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2017-11-11李振辉赵淑萍鲁相臣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9期
关键词:收获田间管理

李振辉 赵淑萍 鲁相臣

摘 要: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开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也在不断推进,在东北玉米主产地区,基本实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者根据生产实际对玉米生产机械化做了详细介绍供生产实践参考。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生产;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52

1 播前准备

东北地区一般采取的是秋收后土壤冻结前田间秸秆处理,来年开春进行播前大田处理,主要环节是土壤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有条件的区域多采用多功能联合机械作业,由于以往农业掠夺式生产导致环境和土壤退化,因此,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很有必要。

春季深松作业。深松时间多是根据降雨时空分布特点确定,这样可以使土壤更多地储存降水,深松目的是打破犁底层,深松的深度多为30~35cm;生产上提倡的是每隔2~3a深松1次。如果表比较紧实或有较多的杂草较,可以用圆盘耙、旋耕机等农机具进行浅耙或浅旋,处理标准是不能超过表土下深度8cm。如果采用的是保护性耕作,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开展作业。

好多玉米主产区大力提倡玉米秸秆还田,但是在东北地区不适合推广,由于东北地区冰冻期比较长,粉碎还田的秸秆不能在春播前充分腐烂分解,不能分解的秸秆在土壤中会传播疾病,吸引作物的害虫聚集、产卵和越冬;同时,没有充分腐烂分解的秸秆在作物生长期继续分解腐烂会烧苗,导致大田产生不均匀的空洞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建议在东北地区进行秸秆还田,最好是建立沼气池或者在田头堆肥消化分解后再进行,这样会增加农民的投入,普及没有南方地区普遍。

2 适时精量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玉米出苗率和整齐度的重要因素,当地温未定通过在8~12℃,土壤含水量在14%左右时即可播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一定根據玉米品种特性,确定合适的播种量,规模化生产建议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5~8cm;播种时应在种子侧下方配施种肥,同时要保证肥条均匀连续。东北地区垄作种植行距一般采用的是60cm或65cm等行距,并逐步向60cm等行距平作种植方式发展。

3 田间管理

3.1 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保证一次拿全苗

当玉米幼苗长出3~4片可见叶的时候应及时进行间苗, 4~6片可见叶时定苗。定苗指的是去除弱苗、大小苗、病苗、混杂苗。如果在出苗前田间除草剂的施用效果不是很好,可以在苗期补喷一次除草剂。

3.2 中耕

定苗后6~7片叶时开始进行2~3次中耕除草并配合培土作业,这样要防止后期植株倒伏。如果在玉米幼苗植株表现出缺肥症的状,可以在中耕作业的同时进行适量补肥。

3.3 水肥管理

播种期的土壤水分多来自于冬季和早春的降水,最好不要进行播种前浇水作业,这样会降低地温,影响土壤墒情,如果春季比较干旱,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喷施除草剂之后少量灌水。

东北地区由于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大,好多地方水分需求靠的自然降水,苗期如果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干旱缺水,一般不浇水,这样既不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也对幼苗是一个抗旱锻炼,有利于培育壮苗,增强中后期的植株吸水吸肥能力和抗倒伏能力。

拔节期到孕穗期时玉米需求水分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个时候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如果在苗期没有补肥,可以在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这个时期的追肥量占整个生长期总施肥量的40%~50%。东北地区很多地方采用的是借雨追肥,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玉米抽丝期对水分最为敏感,在这个时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为宜。玉米抽雄前后是需水高峰期。玉米吐丝后进入灌浆期,对水的需要仍很迫切。

3.4 病虫害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以3叶期前,尤其在幼芽期发病率高。防治黑穗并的最有效措施是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玉米瘤黑粉病。属于玉米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防治方法是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在田间初期发现该病应立即采取措施割除病瘤以防成熟后孢子飞散传播。处理的发病植株一定要带出田间,以防病害继续传播危害。

玉米黏虫是危害玉米给最主要的虫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以导致玉米绝产,因此,对于此病不能轻视,当田间平均10株玉米有黏虫150头时,就需要进行防治,多采用菊酯类药剂灭虫,而且一定要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玉米螟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危害会导致玉米的花叶、钻蛀茎杆、危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叶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1.5~2kg/667m2用量丢心,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兑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蚜虫。抽雄和剪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危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4 收获

玉米成熟后一定更适时收获,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机械收获,联合收获机要根据地块大小、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的机型。机器的行距应与玉米种植密度相适应,播种机与收获机行数成整倍数关系,以防由于衔接行的较大行距偏差而加大收获损失,行距偏差不宜超过5cm。

作者简介:李振辉(1968-),女,山东省临朐县人,中专,桦甸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赵淑萍(1968-),女,吉林省永吉县人,中专,永吉县农机管理总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鲁相臣(1981-),男,吉林省桦甸市人,本科,吉林省桦甸市桦郊乡农业站(农机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获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田间管理到位 棉花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