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裁缝

2017-11-11赵珩

特别文摘 2017年19期
关键词:裁缝活儿中式

赵珩

北京过去没有卖成衣的,都是需要量体裁衣,就有了一个群体——裁缝。裁缝在上海有分别,一种叫“本帮裁缝”,一种叫“红帮裁缝”,本帮裁缝就是做中国传统服装的,而红帮裁缝专门做洋服。为什么叫红帮裁缝?从前中国人管外国人叫“红毛”,所以叫作红帮,红帮裁缝只做西装洋服。北京实际上没有太流行本帮裁缝和红帮裁缝之说,只说裁缝和洋裁缝,洋裁缝就是做外国服装的。北京大大小小的裁缝铺很多,集中在东四、西单、后门、鼓楼这一带,还有像前门外、南横街等等,这一带都有很多裁缝铺,但是更多的是夹包裁缝。

什么是夹包裁缝?就是胳膊底下夹着包的,走街串户叫夹包裁缝。你别小看夹包裁缝走门串户的,这比裁缝铺做的衣服更高档。他们揽了活儿以后回店里做,那个时候裁缝铺有一两间的门面,一般来说有两三张大案子,就跟单人床那么大的案子。有的料子要下水,有的要熨,尤其是绸缎不熨的话没法做。剪裁、熨都在这大案子上。一般大户人家是不去裁缝铺的,而是裁缝上门来揽活。夹包裁缝非常敬业,到人家那儿去,比如说中午两点钟去,女眷睡午觉还没起呢,他就静静地坐在门道里面等着,等着主人起来。从包里还掏出件别人家的衣服,锁个眼儿,盘个扣儿,撩个边儿,趁机干点活儿。等主人午睡起来了以后去量尺寸,量完了做好以后,还要试样子,根据主人要求再改动。

在我的印象中,从20世纪30年代末甚至到50年代初,好裁縫基本上都是宁波人,所以常常管裁缝叫“宁波裁缝”。宁波裁缝在北京是高级裁缝,一口京腔宁波话,这我见过多了。北京比较有名的几个裁缝,一个是宣武门外“徐庆记”的徐裁缝,他就是宁波裁缝。宁波裁缝有自己的顾客对象,这个徐裁缝的顾客对象基本上是青楼——就是高等妓院,像八大胡同的南方小班之类,还有北京的梨园行。她们的服装多领风气之先,她们敢穿,样子要时新,但是在北京并不为当时社会所效仿,就像今天电影明星的衣服,也不是大众都能穿的。徐裁缝就是专门给她们做的。还有一个是朝阳门内南小街南竹竿胡同的韩裁缝,这个人我太熟悉了,我小时候就常见他,我两位祖母、我母亲的衣服都是韩裁缝做的。韩裁缝服务的对象是大户人家、宅门或者说是一些官宦人家。他一般不太做男活儿,要么做旗袍,要么做西式女装,像我祖母的旗袍、西式外套等,都是出自韩裁缝之手。还有一个就是在南池子里面的叶裁缝,是专门给工商界做衣服的。当时走我们家的裁缝有两个,一个是韩裁缝,还有一个不记得姓什么了,大家都叫他“老裁缝”,是河北人,专门做中式衣服,冬天的一些普通的衣服,都让他做。他岁数比较大,走路有点龙钟,做起活儿来,戴着眼镜,纯手工缝制。我后来的中式衣服是由干面胡同的一个裁缝——曹裁缝做的,这个曹裁缝当时是荣宝斋的萨本介推荐给我的,我在80年代还去找过他做衣服,做了几件中式对襟的云罗小褂,都是他手工做的。

手工缝制今天已经彻底消失了,现在你到瑞蚨祥做中式衣服,也是拿缝纫机做,没人拿手给你做,手工做一件得好几天。譬如我刚才讲的那件云罗小褂,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手工费大概是三百二十元,那个手工费已经算很高了,在从前是很普通的。那个时候有一个观念,其实今天也有,即手工绝对比机器做得好。

宁波裁缝是南派裁缝,还有一些北派裁缝,出自于河北、山东一带,也有北京郊区的,但都是男性,他们的活就糙一点,一般人的衣服都是北派的裁缝来做。宁波裁缝是上门服务的,价钱自然就贵了。当时的裁缝铺实际上跟服装业和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因为人口少,需求量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是不同的。服装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以前基本上没有服装店,只有布铺、绸缎铺和裁缝铺。20世纪50年代后,就是到百货商店买,也有让裁缝做的。有的裁缝虽然转行了,但是也会做中山装制服。而且新中国成立后都是宽大的制服,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基本上大家全是统一的。

(摘自《百年旧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裁缝活儿中式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打假是个技术活儿
“说话”是门技术活儿
“说话”是门技术活儿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燕子是个小裁缝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