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大猷任职金门期间的相关文献研究

2017-11-13吕笔活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金门文献

吕笔活

(暨南大学 文学院古籍所,广东 广州 510632)

俞大猷任职金门期间的相关文献研究

吕笔活

(暨南大学 文学院古籍所,广东 广州 510632)

明代嘉靖年间,俞大猷曾在金门任职,期间加强海防建设,做好地方治理,作出了突出的业绩,获得金门人的好评。各种文献对俞大猷在金门任职时期的事迹进行记载。该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看出俞大猷治理金门的理念策略,包括加强海防整饬、注重用儒教化、注重惠民爱才,并对密切两岸同胞感情、深化两岸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俞大猷;金门;海防建设;地方治理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号虚江,晋江(现泉州)人,是我国杰出的抗倭英雄、军事家。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他参加武举会试,得中武进士,列第五名。由此,他由袭职百户而升任正千户,负责守御金门,直至嘉靖十九年(1540)因上书给上级官员陈伍山指出军队弊病而被夺职回家,期间共五年。在该段时间里,俞大猷加强海防建设,做好地方治理,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充分展示出其军事和文治等方面的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

目前学术界对俞大猷任职金门的研究成果可谓凤毛麟角,主要是若干关于俞大猷传记类专著在部分章节提到相关内容,如范中义编著的《俞大猷评传》第一章第三节《戍守金门》、曾纪鑫著《大明雄风:俞大猷传》第二章《守御金门》均属于此类。专篇研究俞大猷任职金门的论文目前能查到的仅有《俞大猷在金门的业绩》一文(《俞大猷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另有《俞大猷史迹金厦两地追踪——兼论俞大猷精神的当代弘扬》,(《俞大猷研究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俞大猷碑铭史料考释》(《闽台文化研究》2014年第2期)。总体而言,学术界对俞大猷任职金门相关文献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均不够,有必要加强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

一、俞大猷任职金门的相关文献介绍

俞大猷任职金门期间,各类史志、碑刻等对其事迹进行了记载,其本人亦留下若干篇相关的作品。相关文献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史类文献

1、正史类

《明史》卷二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有关于俞大猷的传云:

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夺其职。尚书毛伯温征安南,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会兵罢,不果用。

2、别杂史类

(1)《名山藏》:《名山藏》卷七十八《臣林记》之嘉靖臣八有《俞大猷传》云:

既得掌千户印于金门所,上御贼书于佥事,而究于所以教之。佥事呵杖之曰:“武人安书?”夺其印。大猷笑曰:“此非吾自见之地。”

(2)《罪惟录》的《传》卷十九《武略诸臣列传》有《俞大猷传》载:

嘉靖中,登会举高等,除正千户,掌金门所篆,上佥事书陈方略。佥事呵之曰:“弁安用书?”杖而夺其篆。

(3)《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二《武襄俞虚江先生大猷》载:

举嘉靖十四年武会闱第五人。时毛伯温征安南上书陈方略,请从军,擢正千户,守御金门,用儒饬治。

3、传记类

(1)《国朝献徵录》卷一零七《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赠左都督俞公大猷行状》(赵恒志撰)载:

嘉靖甲午武闱入高等,登乙未会闱第五人,除正千户,守御金门,用儒饬治,读法赈饥,嚣俗为之一变。

(2)《广名将传》卷二十《俞大猷》载:

嘉靖中,会举高等,以千户守金门。上书部使者言兵,部使者呵辱之,夺官,大猷笑曰:“此岂我自见地耶?”遂尽鬻其家,游京师。

4、地方志类

(1)清陈寿祺等撰《福建通志》卷二百之三《明列传》有俞大猷传曰:

嘉靖乙未,武会试进千户,守御金门,金门军民故嚣,大猷导以礼让,讼亦衰止。值大饿,大猷领赈同安,令民敷地坐,审其实饿者,给符受谷,饿者得遍,而谷无虚糜。海寇频警,上书监司论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夺其职属。尚书毛伯温征安南,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兵罢不果用。

(2)乾隆《泉州府志》卷四十三《明列传·俞大猷传》载:

嘉靖乙未武会试第五人,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海寇频发,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夺其职。尚书毛伯温征安南,复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会兵罢,不果用。

(3)乾隆《晋江县志》卷七《俞大猷传》亦载曰:

举嘉靖乙未会试第五人,除千户,守御金门,以将才荐授汀漳守备。

(4)嘉庆《同安县志》卷十六《职官》载:“金门千户所正千户……嘉靖俞大猷以武会试第五人除千户。”民国《同安县志》卷十三《职官》亦记载:“金门千户所正千户……嘉靖俞大猷以武会试第五人除千户,守御金门。”此外,嘉庆《同安县志》卷二十一《武功》记载:“邵应魁,字伟长,号榕斋,幼颖慧,弱冠操举子业,适俞大猷来视金门所篆,从之游,遂徙业焉。”民国《同安县志》卷三十亦有相同记载。

(5)《金门志》:

其一,《金门志》卷七《名宦列传》有《俞大猷传》,与前文若干史书的《俞大猷传》相比,有着更多更详细的内容,特别是多了“讲学吟诗”“接引后进”等内容: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江人。学于赵建郁,以《易》推衍兵法。由武进士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导以礼让。暇则与士大夫讲学吟诗,磊落自豪。尤好接引后进,如邵应魁,卒建奇功。知林希元有志当世,从问学,希元酷喜之。交趾之役,希元归,募兵漳、泉,大猷以金门千户从。发谋出虑,动合机宜。

其二,《金门志》卷二《山川》,介绍啸卧亭就因俞大猷所题字“虚江啸卧”而得名:

南磐山由献台西转,其石如磐,故名。背城面海,气象万千,为备海要地。上有啸卧亭。明都督俞大猷守金时,题其石曰:“虚江啸卧”;门人杨宏举继治构石亭,赞曰:“汪洋沧海,波浪怒来;我有片物,挥之使回。”

后该地成金门一大名胜,金门文人写文赋诗咏怀,亦颂俞大猷功绩,如《金门志》卷二《山川》附杨宏举《虚江啸卧亭记》,卷十四《艺文志》有许春时《啸卧亭记》、林文湘《游啸卧亭分韵》《浯江竹枝词》、文成辅《登啸卧亭分韵》、林焜熿《啸卧亭怀古》等。

其三,《金门志》其他人的传记中也提及俞大猷,如该书卷九《人物列传》许福传、卷十《人物列传》颜扬传、卷十一《人物列传》邵应魁传,均提到俞大猷,从中可以看出俞大猷与这些人物的关系及共同努力所取得的业绩。

5、年谱类

何世铭所撰的《俞大猷年谱》卷一记载俞大猷任职金门的相关内容:

俞氏由百户升泉州卫正千户,守御金门……金门军民嚣讼难治,俞导以礼让,讼为衰止。

6、碑刻类

碑刻类除前述俞大猷在金门南磐山石壁所题“虚江啸卧”外,还有《明光禄大夫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赠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肃陈氏墓志铭》(以下简称《俞大猷墓志铭》)和《都督俞公生祠记》等。俞大猷墓位于今晋江市磁灶镇,其中《俞大猷墓志铭》记有关于俞大猷在金门任职时期的内容:“……登京师夺闱第五人,擢正千户,守御金门。金门僚属、士伍,咸服其恩威,□(缺字)变往日顽嚣积习。”《都督俞公生祠记》由金门进士许南洲撰写。金门人为表达对俞大猷的感激之情,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特地为他建造生祠,并刻碑《都督俞公生祠记》,其中云:

金门所生祠一区,所各官暨耆士为俞虚江建也。公昔视师金门所,卑尊长少,举欣欣然,爱若父母,相与亭而碑之,假笔于余季父西埔翁,颂德颂公垂不朽……公为金门御而公廉,孚以恩信。有荆楚剑法以教士卒,有诗书礼乐以育英才。有圣训规条以帅父老子弟行乡约。乃今甲胄之士,人人公侯心,而白皙青衿,间亦崭然露头角。公之教也,斯不亦湛思汪想,足鼓人心乎……公其功足系人望也,是故人不忘而祠建焉。

(二)集类文献

集类文献主要为《正气堂全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包含《正气堂集》《正气堂余集》《洗海近事》《镇闽议稿》《正气堂续集》等。其中《正气堂集》的《上佥宪伍山陈公修陈用兵二弊二便书》《又呈现书处官澳三策》《上两广军门东塘毛公平安南书》,以及《正气堂余集》的《驱疫文》《祭黄逸所太守》等均是俞大猷在金门期间所撰。此外,俞大猷的好友李杜所写《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行纪》也有俞大猷任职金门事迹的记载。

《上佥宪伍山陈公修陈用兵二弊二便书》《又呈现书处官澳三策》是俞大猷针对当时倭情、明军弊病提出加强海防练兵的建议。《上两广军门东塘毛公平安南书》是俞大猷知晓安南(今越南)因争权斗争引发局势动荡且战火蔓延到大明国土后,上书给毛伯温提出建议,这也充分体现身俞大猷官职虽小却有着大局眼光和忧国忧民的意识。《驱疫文》是为金门百姓驱除疫鬼的祭文,文采甚佳。《祭黄逸所太守》是悼念因赈灾劳累而去世的金门贤达黄伟的祭文,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二、俞大猷任职金门期间相关文献的价值

前文所介绍的俞大猷在金门任职时期相关文献,原本比较零散,数量并不算多,但能够让人从中读到诸多信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兹列举五点分述如下。

一是从该文献可以较好地了解俞大猷在金门的事迹,如他是武举登第后当了正千户负责守御金门的,做出了不少的业绩,获得百姓的认可,百姓为其建生祠立碑。

二是该文献可以为我们了解金门乃至明朝沿海一带的海防情况提供更多的线索,如该文献提到了金门“海寇频发”,明军军队建设和海防存在弊病,俞大猷特意向上级上书提出相关建议,从中也折射出明朝一些官员作风问题以及对海防建设的不重视。

三是从该文献可以了解当时金门的社会民情,如多个文献提到“军民嚣讼难治”,主要原因是官府对金门施行的礼教不够。此外,从《驱疫文》可以看出金门人民历史上曾遭受到疫病折磨,从《祭黄逸所太守》可以了解到金门历史上曾遭受到严重的饥荒,等等。

四是该文献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俞大猷所写的《驱疫文》《祭黄逸所太守》以及《上两广军门东塘毛公平安南书》引经据典、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采奕奕,充分体现俞大猷的才情。此外,金门人所写的关于啸卧亭咏怀诗文也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五是该文献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明证。在现今“台独”势力极力推行去“中国化”的情况下,整理和研究俞大猷在金门时期的文献,不仅可以充分了解俞大猷对金门的贡献以及金门人民对俞大猷的感恩,还可以为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提供强有力的历史依据。

三、从文献看俞大猷治理金门的理念策略

上文有言,俞大猷有着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大局观念。《金门志》卷十四《艺文志》载:“亦思公之屯兵海峤,身经百战,先天下之忧而忧;洎乎妖氛已靖,啸卧于斯,复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他任百户时,他就关心抗倭局情;在他参加武会试写策论时,他能够为安国强军写出《安国全军之道》,并最终中第。在他任职金门期间,虽然官职不高且身处海岛,但是在做好本职的基础上,仍放眼全国。譬如他对安南局势他十分关注,《上两广军门东塘毛公平安南书》提出“伐谋攻心为上,而伐兵攻城乃其次焉者也”的策略,并指出要做好两手准备,提出攻心伐谋和伐兵的具体对策,深得毛伯温的好评。合而言之,俞大猷治理金门的理念策略正是基于其忧国忧民的意识和放眼全国的大局观之上,兹分三点阐述如下。

(一)加强整饬海防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最烈。而金门作为东南岛屿同样遭殃。《金门志》卷十六《旧事志·纪兵》载,元顺帝时及明正统、嘉靖年间,金门多次受到倭寇侵扰,有的是与国内盗贼合伙,如“明正统十四年,沙尤邓茂七作乱。贼党陷同安,引夷艘焚劫浯洲仓盐,毁民舍,杀掠兵官”。

俞大猷当了正千户负责守御金门后,加强海防建设,一方面发兵抵御倭寇,另一方面加强军队建设。在《上佥宪伍山陈公修陈用兵二弊二便书》,他提出“呈为谨陈用兵二弊二便,以赞上谋,捕寇盗,安地方事。”只有寇盗抵御了,地方才能平安;只有海防牢靠了,百姓的安稳才能保障。因此,俞大猷发兵坚决给予寇盗打击,民得以安。同时,他发现朝廷在海防和军队建设存在弊病,一是“上不能用将”;二是“将不能用兵”。于是他提出“二便”:一是“委任当极其至”,即要知人善任;二是“赏费当有所取足”,对有功劳的,要及时给予足额奖赏。此外,他还提出要强化军队纪律、加强练兵等。在日后抗倭的生涯中,该思想也得到充分体现,他对倭寇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并招募漳、泉子弟入伍,加强练兵,勇于战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注重教化百姓

俞大猷是名儒将。从他参加会试所写的《安国全军之道》以及其诗文看,俞大猷是有着深厚的儒学和诗文功底的。《金门志》卷十四《艺文志》介绍《榕斋射法诗稿》时,写道:“明邵应魁撰。原书已轶。应魁以武进士官至参将,为俞大猷所知。其将才与诗才,亦大猷之亚也。”由此可见俞大猷诗才之佳。

俞大猷注重用儒家之礼教化百姓,多个文献均提及,如前文所引《明史》记载“军民嚣讼难治,大猷导以礼让,讼为衰止”;又如前文所引《闽中理学渊源考》记载“守御金门,用儒饬治”。特别是《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行纪》的记载较为详细:“饮耆老于乡,延明师于塾,导以孝让,申以诗书。民有讼者,虚心听之,不入束矢,各得其平。复以朔望,聚民于乡约所,申白其事,是非之,公与众共之。非者大愧,悔前之为。”从中充分体现了俞大猷注重教化的思想,他本人十分尊重百姓,用自己言行感化百姓,并用诗书礼乐育英才,用圣训规条让百姓遵守,取得明显成效。“公在金门五年,人无以讼闻于司府。司府亦不闻发一牒于金门,勾摄某人也。”

(三)注重惠民爱才

俞大猷十分注重惠民生,切实为金门百姓办好事。其中《金门志》和《正气堂全集》的《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行纪》《祭黄逸所太守》均记载了俞大猷为民赈灾的事迹。嘉靖十六年,金门等地发生饥荒,作为正千户的俞大猷领命赈灾。他认真投入到赈灾工作中,一方面强化人员组织,发动相关能人参与赈灾;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赈灾,确保百姓度过饥荒。《金门志》卷九《许福传》中载:“值俞大猷为所官,过从甚洽。泉州大饥,巡按李元阳延福与黄伟及大猷分主赈事,民收实惠。”《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行纪》记载了俞大猷赈灾的举措:“速出教令,民各按其乡,每诣一乡,令民敷地而坐。公徧行坐间,审其为饿者也,以药识其额就,授以票,使得受谷于官。盖三日之内,凡骨立色菜,无不得谷者。又得以其数日之粮,资贸贩,与艺作而自食其力。”俞大猷查看实情,对真饿者授以票领谷,且积极提倡百姓自食其力,这样效果更好,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得到生存。

《祭黄逸所太守》则是俞大猷为赈灾而积劳去世的黄伟所写的祭文。据《金门志》卷十一《黄伟传》,黄伟子孟伟,号逸所,金门汶水头人,任过南刑部主事,出守过南雄,还被授松江知府职,但因不满张璁主政,拒任而回乡。闹饥荒时,他与俞大猷一起赈灾,竭力为之,无一遗漏,他本人则积劳病逝,俞大猷和百姓获悉,悲痛不已,“若丧考妣”,“长恸而失声”。由此也可见,在俞大猷的组织引领下,金门贤达竭力参与赈灾。

《驱疫文》一文则体现出俞大猷对百姓得了疫病的关切。他接到百姓“受疫鬼之厄”的报告后,“始而骇,中而疑,终则奋然”,“义气激发,即欲尽灭其党而后快”,然后率官员和父老,以先礼后兵的口气对疫鬼下令,让疫鬼享受祭品后赶紧离开。他作该文是要提升百姓抗病的信心,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治病,“数日后,金门人无复疫者”。

此外,俞大猷还十分爱惜人才。这从《金门志》卷十一《邵应魁传》和卷十《颜扬传》传就可以看出。邵应魁,金门人,从小就聪明,“弱冠,操举子业,邑试倾同士。适俞大猷来视金门所篆,从之游,遂徙业焉”。后来,邵应魁考上武进士,并跟随俞大猷抗倭,十分勇敢,有一次受伤,“大猷亲为传药解衣”,从中可见他对爱将的关心。颜扬字士抑,號文岫,金门小径人,擅长诗文,但“试辄不利”,而“俞大猷与为刎颈交,致之任,厚资之”。

四、结 语

通过对俞大猷任职金门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充分了解了俞大猷为金门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钦佩。历史是一面镜子,他的许多思想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借鉴。当下,我们也要像俞大猷那样注重海防建设,加强军队建设,保国家平安;要注重惠民生,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要向俞大猷那样重视文教,传承传统文化,推进文化教育事业,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学习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培养爱国精神,多为国家作贡献;还要密切两岸同胞感情,深化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注释:

[1]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一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601页。

[2]何乔远:《名山藏》卷七十八,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751页。

[3]查继佐:《罪惟录》的《传》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402页。

[4]李清馥著,徐公喜、管正平、周明华点校:《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674页。

[5]焦竑:《国朝献徵录》卷一零七,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第4802页。

[6]黄道周:《广名将传》卷二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376页。

[7]陈寿祺等:《福建通志》卷二百之三,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第3701页。

[8]怀荫布、黄任、郭庚武:乾隆《泉州府志》卷四十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369页。

[9]方鼎、朱升元等:《晋江县志》卷七,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144页。

[10]吴堂等:嘉庆《同安县志》卷十六,清光绪十二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

[11]林学增等:民国《同安县志》卷十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103页。

[12]吴堂等:嘉庆《同安县志》卷二十一《武功》,清光绪十二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

[13]林焜煌等:《金门志》卷七,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161页。

[14]林焜煌等:《金门志》卷七,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10页。

[15]何世铭:《俞大猷年谱》卷一,泉州:泉州历史研究会,1984 年,第34~35页。

[16]施良衍:《明俞大猷墓志铭探研》,《福建文博》2000年第1期,第69页。

[17]何丙仲:《厦门石刻撷珍》,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05~206页。

[18]林焜煌等:《金门志》卷十四,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385页。

[19]俞大猷著,范中义点校:《正气堂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53页。

[20]林焜煌等:《金门志》卷十六,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399页。

[21]俞大猷著,范中义点校:《正气堂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55页。

[22]林焜煌等:《金门志》卷十四,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368页。

[23][24][26]俞大猷著,范中义点校:《正气堂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9页。

[25]林焜煌等:《金门志》卷九,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226页。

[27]俞大猷著,范中义点校:《正气堂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474页。

[28]俞大猷著,范中义点校:《正气堂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471页。

[29]俞大猷著,范中义点校:《正气堂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472页。

[30][31]林焜煌等:《金门志》卷十一,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270页。

[32]林焜煌等:《金门志》卷十,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第228页。

〔责任编辑 李 弢〕

Literature Research on Yu Dayou during His Term of Office in Kinmen

Lv Bihuo

In the Ming Dynasty,Yu Dayou held his office in Kinmen,and was acclaimed by the natives for 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coastal defence,and local governance.His deeds were kept in various historical records.The historical material is of great value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main thoughts on costal defence,education of Confucianism,on benefiting people,cherishing talents,serving the country;and it is also of importance to deepen the cross-strait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hip.

Yu Dayou,Kinmen,coastal defense,local governance

吕笔活(1981~),男,福建诏安人,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在职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金门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种钣金门把手变形的控制方法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金门炮战硝烟背后
《党的文献》2012年第1期要目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