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2017-11-11王勇
王勇
【摘 要】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结合自身亲身学习体会,从教学总体思路对如何提高教學质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与探讨
0 引言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必修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对其就业竞争力产生严重影响。笔者结合近几年我校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过程中就理论与实验课教学形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促进该学科更好的发展。
1 教学目标的改革
1.1 明确教学目标
《植物化学保护学》该门课程知识点内容充实,信息量丰富,共包含十一章内容,然而各章节之间没有紧密联系,没有明确的主线,因此学生在最初接触该门课程时,容易被课程内容量大而忽略最终学习目标。因此,在最初讲授该门课程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植物化学保护学》最终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生能够对农药的毒力、毒性、分类等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的使用农药对田间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因此学生通过对该课程学习,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植物病虫草害等的防治。
1.2 提高实践技能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该课程最终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农林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例如,当讲授杀菌剂时,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农作物病害的问题,如“田间小麦发生锈病”等,这种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专业素质目标
《植物化学保护学》培养的学生是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服务。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多列举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水稻田间虫害的问题时,可以就不同种类害虫用不同类型杀虫剂来提问题:当一块水稻田同时发生多种虫害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来治理害虫,如何喷药,药剂之间是否会产生拮抗作用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明确教学内容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核心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使用农药用于病虫草害等的防治[2]。该课程虽然与《农药毒理学》课程内容有部分重叠,但两门课程侧重点不同,《植物化学保护学》侧重于应用,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而《农药毒理学》侧重于农药作用机理等的讲解。因此应在讲授过程中分清侧重点,理清这两门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由于《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知识点充实,包含十一章内容,不仅涵盖了农药的基本定义、毒性、毒力等基本知识,而且对不同类型的农药、使用方法、田间试验实施与环境安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应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叠的知识点应略作阐述,对重点难点进行行详细讲解。
2.2 删除冗余内容,增添前沿知识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内容较多,但只有48学时,应着重介绍不同种类农药的基本特性与使用方法,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基本防治策略,对于涉及农药公式计算等内容应当能避免则避免。如涉及一些交叉内容,应略作概括。
随着学科的发展,《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内容等也应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中应及时增加一些前沿知识和植物化学保护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等。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自身研究进展,讲解当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在讲解免疫诱抗等方面内容时,可引用当前领域最新的高水平文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学科前沿知识,能够使学生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较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互动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3]。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为此,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课堂接受情况,多倾听学生的反馈,并对学生听不懂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应当避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该过程的学习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是高等院校主要的教学手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建立了一个虚拟仿真实验室,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比如在讲授飞机田间喷药的理论知识过程中,可以采用虚拟仿真动画来完成教学,这样可以把理论知识上升到新的感性高度,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前,网络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也为《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构建全国高校《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精品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平台,使学生学习途径多样化。
5 实验教学改革
5.1 实验内容与方式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固定,形式缺乏创新,一定程度制约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前提下,适当增减实验内容,拓宽实验的广度与深度。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过程的有力验证武器,是考察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标[5]。因此,教师在教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及时开展相关实验,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此外,实验室应定期对学生开放,并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5.2 实验室建设
随着《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知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相应的实验技术也不断进步。因此,相关实验设备和器材也要及时配备,以满足实验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科实验大楼刚刚落成,实验条件、仪器设备目前能够满足实验要求。但为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加大对实验室的改造投入,实行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特别是一些工厂生产中常用的大型仪器设备,使学生在校内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现状,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6 结语
综上所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希望继续从《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总体规划出发,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深化改革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并借鉴其他学校有益的教学经验,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植物化学保护应用型人才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王国君,史洪中,陈利军.高职高专院校《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76-9877.
[2]钱蓉.互动教学法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54-55.
[3]张波,吕秀芳,汪洪海.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26-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