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偷看“包公”

2017-11-13党长青

延河(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戏楼戏迷包公

党长青

偷看“包公”

党长青

乡下唱庙戏,七月红火醉。十多岁时,我们都盼县剧团到村里唱戏,全村二十几个几乎同龄的黑皮姓姓,立马成了戏台下的毛猴子。

伙伴们挥舞着棍棒,或者是自家带来双权的顶门杠,把小书包吊在柳树上,脱光上衣先在戏楼的砖台上吼闹半天,困了乏了才回家吃饭。晚上第一场戏是《铡美案》。庄稼人对包龙图有一种天生的崇拜和偏爱,爱他昼断阳夜断阴的月牙形脸,爱他字正腔圆的唱腔,也爱他那身花黑底色纹料衣服的装扮。秉公执法、刚正无私、没有奸猾的包相爷,三口铜铡与王朝马汉,谁人不感到一种庄重的威严?

包公出场了。甩袖、方步、捋须、瞪眼,一招一式中透着正义和刚强,他的一只手握住吊在腰间的蟒袍玉带,另一只手乍起两指举过耳,开口如炸雷滚云:“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一声咆哮,惊飞会场四周柳树头上的麻雀扑棱棱飞出。包公的“大黑”腔把发着汗味的庄稼人那么多的怨气、恨气、穷气都吼成水一样的激情,通过扬声器扩散流淌到干旱的旷野去了。

我们一群野孩子才不管什么“伸张正义”呢。邻居家的三旦把玉米缨子塞在鼻孔里,用柳条圈成玉带,拿破鞋底当笏板,头载他爹的那顶烂毡帽,鼻涕抹黑的脸本来就不用化妆。我们围着三旦,在戏楼后窗漏出大片光亮的空地上,亦步亦趋地仿演着我们内部自己的“包公……”

三旦突发奇想,要我给他支“马凳”,爬上戏楼的后窗户栓看幕后的包公。我想自己挤不到台前,看看幕后的演员也可解馋,就商量好与三旦轮流替换作马凳互看。三旦的个子高,大伙吵叫着让三旦先作回“凳”,我便站在他的肩头长高了。

明亮的灯光,射着雪白的墙壁。乱纷纷的演员零散地坐在戏箱上休息,扮包公和秦香莲的演员,互送飞眼,一个拉着一个的手,站在墙角的幕布后拉悄悄话,包公摘下胡须还咬她的舌尖呢,那神色和乡下的后生女子们相好完后走出玉米林的情景一样。我心里立刻就看不起包公:台上你怎演?台下你怎么做?……三旦蹲下去,令我下来作马凳。他很快爬在后窗上,把光瓢脑袋都伸进去了。我的腿有点儿颤抖,说:三旦你他妈快点看,爷扛不住了。三旦太胖,我很难撑起这灰小子。没爬上去的伙伴们踮起脚尖,伸着天鹅般的长脖子问三旦里面有什么稀奇事,却听得三旦一声断喝:“呔,包相爷,你个坏种,凭什么抱住亲人家秦香莲的嘴唇,嘿?还喂冰糖哩,把你个害骚羞脸的狗杂毛……”话毕,一盆洗脸的脂粉水从窗内洒出,淋了我们满头满脸。一群光葫芦脑袋一轰散开。

三旦跌了一跤,骂道:“什么包公,我看那根本就不是婆姨汉关系。揣人家的奶,亲人家的嘴,秦香莲的案子才会赢。哎嘿,咱知道包公是个啥人了。”于是伙伴们转过来台前一齐起哄,尖声噪叫:“包公揣了秦香莲,包公亲了秦香莲!”维护戏场秩序的两个二杆子后生,用两根细长的软柳条赶走我们这些乱吼喊的碎脑娃。戏台两侧敲锣打板的人和拉胡琴吹唢呐的乐师们都笑开了。

那个包公,背对着台下不敢亮相,我猜想:那副黑脸下边此刻正烧灼得厉害吧。听那秦香莲的哭声里,多少有点不安的颤音——奶奶娘的,你要风骚到我们村的戏台里,爷们就不给你这张脸。戏台下最老实的一个戏迷问:“小碎娃们瞎闹腾,包公怎会与香莲暗勾搭?”另一个戏迷说:“戏子嘛,台上演冤家,台下胡递打,正常事呀。世事不同了,如今的包文正,执法都正不到哪去啦。憨憨才当真包公哩!”

整个戏场都沉浸在柔软的夏风里,庄稼地成熟着躺在月光下,染着乡下人发绿的情梦。用耳再听:丝弦琵琶的声韵里,似乎那包公的唱腔猛然间失去一种雄性。

党长青,1966年生于神木县大保当镇,自由写作者,出版小说散文集四部。发表作品多篇。陕西省作协会员。

猜你喜欢

戏楼戏迷包公
包公吃鱼
“女包公”
济南地区古戏楼调查与研究
“女包公”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放日
丁洋澜??《小戏迷》
包公与魔镜
越剧戏迷角,几代人的爱恋
“世界最大戏楼”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