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主题视角下中德新年讲话对比分析
2017-11-10李裕婷
李裕婷
摘要: 新年讲话(Neujahrsansprache)是国家元首在年末面向公众发表的一类政治性演讲体裁,这一体裁在中国和德国都留存已久。本文将从德国篇章语言学家Klaus Brinker关于语篇主题(Textthema)以及主题展开(Themenentfaltung)的理论出发,对2015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两篇新年讲话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归纳总结中德新年讲话之间的共性以及异性,并从文化层面解读异同产生的缘由。
关键词:新年讲话;语篇主题;主题展开;文化
理论背景:
篇章语言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语言学分支,其根本任务在于研究语篇的本质、结构、内部关联和交际功能(唐进伦:3)。在这一新兴领域,德国语言学家Klaus Brinker做出了诸多贡献,他不仅从语言学角度定义了语篇的概念,还对语篇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Brinker看来,篇章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语篇主题(Textthema)的分析,他将语篇主题定义为“语篇内容的核心”(Brinker:56)。语篇主题传达了语篇的主要思想,涵盖了决定语篇整体内容与结构的主要信息,并以集中和抽象的形式表达出来。在Brinker看来,语篇的主题性是语篇的内在特征,没有主题,就无法构成语篇(唐进伦:68)。
在语篇主题的理论基础上,Brinker提出了四种主题展开的基本形式:描写型(deskriptiv),叙事型(narrativ),论证型(argumentativ)以及阐释型(explikativ)的主题展开。在描写型展开的语篇中,主题根据时间、空间的顺序展开,新闻和报道是典型的描述型展开的语篇。叙事型展开常出现于日常叙述中,其主题是一个特别的并具有一定趣味的独立事件。论证型的主题展开主要由论题和论据构成,典型的篇章类型有政治演讲与法律辩护。在诸如教科书、科普读物之类的阐释型展开的语篇中,作者根据已知的解释要素来推导阐释一个未知事物。
语料介绍:
新年讲话是一种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发表的短篇独白式政治演讲体裁,演讲者通常是一国的国家元首,受众则是本国的公众。演讲的内容涵盖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此类演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表国家政府的政治主张与立场,并赢得公众的认同与支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演讲者通常采用口语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语体以及呼吁型的交流模式。
本文研究的语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5年元旦发表的新年讲话。这两篇新年讲话于同一天发表,并且属于同一类语篇体裁,具有一定的对比分析的价值。
中德新年讲话的对比分析:
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讲话中,演讲者开篇首先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新年祝福。随后提出了第一个论题“2014年是难忘的一年”,并以各种论据加以佐证:既有描写型展开的论据“社会经济改革的推进”、“党内反腐斗争”、“立法确立纪念日”,又有叙事型展开的论据“南水北调工程通水”。随后,演讲者话锋一转,提出了第二个论题“2014年我们也经历了伤痛”,并引用了两个描写型展开的论据“马航MH370失踪”,“自然灾难和安全事故”简要论证。接着,演讲者提出了第三个论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继续努力”,并列举了三个描写型展开的论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扶贫工作”、“从严治党”。最后,演讲者用描写加论证的语篇展开形式呼吁全国人民在新年里团结一心,并希望世界在新年里走向和平,并以“谢谢大家”四个字结束讲话。
习近平新年讲话的主题展开可作如下归纳:
- 引言:新年祝福
- 论题1:“2014年是难忘的一年”。论据:描写型、叙事型展开
- 论题2:“2014年我们也经历了伤痛”。论据:描写型展开
- 论题3:“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继续努力”。论据:描写型展开
- 呼吁:团结与和平(描写+论证型展开)
- 结尾:“谢谢大家!”
在2015年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新年讲话中,演讲者开篇就采用了论证型的主题展开,提出了第一个论题“2014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并列举了大量论据加以佐证,这些论据有的是叙事型展开(“乌克兰冲突”、“难民问题”),有的是描写型展开(“埃博拉病毒”、“IS恐怖主义”),还有的是描写加上论证型的主题展开(“种族主义”)。紧接着上一个论题,演讲者提出了第二个论题“2014年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并列出了一个描写型展开的论据“失业率下降,债务危机得到缓和”以及一个叙事型展开的论据“世界杯取得优异赛绩”。随后,演讲者提出了第三个论题“在今后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并列举出了几个描写型展开的论据:“数字化变革”、“民主发展”、“难民、贸易、环保问题”。在讲话的最后,作者以论证型展开的形式论证了“在新的一年,我們应该增进国家团结”这个论题。向承受悲伤痛苦的人们送上安慰,并向所有人送上新年祝福。
默克尔新年讲话的主题展开可作如下归纳:
- 论题1:“2014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论据:描写型、叙事型、论证型展开
- 论题2:“2014年我们感受到了幸福”。论据:描写型、叙事型展开
- 论题3:“在今后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论据:描写型展开
- 呼吁:“我们要增进国家团结”(论证型展开)
- 结尾:“我向承受悲伤痛苦的人们送上安慰,向所有人送上新年祝福。”
如果我们将中德新年讲话的主题以及主题展开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共性。
从语篇主题的角度出发,中德新年讲话的主题均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四点:回首过去,规划新年,呼吁美好,表达祝愿。这四个主题在中德新年讲话里都先后出现,说明了中德新年讲话的语篇主题非常相似。
从主题展开的角度出发,在两个语篇中,论证型的主题展开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两國元首都针对过去一年发生的事以及新年的目标提出了三个论题并加以论证。 除了论证型展开外,在两篇讲话中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型、叙事型的主题展开形式,可见中德新年讲话的主题展开形式都是复杂多样的。
尽管中德新年讲话在具有诸多共性,但它们依然具有明显的差异。
从语篇主题的角度出发,中国讲话的语篇主题侧重于成就与展望,而德国讲话的语篇主题侧重于问题与挑战。在“回首过去”的部分,习主席首先回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许多成就,仅在最后简要提及了中国在去年经历的负面事件。而默克尔总理则恰恰相反,首先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德国人民在过去一年里遇到的负面问题,随后才简单回顾了德国人民取得的正面成就。这一差异和中德文化的差异密不可分:在中国文化里,人们不应该在新年这一辞旧迎新的重大节日里过多地提及问题与危机。而在德国文化里,并不存在“新年不准议论扫兴之事”的禁忌。因此默克尔可以在新年讲话的开篇就大谈问题与危机,以期待在今后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解决它们。而习主席为了迎合中国听众的习俗,没有对此类话题做深入的展开。
从主题展开的角度出发,中国讲话以“新年祝愿”的部分开篇,而结尾仅为“谢谢大家”四个字。德国讲话直接以第一个论题开篇,而结尾则为冗长的安慰与祝福。中德新年讲话主题展开顺序的不同折射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所言,东方人拥有迂回曲折的“螺旋形”思维方式,在论证时往往先铺垫后总结,或者让读者自行得出结论。而西方人则习惯于开门见山的“直线型”思维方式,在论证时先摆明论点,随后加以论证,最后重复论点,得出结论。因此在中国新年讲话中,演讲者会采用问候语、诗歌、名言绝句等各种形式的开场白作为铺垫,营造欢庆的节日氛围并引导听众做好进入正题的准备,而结尾则非常简短,使读者自行领会语篇的内涵。而在德国新年讲话中,演讲者开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题,加以论证。结尾则以新年祝福的形式对演讲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与升华,使得“总分总”式的语篇结构趋于完整。
总结:
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和它所处的文化社会息息相关。致力于语篇文化学研究的德国语言学家Ulla Fix将语篇类型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某一文化里存在的语篇类型未必存在于另一文化,而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同一语篇类型也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烙印。新年讲话这一政治演讲体裁在中国和德国文化里都存在,并且中德新年讲话在语篇主题以及主题展开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说明两者作为同一语篇类型具有一定的共性。然而通过本文的分析,作者发现中德新年讲话在主题以及主题展开顺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和中德人民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唐进伦.德语篇章语言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Brinker Klaus.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M].Berlin: Erich Schmidt Verlag,1985.
[3]Kaplan Robert.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Cultural Studie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Needs,Problems and Solutions.Murcia: Universidad de Murcia,1997:109-127.
[4]Fix Ulla.Was hei?t Texte kulturell verstehen?[J].Text–Verstehen: Grammatik und darüber hinaus.Berlin: de Gruyter,2006:254-276.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