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带一路到大湾区

2017-11-09薛俊升

沪港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湾一带香港

薛俊升

☉ 因应内地经济新常态及欧美复苏步伐缓慢,一带一路策略有助企业开拓新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增长。

☉ 大湾区计划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具有一带一路策略的影子。

☉ 政府机构在这两个项目均牵头策划基础建设,为企业提供配套设施。

基建项目亦会衍生其他服务需求,带来额外经济效益。

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内地工业产能过剩,社会债务负担增加。粗钢及水泥产量从2008年初至2014年底分别累积上升83%及66%,之后持续于高位徘徊(表1)。至于反映非金融企业及个人债务指标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则由10年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升至现时的213%(表2)。为此,当局提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希望藉减慢投资增长来缓解产能、库存过多及杠杆过高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2009年6月份的33.6%高位,回落至现时约8.3%,连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由2009年第三季的10.4%,放缓至现时的6.8%。随着内地经济由以往双位数字增长,转为高单位数字增长的“新常态”,当局希望经济由以往侧重投资及出口,转型至以消费及服务行业为主导,同时提出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持经济的长远竞争力。

在经济学上,投资是社会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的一部分。既然投资增长减慢,不难理解当局希望从另一方面,即供应或供给侧(supply)着手,藉此振兴经济。

从供给侧改革看一带一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为企业减轻经营成本及开拓新市场,希望透过促进企业发展,为经济注入新动力,长远有助鼓励消费及支持就业。具体而言,可分为三部分:

(一)降低税务负担

近年内地大力推行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营改增”),希望减少重复征税,以降低企业的实质税务负担。税务总局指出,营改增意味去年全年实质减税超过5,000亿人民币,相当于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7%。

(二)减少行政审批

今年3月,总理李克强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本届政府在2016年提前完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的基础上,再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内地提倡简放政权,减少行政审批,有助改善公共服务及营商环境。

(三)开拓新市场

从协助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可说是内地政府的主要策略。当局希望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国家加强经贸、基础建设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方便内地国有及民营企业走出去,寻找新市场,并透过与外国企业合作,促进自身行业转型升级,加强竞争力。

一带一路的意义

内地经济进入新常态,为此当局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衍生“一带一路”倡议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则是欧美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内地需要为企业寻找新市场,以支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在2008年环球金融风暴以前,2003—2007年环球贸易量的平均年增长约为7.4%,但在过去5年则仅为1.9%(表3)。环球贸易增长放缓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欧美进口需求与包括内地在内的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增长关系向来密切,近年欧美经济復苏进程缓慢,进口需求减慢,连带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同样放缓(表4)。

“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大陆,涵盖约70个国家或经济体。撇除较先进经济体包括新加坡、韩国及一众欧洲国家,在内地及香港以外的“一带一路”国家数目仍然超过 40个,约占全球生产总值的 12%。因此,“一带一路”可以成为内地企业往外闯,开拓欧美地区以外市场的契机。

发展新兴市场殊不容易,特别是企业普遍担心新兴经济体基础建设等营商配套设施不足,以及投资风险较高。因此,内地政府早前牵头成立丝路基金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Bank),并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ewDevelopment Bank)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希望为“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运输、通讯等基建项目提供融资安排,同时藉着多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的参与,吸引私人或机构投资者为该等项目投入部分资金,以分担风险。

从“一带一路”到大湾区

“一带一路”是内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策略,藉此转变增长模式及调整经济结构。从政策背景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可说是具有“一带一路”策略的影子。

大湾区是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及“一带一路”策略下的区域性发展计划,地理位置覆盖香港、澳门及广东省9个城市。今年 3月,总理李克强在最新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指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合作,制定大湾区计划,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

内地经济步入新常态,同样,香港在 2012—2016年间,每年平均经济增长仅为 2.4%,较过去20年约3.2%的年平均增长为低(表5)。此外,2008年金融风暴过后,环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自2011年中以来,香港出口经常徘徊于零增长(表6)。香港作为一个对外开放但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无可避免容易受到外围环境影响,但在欧美经济增长未见显著加快之时,大湾区发展计划可成为引领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大湾区计划的重点是区内城市相互合作,透过加强联系、互补不足、发展各自优势来提高整体竞争力。对于香港而言,大湾区的一个目标是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及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考虑到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93%,这恰好可以让香港发挥所长。

大湾区总人口超过6,600万,与法国或英国相若,区内生产总值接近1.4万亿美元,堪比韩国或俄罗斯。撇除香港与澳门,区内城市生产总值去年增长9%,高于全国6.7%的增长,足见发展潜力深厚,活力十足。近年,深圳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展迅速,而惠州、东莞等其他大湾区城市,制造业基础则较为坚固,未来企业可考虑于深圳研发产品,在区内其他城市设厂投产,并在香港作市场推广、融资及进行风险管理等活动。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自会选择合适的地点营运,但政府于规划建设、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角色仍然相当关键。政府通过政策、基建等范畴,协调各城市的发展,加强各城市的联系,从而达致促进商业活动的效果。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莲塘口岸等连接香港及内地的跨境设施,将于未来几年相继落成,不仅缩短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实际距离,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会间接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其一是基建设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例如广深港高铁香港总站的上盖项目、港珠澳大桥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及机场北商业区等。其二是基建项目会衍生其他需求,例如工程设计、项目融资、法律咨询、风险管理等,令其他行业得益。

无论“一带一路”策略或大湾区计划,未来基建项目及其衍生的额外需求都不少,除了策划兴建基础设施,政府亦可扮演引导者或促进者(facilitator)的角色,带动整体经济向前发展。去年香港金融管理局便成立了基建融资办公室(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FacilitationOffice),牵头与其他企业或基金公司合作,为基建项目融资。

香港政府扮演引导者的另一例子,是去年修订税务条例,宽减企业财资中心的税务支出,藉以鼓励企业将资金汇聚香港,然后再作调配或拆借。无论企业财资中心或基建融资,两者均会增加法律咨询、会计、银行服务等需求,为经济带来额外益处。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未来以人民币作为金融活动交易货币可望增加。香港成为“一带一路”、大湾区的基建融资中心及亚洲区内企业的财资中心,有助加强其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湾一带香港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融入大湾区
大湾区提速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香港ifc商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