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学者援助有效性论争

2017-11-10薛亚梅

对外经贸 2017年10期

[摘要]自二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经合组织国家向亚、非、拉等国家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尤其在非洲,大部分非洲国家依然贫困、战乱不止,援助效果并不显著,甚至出现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援助而无法实现自身独立发展的窘境。“援助有效性”越来越成为国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总体上讲,国外学者关于援助绩效的论争形成了三种观点:援助无效论、援助有效论和援助模糊论。

[关键词]援助有效性;援助效果;援助绩效;论证

[中图分类号]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0-0071-03

[作者简介]薛亚梅(1978-),女,汉族,山西平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和中非关系等。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援助非洲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1XGJ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欠发达国家的贫困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所有发达国家都提供了或多或少的援助,试图尽量缓解甚至解决这一问题,并希望增加发展援助。这增加了人们对美好、和谐世界和幸福生活的期待。不幸的是,发展援助学说经常面临着质疑。总体上讲,关于援助的效果和绩效的争论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援助无效论

持援助无效论的学者从经济、政治以及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了援助的效果,认为发达国家提供的国际援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换句话说,国际援助总体上是失效甚至是无效的。

有的学者从经济视角考察和评估了援助,得出援助无效的结论。Bauer认为援助是失败的,因为受援助国将援助定义为“资源从援助国的纳税人转移到受援国的政府”[1]。因此,援助破坏了经济诱因,导致稀缺资源分配不当和寻租行为,最终影响到受援国的经济增长。Easterly持有类似观点[2]。持此种观点的还有Boone等学者。Milton Friedmand和发展经济学家Peter Bauer等也提出了援助对经济发展没有积极影响,更有甚者认为,国际援助可能毁灭受援国经济。Friedmand曾对国外经济援助政策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他认为,国外经济援助只会使腐败国家的政府继续腐败下去,或者使贫穷国家的少数精英人物变得更加富裕,甚至有可能仅仅被浪费掉[3]。而根据Bauer的说法,“发展援助……对于从赤贫中挽救一个贫困社会是非必须的。事实上它更像是要将这个社会固定在现有状态下,促使其独立要靠其他方法。它只会导致人们认为脱贫只要等待外部捐赠就行了,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振奋、自力和创造[4]。”桑托斯的《帝国主义与依附》也认为发达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长期依赖援助[5]。

有学者从政治视角考察和评估了援助,得出援助无效的结论。除了经济方面,在政治方面,Mesquita 和 Root(2002)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外部援助常使那些已经面临下台危险的独裁领导人执政期限延长……既然如此,国际援助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发展,也减少了政治体制朝向更加多元化、更加民主的、以发展为导向的可能性。”

Ridddl认为在后殖民时代,外援是用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的新关系延续了前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旧关系。

还有学者从经济和政治二维视角考察和评估了援助,得出援助无效的结论。著名学者Boone (1996)认为,总体上援助是无效的。他采用了与有效性相关的重要变量——政府行为,考察其政治和经济问题。他定义了政府的三种极端形式:最大化统治精英福利的“精英”政府、最大化平民利益的“平均主义”政府(egalitarian governments)、寻求尽可能减税和市场扭曲的“放任”政府(laissez-faire governments)。通过考察和分析,Boone认为,大多数政府是精英按其想法在使用援助,援助主要服务于政治精英,而很少或者不会对贫困或者投资产生影响。

二、援助有效论

与援助有效论相反,援助有效论肯定国际援助,认为通过发达国家提供的国际援助,受援助国家(欠发达国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或者至少为受援助国家促进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有学者认为援助是有效的,至少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Rosenstein-Rodan提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支持援助有效论,其基本观点是,援助提供投资资本,这将产生收入,转而增加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6]。Dalgaard等认为,由于对外援助的收益递减,援助—增长关系之间存在线性影响[7]。持此种观点的还有Papanek、Burnside 及 Dollar 等学者。Jeffrey Sachs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国际援助带动经济增长,一旦经济开始增长,将可以独立维持下去。如果没有援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将会永久地陷入所谓“贫穷困境”的状况之中,因而呼吁援助国增加援助帮助贫困国家。Sachs总结为“当国家走上他们的发展阶梯时,他们基本上都可以继续向上攀爬……如果某个国家被困在阶梯之下,起步的第一个台阶离地面太远,攀爬也不可能开始。发展最贫困国家经济的首要目标是帮助他们在阶梯上找到立足点。之后,自主经济发展的巨大运行力才有可能发挥出来[8]。”

有些学者认为援助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温度适宜,援助的种子才可开花结果。前世界银行主席James Wolfenschn就曾强调,“只有受援国抑制腐敗,改进政策和执政能力,国际援助才能够产生效果”[2]。Burnside et. al (2000) 和Collier (2002)[9]认为,只有在好政策的环境下,对外援助才促进增长。Dollar et al. (2001)[10]认为,好政策(例如私有产权、财政纪律、宏观稳定、开放贸易)增加贫困者收入[11]。Burnside 和 Dollar认为,当与好政策相伴时,援助可能是有效的。他直接研究了这种可能性,他们创建了“好”经济政策指标——开放、货币政策(以通胀来表示)和财政政策(以预算盈余来表示)——考察援助与这些指标间的互动。他们的结论是,当有“好政府”时,援助对GDP增长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即使当数据设定严格限制在低收入国家[12]。endprint

三、援助模糊论

不同于前两种观点,援助模糊论认为,援助的绩效是很难评估的,很难确立援助国和受援国都认可的援助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援助有效,也不能简单地说援助无效,援助的绩效是模棱两可的或者说是模糊的。

Bourguignon认为,有关援助有效性的经验主义文献的论证不充分,存在“黑箱”问题,即援助者与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者与政策以及政策与结果之间的连接。研究者很难量化和打开“黑箱”[14]。Rajan利用跨国面板数据,没有发现援助与增长之间存在强大的积极关系。Ekanayake认为,援助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混合影响。Werker认为,对外援助影响GDP的构成,但是从统计上看不出对价格或经济增长的可辨识影响。George Homans、Peter M.Blau指出,对外援助可被视为援助国使用报酬来鼓励受援国的某种行为,受援国常因为其表现的特定行为而继续获得援助者的酬谢,这是一种非强制的交换关系,酬谢的动机来自受援国知恩图报的心理。

四、结语

“援助有用吗?”我们有时把它单纯地理解为“援助能提高经济增长吗?”“援助能提高人均收入吗?”如果援助有助于这一进程,它是成功的;如果援助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是在浪费钱。但是,提高收入固然是发展的重要特征,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特征。因此,它不是判断援助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反而,援助有效性应以是否有能力提高总体生活质量为评判标准。生活质量是一个模糊而主观的标准,使人在现代世界自由成功地生活,收入是重要的,教育和免于疾病也是重要的。

自从国际社会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国际援助以来,国外学者就对其援助绩效进行跟踪研究,形成了援助有效论、援助无效论、援助模糊论三种观点。无论是肯定援助绩效,还是质疑甚至否定援助绩效,都为国际援助提供了一面镜子。提高援助有效性需要综合这些论点,找出目前国际援助的弱点甚至弊端,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做到提高绩效。而且,援助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援非有效性”的他者视角也为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对外援助,尤其是对非援助有效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Bauer, P. T. N. H. Stern on Substance and Method in Development Economic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5(2):387-405.

[2]Easterly, W. Can Foreign Aid Buy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3(17): 23–48.

[3]杨东升,刘岱.国外经济援助的有效性:基于现代利他视角的研究[J].南方经济,2007(12):3-11.

[4]Bauer, P.Dissent on Development[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1-550.

[5]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杨衍永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Rosenstein-Rodan, P.N.Problems of Industralis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J]. Economic Journal,1943(53):202-211.

[7]Dalgaard, C and Hansen, H. Aid, Growth and Good Polici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1(37):17-41.

[8]Sachs, J.The End of Poverty[M].Penguin Press,2005:1-397.

[9]Burnside, C. and Dollar, D.Aid, Policies, and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90(4):847-868.

[10]Dollar, D and Kraay, A. Growth is Good for the Poor[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1,7(3):195-225.

[11] Maria Berrittella, Jian Zhang.A Global Perspective on Effectiveness of Aid for Trade[J].Open Economies Review,2014(2):289-309.

[12]Stephen Kosack. Effective Aid: How Democracy Allows Development Ai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J]. World Development,2003(31):1–22.

[13]Bourguignon, F. and Sundberg, M.Is Foreign Aid Helping? Aid Effectiveness – Opening the Black Box[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97):2.

(責任编辑:乔虹 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