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对超验命题的观照是新诗面临的普遍问题
2017-11-13卢桢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4期
缺乏对超验命题的观照是新诗面临的普遍问题
卢桢
在《星星·诗歌理论》
2016年第8期撰文认为,新世纪十余年来,社会同质性的消解使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呈现出清晰的分裂状态,难以相互阐释与支持。诸多诗人秉持一种通俗实用的、迎合感性现代性的审美取向,强调个体的感官经验和欲望的合理性。不过,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他们或是过度停驻于私人性的物质迷恋,或是使躯体的快感抒写坠入审美泛化的陷阱,即便通过玩味“孤独”获得了主体的个性体验,却又因强调“体验的当下性”而耽于内心情感的潮汐,忽视了生存的历史根基。大多数诗歌在“时间就是现在”的世俗宗教信条面前,都很难形成指向未来的尺度。诗歌走进生产线,迈向一个个“秀场”,经历着无数“一次性”的消费,它仅能为受众带来瞬间的话语快感,难以形成对超验命题的观照,也无法造成大手笔崛起的契机,这也是诗歌面临的普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