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打仗为何不积极
2017-11-10刘诚龙
◎ 刘诚龙
湘军打仗为何不积极
◎ 刘诚龙
“到安庆城下扎营,宜深沟高垒,墙子以落雨不塌为佳……每早三成队站墙子。”
这是咸丰十年(1860年)闰三月底,曾国藩批给担任湘军将领的表弟的一份批示,不到百字就写到了湘军的战术:深挖沟,高垒墙,士兵站在墙头上。这个战术妙不妙?李鸿章说:不妙。
李鸿章初到曾国藩府上,曾国藩让他学习兵法,他就去了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队伍。这是曾国藩的嫡系,湘军主力,据说是非常善打硬仗的。李鸿章观摩回来对湘军的军事战略与作战技术赞不绝口,夸得曾国藩哈哈笑。但是背对着曾国藩,李鸿章也笑了:我还以为湘军有什么神奇的战术呢,原来是“惟闻寇至而站墙子耳”—不过是站到墙头,把头缩到脖子里去。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尤其看重武器装备,弄了一支洋枪队,其中既有时势变异之故,恐怕也是不太看得上曾国藩那“站墙头”的土法子。
湘军的站墙头战术说白了就是不追击。曾国藩的一个嫡系将领在安徽屯溪率军出击小股太平军,给朝廷的战报上夸为大捷,其实不过是杀了几只鸡就班师了,根本没想去“宜将剩勇追穷寇”、扩大胜利战果。曾国藩的另一个嫡系也在同治二年(1863年)打了个小胜仗,战士们正准备乘胜追击,将领就敲响退堂鼓,跑回来拟捷报了。曾国藩将这个嫡系骂了一顿:眼前的这些敌人“实系衰弱无能,易于攻打”,你再加把力就可以把他们全歼了!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嫡系受过好几回批评,还是旧习不改:能打胜仗就打;大胜仗即便能打也是不打的,只是“出零队,打油仗”。
是他们不能深刻领会曾国藩的领导意图吗?左宗棠看得清楚:这并非部下不卖力或者智商低,恰恰是他们深刻领会了曾国藩的意图。
原来,曾国藩除了表面批评之外还有内部讲话:你们不要乱打啊,打不赢就跑,打得赢打一下也跑,“宜其不战也”。
曾国藩的嫡系领会了曾国藩的意图:宜将剩勇追穷寇,追了穷寇还有剩勇否?
曾国荃围攻天京时也围而不打,多半是以土枪土炮时不时放几个爆仗,显示一下“我在干活呢”。其实在他围天京时,李鸿章已经组建了洋式装备,但就是不到天京前线应敌。一者,李鸿章一来,抢了破太平军的头功,曾国荃的功劳何在?二者,仗这么快就打赢了,曾国荃以后的地位怎么保障?
宜将剩勇追穷寇,追了穷寇烹剩勇。若要良弓不藏,那就不让高鸟尽。曾国藩抱着这个心思一直到太平军内讧、湘军不能不胜利了,果然便胜利了。无仗可打了,镇压太平军已不是大清国的重点工作了,曾国藩马上解散了湘军,故而狡兔死而走狗未烹—不但未烹,还尽享宠物狗之宠。至于在湘军站墙头而非出击的这段时间里,国家和百姓遭受了多少损失,曾国藩可能是没兴趣操心的。
编 辑/葡 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