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笔二题

2017-11-13谢昊辰

剑南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底线做人

□ 谢昊辰

底线是不能打破的

何谓“底线”?即终极线也。进而言之,在社会活动中,任何团体和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其行为都要受到一定约束和限制,都要遵循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这是一条禁忌线,是不能越雷池一步的,否则就打破了底线,犯了大忌。

震惊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是人类史上空前的一次大海难,它被拍成了电影,感动了全世界。影片讲述了当时情景的恐怖和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在故事情景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道德底线,围绕着这条底线,生与死、善良与丑恶、高尚与卑鄙,展现得十分分明。当泰坦尼克号与冰山撞击的瞬间,死亡已步步逼近;而当时只有很少几艘救生艇,要想让船上2200多人全部安全撤离,显然是杯水车薪。当死亡临近,船上人心骚动,慌乱一片,有人想逃生,有人祈祷神灵,有人黯然泪下。这时,船长便下达命令,首先让妇女和儿童先乘救生艇撤离;船上的其他人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当时的世界首富亚斯特四世也在船上,本来已为他留有救生艇的位置,但他拒绝上船,他说,事先有约定先撤离妇女儿童,我没有权力和资格优先撤离。同时,船上还有世界第二富豪梅西百货创始人斯特劳斯、银行大亨古根海姆,也都拒绝上船。还有几个音乐人,在死神面前,他们不停地演奏悦耳动听的乐曲,去抚慰人们绝望的心灵。最值得点赞的是画家杰克与贵族女露丝这对恋人,在即将沉没的船上,杰克却把生的机会让给了露丝,演绎了一曲震撼心灵的高尚、纯洁的爱情绝唱。在这些人中,有贵人、富豪、名人和艺术家,也有普通乘客。他们在大难临头,在死亡的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道德行为原则,牢牢地坚守做人的道德和人格底线,恪守职责与承诺,舍生取义,保护弱小、妇女,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坦然地去迎接死亡,展现出了人性之善、人性之美,抒写了人生的最后辉煌,演奏出了一曲惊天动地的生命之歌。

然而,人与人不同,花有别样红。在这艘船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守住人格道德的底线,也有一些人贪生怕死,损人忘义,不顾他人,只顾自己逃命。像钢铁大亨霍利,就是这样的人。他凭借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计挤上救生船,居然还显得十分安然自得,难道他的心灵就那么宁静而不觉得颤抖吗?船上还有个名叫田中三郎的日本人,更是一个低劣卑鄙的小人。他假扮成妇女,混上救生船,逃过死亡的关口,偷偷回到日本,一直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这件事后来被人知道,遭到众人无情地批判、嘲讽和唾骂。平心而论,无论是钢铁大亨霍利还是田中三郎,他们都没有做错什么,贪生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死难当头,他们却没有守住做人的道德底线,选择的是只顾自己逃生,不顾他人,从而暴露出来他们内心世界最阴暗的一面:自私,忘义,卑鄙,低下。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虽说是一次大灾难,但也是人性的一次大检验。在这艘船上,无论任何人,都会经受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善良与丑劣,高贵与卑劣,勇敢与畏缩,乐观与悲哀,孰是孰非,泾渭分明。虽然每个人都有做人的不同原则,也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和不同的价值观,但不能没有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不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甚至打破自己的底线,那也就没有真正的底线,从而也没有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可言。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有句经典诗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是对人生价值的高度概括和评判,做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从这首诗中,每个人都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流行的未必是优秀的

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次名为“死活读不下去的出版物”的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旷世经典《红楼梦》居然名列榜首,榜单前十名中,我国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外国名著《百年孤独》等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和网络文学,却大受热捧。这两种文化现象说明,当今,经典文学已失去了它的主流地位,而通俗文学和网络小说则成了时代的“宠儿”。这种反常现象,值得深思和重视。

《红楼梦》这部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光辉夺目的明珠,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绝不是“捧”出来的、“选”出来的、“评”出来的,也不是哪位大人物或文学大师封的,而是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以其作品本身所蕴含的美学精神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品格和永恒的人性光辉,而影响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因而才成了公认的传世不朽的经典。

为什么经典名著受冷落,而通俗文学和网络小说却大受欢迎?据分析,一是由于多媒体传播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一些年轻读者,已疏离传统的阅读方式,而热衷于“短平快”的阅读,这种“浅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不分场所和地点,随时随地可投入阅读,随时随地可终止阅读,自由放纵,海阔天空,任尔畅游;另一方面,有的图书和影视作品,一味追求娱乐性和票房价值,在缩写、改编过程中,不尊重和善待经典,任意进行所谓的包装、戏说,文学经典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被解构了,民族传统的文化品格也消解了,“经典”不成其为经典,完全成了各色各样的文化消费品,读起来索然无味,兴味大减,受众当然也就越来越远离经典了。

出现这种文化倾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时尚文化环境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通俗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不注重追求精神品质的崇高和文化价值,而是一味取悦大众的时尚需求,大多是花前月下、男欢女爱、缠绵悱恻、追求打斗之类的故事,尽力去博得年轻读者的眼球,使这些读者勾魂摄魄,成天沉迷于网络小说之中。这些文学,之所以大行其道,流行不衰,固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空间,但并不能说它都是好的,甚至都是优秀的,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只能说它是一种消闲文化,就好比天空中的浮云,过眼即逝,能给读者留下多少美好的、永久的印记?

至于经典,无疑当是另一片灿烂的天空。虽然它一时被冷落了,被浮云遮住了它的光彩,但并不能说它的生命价值已经消失了。我国的经典名著,除《红楼梦》,还包括《唐诗三百首》《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些经典都贯穿着民族魂的跃动,它把中华民族刚健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惩恶扬善……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传达出来,教人以德、教人以善、教人以美,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其它任何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的人说,网络小说好比铁块镀着金膜,外表闪亮,而仔细打磨下去,终究是一个铁块而已;而经典名著,好比纯金镀的铁膜,若不仔细打磨,以为只是铁块,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就会发现它是璀璨无比的瑰宝。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底线做人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图趣
底线抽击得手后上网的步伐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
做人要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