候,游人如织,繁盛之状,非当年可比。每次南山散步,我总能想起一些旧时景象,总想写一些文字,但总是不得其旨。现勉强记之,于个人算了却一桩心愿,于旧人是共同怀念,于新人,旧景也可能是一种新鲜。

猜你喜欢

南门南山动物园
冬日南山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南门小巷
在深秋,共南山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