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悉细腻幽微的人性深处
——读王安忆新书《仙缘与尘缘》

2017-11-12

杂文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世情宝黛浮生六记

●钟 芳

洞悉细腻幽微的人性深处

——读王安忆新书《仙缘与尘缘》

●钟 芳

《仙缘与尘缘》是著名作家王安忆新近推出的散文随笔集,整本书围绕旅行、世情、读书、忆旧等不同主题分为四辑。我行,我看,我写,我读,我思,与王安忆身为小说家时是躲在人物背后的不同,这本清新别致的散文小品充满温情与意趣,融汇了她对人性的体贴和对世情的幽微洞察。

行旅与世情,仙缘与尘缘,读书与写作。在这本书中,王安忆从容悠游,袒露自己在小说中不曾呈现的内心世界,其思想独到、深邃而不流于俗。读者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在小说里没有见过的不一样的王安忆,一个聪慧睿智而又亲切可爱的王安忆。

王安忆是当代最高产的作家,海派文学的代表,她说,写作就是种庄稼。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她一直笔锋不减,也不断变换着写作题材和写作方式,先后出版了《小鲍庄》《长恨歌》《我爱比尔》《天香》《遍地枭雄》《众声喧哗》等多部优秀著作。在所有作品中,王安忆最为知名的作品就是《长恨歌》了,这部为她摘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此次,与散文集《仙缘与尘缘》一起推出的还有她的中篇小说集《红豆生南国》,收入《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乡关处处》三部中篇小说,三个故事分别发生于中国香港、纽约和上海,讲述了生活在这三个城市的都市移民的故事,讲述了他们的青春,爱与孤寂。从去年考验智商和耐心的长篇小说《匿名》回到此次的中篇,王安忆称这是“一种写作的调剂,作家像运动员一样,哪能一直跑长跑?中篇更像是跑长跑后的一次喘息”。

写作之余,王安忆也非常热爱阅读,她看大量的书,凡能在书讯上找得到的好书都一一买来看。边看边记笔记,边看边思考。她尤其偏爱《红楼梦》:“这是一本天书,中国的小说因有了它而有了永不可实现的神圣,写作者们也因此有了小说的理想。那些世情故事背后,其实有一个神话,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就是前缘。”王安忆还记得,她母亲茹志鹃最爱提及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的两句唱词:“我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和笔墨结下骨肉亲。”

《仙缘与尘缘》书中的不少文字跟阅读有关,其中重点收录的一篇名为《仙缘与尘缘》的散文,是王安忆将《红楼梦》中黛玉与《浮生六记》中芸娘进行对照分析的阅读笔记。文章在谈论沈复与芸娘的悲戚情爱时,不时联想到宝玉与黛玉、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相关遭际,而弥漫于字里行间的细切感喟,显示出在读书中读人,在读人中读情的不凡功力和醇厚意味,从而使经典作品具有了更为丰沛的意义。

1980年,王安忆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进修,吴组湘先生在课堂上讲《红楼梦》,记忆犹新。讲到宝黛悲剧的当口,吴组缃先生问台下学生,倘若真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位日后生活会不会幸福?紧接回答道:否!然后建议读一本书,《浮生六记》,其中所写一对夫妇,可为宝黛故事后续,结果如何?以欢娱始,哀戚终,依旧不脱生离死别,究竟缘故,不外是贫和病,两项又归一因,家道中落。吴组缃先生的意思是,这一对精致的小儿女,哪里经得起人世的磨折,早晚一个“散”字。王安忆亦认同,因为“婚姻生活总在人世间,而那两人则注册仙籍”。她分析说:“仿佛事先就有安排,曹雪芹负责仙缘,尘缘归高鹗,《浮生六记》且又将这一段再接下去。”

细细品味王安忆的这本《仙缘与尘缘》,感觉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正如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王德威所言:“王安忆的作品永远让人有所思,令人耳目一新,我给她最高的评价!”

猜你喜欢

世情宝黛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夜读》
书虫来袭:《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不妨踏歌而行
阅读《红楼梦》“宝黛参禅”的感悟
《红楼梦》说唱的典故使用与宝黛爱情的民间接受*——基于弹词开篇、木鱼书、子弟书的研究视角
图说世情
从信息修辞学看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濡以沫半世情
尤三姐柳湘莲的关系在宝黛爱情中的象征意义
一世情深,榴花深处照宫闱
浮生六记,一梦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