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朋四友”与“五湖四海”
2017-11-13覃光林
中外文摘 2017年6期
□ 覃光林
“三朋四友”与“五湖四海”
□ 覃光林
“三朋”本来是指云游八方,四海为家,临时搭篷居住的“三篷”,即放牧的“鸭篷”,打猎的“弓篷”,烧陶(或炭)的“窑篷”。善于结交不同行业的人,说明朋友众多。时日一长,“篷”谐音为“朋”。
“四友”原指最可靠的4种朋友,即“江湖义友”“同窗学友”“知音好友”“困境难友”。这4种朋友,大都肝胆相照,休戚相关,志趣相投,心灵相通。
“五湖”语出《周礼·夏官》,原指扬州、会稽山一带可供灌溉的五湖(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现指洞庭湖(湖南)、鄱阳湖(江西)、巢湖(安徽)、洪泽湖(江苏)、太湖(江苏)5个大湖。
“四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后又见于《楚辞·九歌》(“横四海兮焉穷”)、《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其语义都一样,泛指全国各地,含有四面八方之意。这是因为古代先民认为中国四周皆被大海包围,故将国内叫做“海内”(“四海之内”的缩语)。这“四海”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之海,因此又有“四海为家”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