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下的景观设计策略与研究
2017-11-09雷阳史晓倩祁素萍
雷阳 史晓倩 祁素萍
摘要: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普遍面临一系列诸如资源枯竭、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同时伴随的是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衰退。资源型城市转型下的景观设计策略与研究必将成为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同时对于创建和谐的生态城市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在论述资源型城市下的景观设计策略与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景观结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景观学的角度提出了“绿色吸附墙”的景观设计策略,从而构建资源型城市全新的生态修复系统,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景观设计 资源 绿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9-0106-02
引言
植物造景是绿地景观的主要元素,是形成城市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方式之一,建立适应区域环境条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是形成城市绿地景观结构体系的基础。资源型城市对矿产资源盲目的过度开采,从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大气污染、有害物质的排放等环境问题。有些植物在矿区的小气候条件下不能很好地生长,植物的种类日益减少,致使原有植物群落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这些城市普遍的面临资源逐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资源型城市未来的转型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何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 reen peace)201 1年报告指出,我国北方每年的春季遭遇的沙尘暴实际上已经可以被称为煤尘暴了,原因是我国北方主要产煤区恰好位于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路径上,大风将沿途区域的煤矿污染物,特别是露天堆放的粉煤灰,带到数千里以外的城市,含铅、砷等的重金属元素的煤污染物改变了原沙尘暴的组成,严重危害沿途居民的健康。在依靠煤炭开采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中,煤层的污染问题较其他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也更为迫切。
一、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分析
“资源型城市”的定義指的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而起来的城市”。根据当今的数据调查显示,如今我国现在拥有一百多个资源型的城市,大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矿竭城衰”已经成为城市真实的现象。国外著名学者理查德.奥第在1 993年研究矿产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出,指的是“自然资源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还是取决于一个城市发展的规划与战略”。“目前的相关研究侧重于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来分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涉及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转型和城市规划研究等二个方面,但是从生态景观学的角度研究的学者的太少,且针对还在开采的过程中矿区景观生态的重建。当今阶段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土地复垦和动植物资源、水体的保护等方面;而对于已经枯竭的场地,通过采取改造为生态公园、体育的运动场地以及研究和教育基地等的做法。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危机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资源型城市将会面临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危机。比如以煤炭城市为案列,煤炭资源开始濒临枯竭,开采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就业的压力过大,经济发展滞后。并且在开采过后,矿区的水资源开始受到污染,农田也开始遭到破坏,并且受季风的影响,在城市的周边社区以及城市都会受到每尘的污染。煤矿的粉尘,指的是在开采、挖掘和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微小颗粒,其在空气中依靠自身重量可以沉淀下来,但是也可以持续悬浮在空中一段时间,具有可吸入性,对人体的呼吸道以及肺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危害了身体的健康。
我国地幅辽阔,是一个资源大国,最为多的是矿产资源。在采矿期间就会引起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环境问题。比如在开采期间就会产生粉尘、塌陷、水土流失等问题,将会严重破坏资源型城市绿地建设的生态环境,很难以与城市绿地结构形成有机整体。比如在矿区开采后剩下的固体废弃物、废液就会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居民生活环境以及市民的身体健康。其次,过度地开采矿区资源将会多多少少改变原有的地形,同时会引起地面表层的变形以及坍塌。最后,森林资源锐减。再资源区资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森林及草地资源也会造成大量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造成了森林资源日益的锐减,资源型城市本来可以利用的生态“绿肺”久而久之将慢慢消失,所以资源型城市绿地景观结构设计系统很难以形成。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一)“绿色吸附墙”设计策略
任何系统都具有自我的调节能力,当其受到外部干扰的时候,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当这种调节超出了系统本身的承载范围,则需要引入适当的外界人工干扰。以露天的煤矿区为案例,针对因过度开发而造成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有必要根据露天矿坑的条件去建立合适的生态系统修复模式。目前,生态修复的方法主要有工程修复、生物修复等。植物修复是指用植物发达的根系来吸收、转化、移除土壤的沉淀物以及有害的物质,同时将有害的污染物质吸收并转化为有利的气体。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绿色吸附墙”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城市风的原理和碳的吸附特质,研究设计出一种同时具有粉尘吸附煤矿尘粉、污染物颗粒的目的,同时根据多年城市风的方向,在平面布局是对城市建筑物吸附墙的角度进行设计,合理地引导风向,营造出最适合的风环境,从而达到最为高效的吸附粉尘的目的。该设计这样是为了资源型城市矿区的扬尘现象,为了改善扬尘现象影响周围居住的空气质量。因此,建议绿色吸附墙设置在矿区的附近。在建筑物的设计最初阶段,在构筑墙体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预留出未来植物的生长空间,逐渐形成适宜相关植物生长的微环境。在中期的时候,当建筑的墙体吸附达到一定的密度之后,土壤结构较为稳定,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辅助完成固土和改良土壤的条件,同时,注意利用场地原有废料的铺装,尽量地减少硬质的铺装,为了保证雨水及时渗透,保证地表水的径流和地下水循环的畅通,设置部分雨水回收的装置,满足绿化灌溉的需求。最后,再经过一段的时间的生长,整个建筑的小环境气候达到人们最舒适的环境。endprint
“绿色吸附墙”在美化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美化城市、节能减排和充分利用城市垂直墙面的资源。在环保经济与效益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绿色吸附墙”能够帮助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烟雾、重金属颗粒物以及其他的有害成分,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来释放氧气。二是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噪音。三是绿色吸附墙为建筑区域为野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空间,有利于构建城市的生态系统。四是有利于延长墙面的使用寿命,墙面的垂直绿化能够保护墙面不受气候的损害、紫外线的辐射以及机械的破坏,可能大大地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五是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这个过程给予了建筑物良好的局域环境空间。
整个过程我们必须将景观的生态修复放到首位,消除粉尘、重金属污染物颗粒是资源型城市景观转型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景观进程中,为了消除空气污染而设计的“绿色吸附墙”,以及建设“绿色吸附墙”所需要的配套设施以及整个过程中,构成了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景观结构体系。
(二)构建资源型城市复合功能的绿地景觀结构生态体系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当中,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为了改善资源过度的开采,同时被严重破坏的开采区范围内,规划并种植植物群落结构,应该尽快使该区域的绿地景观融入到城市内部其他绿地景观结构当中。
在资源型城市的塌陷区治理过程中,资源开采会引起当地地形破坏,对于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的构建将会是一个难题。在资源型城市的塌陷区,使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地貌,如何再一次进行景观设计与规划是资源型城市转型重要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状况,通过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学、植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我们可根据对于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开采对于土壤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去规划种植树种,促进资源区域内已有的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体系,这样不仅仅能够弥补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减少的不利局面,给当地绿化景观带来新鲜的气息,而且改善了土壤状况、净化城市水源和空气,并最终加快了资源开采污染区与城市建成区的绿地景观结构体系形成的步伐。很好地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状况,恢复森林植被,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构建城市外围的绿色生态圈。针对资源开采造成的森林资源的破坏,因此,在城市转型期间采取必要的策略,恢复前期资源开采荒废区周围的森林资源的植被,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外围绿色生态结构体系。例如,实施封山育林,加强保护力度,提高地表涵养水源。最大程度地去配合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现人、城市与环境共生的发展状态。
结语
当下我国国内城市都将面临着转型的发展困境,但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表现得更为突出。本论文在景观学的角度下提出了转型的设计策略,将会是一次有意义的探讨。任何一个转型策略总是要有一个合适的落脚点,面对资源型城市居民当前直接面对的空气污染、生存条件恶化等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的景观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为突出。构建资源型城市景观结构体系,不仅仅可以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