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与乌龟的联想
2017-11-12司徒伟智
●司徒伟智
蚯蚓与乌龟的联想
●司徒伟智
时间拮据,住宅又偏窄,我是不敢养宠物的。但是,有两种小动物,却令我间或留意观察,且多有感触。
退休后,三天两头往附近的大型绿地跑,聚堆儿健身呗,心情特好。然而每逢雨后初晴,却轮到揪心了。盖因沿着草坪树丛间的水泥小径走去,只见这里躺着一条半僵的蚯蚓,再走几步,那里又见一条。所从何来?无不是趁着雨水钻出土层,顺着滑溜溜的泥泞一路欢畅,率性乱爬,爬过绿化带边界,跌入寸许落差的水泥路面,再也爬不回去。不忍它被阳光烤干、遭鸟雀啃食,好几回,我用纸巾挟着甩回绿地。但是偌大公园,曲径绵长“灾蚓”多,可救得过来?该套用鲁迅诗句哩:“灭其大半,救其孓遗。小补之哉,呜呼噫嘻。”
对照之下,就佩服乌龟。孩子分家独住后,养过乌龟,是一只不足巴掌大的江南草龟。好几回,去他家帮点琐务,照例瞅瞅大水斗里的小乌龟。同样是爬,却与蚯蚓的莽撞式绝不相同,它是慢慢的,谨慎的,小步小步的。特别是临近出水口之际——尽管出水口底部传出叮咚的水响和幽幽的水汽吸引它靠前,可是它会忍耐,擅把持,总是探头探脑,先伸出一前爪轻踩一下,迅即缩回,再换一前爪,伸去轻踩。伸了缩,缩了伸,如是者八九,反复试探确认没得危险了,小乌龟这才双爪踏入出水口,抻长脖子,隔着铁栅享受水汽氤氲。
没学过动物生理,惭愧,我的如下感想遂很不专业,尽属社会心理呢——
安全者,生活之至要。诚可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孙子语)。君不见蚯蚓和乌龟,一念之差,结局天壤。故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安全需求置于人类各种需求的基础。然而,这条原理,难不在懂得,难在做。
世人皆晓安全好,却是谨慎做不到。保障身家安全,第一该做到谨慎而忌粗率。面临各种因素互动的复杂场合,不将可能的风险充分估量,冒冒失失,乱说乱动,还有啥安全?小乌龟谨慎则生,小蚯蚓粗率则亡。神龟长寿,非惟基因,且在谨慎。是不是?
最好不光叹息先前若干受骗遭拐卖的女研究生“涉世未深不谨慎”,因为,即使在我们这饱经沧桑、阅人无数的老年朋友圈中,不谨慎的教训也数不胜数。媒体上不是时或披露老人经不住晚辈赌咒发誓,将房证借他“去办个证”什么的,结果三弄两弄,房证有去无回,“老窝”眼看失落,连我们旁观者都好不心焦哟。还有面更广的,就是保健品忽悠。无非是在推销员的花言巧语下,老人不经辨识、测试,贸贸然将几千几万元交出去了。渐渐地,一边是百无一用的保健品在屋里堆成小山,一边是“老本”消耗得快要见底,以致好些地方受理老年人消费投诉,保健品投诉占到40%!
勿忘蚯蚓和乌龟,小心驶得万年船。莽里莽撞,那就等着处处搁浅、翻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