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
2017-11-11李凤志
李凤志
摘要:在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探究式教学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物理的探究式教学,必须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学得好用得活。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物理的探究式教学,必须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学得好用得活。正确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重视引言课的教学。引言是学习物理的总动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提出一些常见而有趣的问题:成熟的苹果为什么会掉落地面而不会飞向天空?平静水面为什么会产生倒影? 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并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促使学生产生“愿听其详”的心理渴望,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也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如课本中介绍的鸡蛋不随纸板飞出而掉入杯子中的惯性实验;用平口玻璃杯、水和硬纸板来验证大气压存在时的“覆杯托水”实验;给盛有刚烧开水的烧瓶浇冷水时,烧瓶里的水重新沸腾的实验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其次,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有着密切联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挖掘与物理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活化物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重力知识后可以提出问题:在山坡上如何把树种得竖直?在讲光的反射和折射后,可以提出问题:我们看到河里的鱼所在之处,是它的真实位置吗?平面镜成像既不放大也不缩小,为什么用手掌大的镜子却能照见整个人的头部呢?在学习杠杆知识后,可提出问题:家里的杆秤用久秤砣磨损后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学中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要重视备课工作,为更好的运用探究式教学创造条件。教师首先要精通教材内容,掌握教材重难点所在,备课时才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制订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探究式教学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生动活泼。如可以编写一些课前预习提纲,并印发给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探究,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问题有一定了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以便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才能启而有发,教有成效,学有所得。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进一步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物理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基本上是从物理事实中分析总结得来的,教学时要坚决废除注入式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遵循認识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中进行概括、理解、掌握和应用。采用注入式教学,容易误导学生由于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一知半解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理解不透彻,记忆也就不牢固,更谈不上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往往容易过早出现两极分化而“掉队”,其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从近年中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中考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基础题有许多同学得分率甚低,显得基础知识薄弱,这与我们倾向注入式教学不无关系。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对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以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物理现象、原理及规律的教学,应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探究,才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在“大气的压强”一节教学中,教师用平口玻璃杯、水和硬纸板来验证大气压存在时,可以这样进行。先往玻璃杯倒满水,盖上纸板后问:若用手托住纸板后把杯子倒置过来,再放开托住纸板的手,水会洒下来吗?多数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水一定会洒下来的。教师接着再问:水真的会洒下来?请仔细观察。接着放开托住纸板的手,让学生观察到水和纸板都不会掉下来的结果。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对“水为什么不会洒下来?”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同时要求学生课余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感受实验成功时带来的乐趣。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
又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教学中,有些学生先测出石块体积,后测出石块的质量;有的学生则先测石块的质量,后测石块的体积,导致求出石块密度相差较大。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分析原因,可引导学生复习误差知识后,组织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①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测出的质量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②该实验应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这样分析: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由于石块上沾有一些水,使石块质量偏大,由密度公式ρ=m/v分析可知,V一定时,m偏大,则ρ也偏大,误差较大,故应先测石块的质量后测石块的体积,才能减小误差。
四、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设问、设疑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手段,设问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思维活动,设疑能促使学生面对“矛盾”而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正确又有针对性地设问、设疑,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托里拆利实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究:①玻璃管为什么要先灌满水银?②玻璃管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时,管内水银柱下降的原因是什么?③最后管内水银柱保持一定高度(约760mm)不变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这样设问、设疑,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击破了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