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17-11-10
新闻资讯
中国量子保密通信有望长时间保持国际领先
日前,全球最长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从2005年实现13 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和纠缠分发,到2016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升空,十余年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京沪干线”的全线开通,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跻身全球领先地位。
而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活动现场,“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日本、欧洲都已启动量子通信研究计划,但在数量级、时间、空间等层面,中国量子通信技术均领先国际相关技术水平5年,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持续保持领先。
据介绍,此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是在合肥、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后开展的。在验证相关技术的同时,研究团队还征集了银行等相关用户的具体需求,将技术验证与应用示范紧密结合,成功渡过了产业转化中的“死亡之谷”。
与此同时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等多个国家机构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中均明确要求推动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政务、金融、能源、数据中心、航空航天和港口等领域的应用。目前,合肥、济南、北京、上海等地已率先建设“量子通信网”,量子通信行业已经逐步发展壮大,量子通信产品经受住了时间、用户和流量的考验,产业发展一触即发,将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长征火箭成功发射一弹三星后再下一城,成功率国际领先
10月9日12时13分,中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33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252次发射。
10月10日,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出席2017年世界太空周科普报告会上表示,中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发射252次,将344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至今仍在轨工作170余颗,具备了将实用航天器送入各种空间轨道的能力,其入轨精度、发射成功率、现役运载能力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由此拉开中国太空活动序幕,中国长征火箭发展也进入快车道。,至今拥有退役、现役共计四代17种型号。为适应环保和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要,从2006年我国开始研制长征五号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火箭,并逐步展开了更多型号火箭研发。目前,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首飞成功,为配合新一代火箭,新建的天津火箭生产基地及文昌发射场先后投用。与此同时,新一代四级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成功首飞,今后有望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快速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长征八号火箭已开始研制,作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长征九号处在技术攻关阶段。到2030年,将形成由小型空射,陆基小、中、大、重型,固液并存,共12个型号组成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随着我国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的型号更加完备,将进一步奠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基础,助力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