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昌硕绘画特征探讨

2017-11-09肖建新程小霞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写意诗书画题跋

肖建新+++程小霞

摘要:吴昌硕先生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画大师,他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都有所成就,他既能融各家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主张。他以书入画,于中国画的绘画中运用了大篆的笔法,创造了新的风貌,对现当代的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吴昌硕大写意花鸟画作品的用笔、设色、构图,以及诗书画印于一体等方面概括了其绘画特征。

关键词:吴昌硕 绘画特征

吴昌硕先生生活在中国大变革时期,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学术和艺术都在寻找和探索新的艺术道路。在此背景下,吴昌硕花鸟作品所展示的浑厚、刚正之气,创造出了新的审美境界,并被世人所学习。

一、古法用笔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两者存在极大的联系,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吴昌硕继承了古代画论中的“书画同源”之说,他以书入画,于大写意花鸟画中表达笔意,令人感受物象的精神气。画中笔法酣畅淋漓,气韵深厚,使人能够感受到画面的书法之意、古拙之气、金石之味。吴昌硕的花鸟画用笔源于古篆隶,浑厚有力,线条反复融合,疏密得当,给观者以强烈的震撼之感;画中也以草书用笔,如画藤,藤条枝干错综飞舞,交叉盘旋,转折有方有圆,放纵的笔意无不透出古朴的特点。

二、设色艳却不俗

吴昌硕用墨极为果敢和厚重,擅长并精于泼墨,而且越到晚年“吃墨量更多”。吴昌硕也把自己用墨的特点转移到用色上面,大胆艳丽,善用大红大绿等纯色,尤其擅用西洋红入画。但是,这些浓艳对比明显的色彩,在吴昌硕的画中并不显得俗气,反而他那古拙的金石气味驾驭住了那些艳丽的色彩,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如吴昌硕所绘的《牡丹图》,画面大胆突破,用色醒目浓烈,牡丹用了洋红及杏黄,显得明艳动人,一扫之前闲散的文人气息,色墨相融,浓墨淡彩,不拘一格。尤其是叶子的下方,枝叶婆娑,颇有微风袭来之意,极具动感。

三、画面构图

在中国传统画论中,我们称构图为“经营位置”,指画家在一定的空间里面把描绘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摆放和处理,把各个需要的形象进行组织,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好的构图能够显现出画面的气势,如若表现庄重,则把画面的重心放于下方。吴昌硕把书法印章布白的方法运用于绘画之中,使得他的构图布局别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的“气”与“势”。

吴昌硕的花鸟作品有条屏和小品等形式,他在物象造型中多选用“之”字和“女”字等格局,布局大开大合,构图常为对角线构图,取枝干衔接来增强画面气势,物象或从左下到右倾斜向上,或是从右下到左向上倾斜,从而形成气势磅礴的力量感。吴昌硕在绘画中擅长留空,擅于对画面进行取舍概括,使画面错落有致,虚实相映,而题跋更是为画面增强了气势。吴昌硕会根据画面需要,于横向或纵向落上题跋,题跋统一在行草的气势之下,使得画面显得方劲果断。

四、詩书画印于一体

在我国,人们想要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时,往往会借助诗歌来抒发。在绘画中,题诗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画家会根据当时的感情对画面题诗题词,使得画面更加完整。

吴昌硕也喜爱诗歌,这也许和他的出身有关,他的祖父及父亲都是诗人,他自己也是苦吟诗歌数十载。吴昌硕早期的诗作多以五言律诗为主,部分佳作有讽刺意味,以揭露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公现象。到晚年,吴昌硕更是老而弥坚,诗篇以傲兀奇崛、古朴隽永见长,有着朗朗上口、明丽俊逸的特点。在画中,吴昌硕所做的题跋有着画龙点睛之妙,与画面有机地融为一体。吴昌硕融书画为一体,源于其金石篆刻的学习经历,他少年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刻印,而后还自学秦汉金石碑学,成为一代宗师。吴昌硕的篆刻疏密有致,亦方亦圆、亦粗亦细、亦曲亦直,变化多样。他曾说过:“书画篆刻,供一炉治。”他认为印和书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吴昌硕在画中的用印简洁大方,诗书画印的位置讲究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吴昌硕的大写意花鸟古法用笔、设色艳却不俗,画面构图和诗书画印于一体等这些特点构成了吴昌硕的新的绘画特征,其作品对近现代画坛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健毛,张华.论吴昌硕“与古为新”的绘画创新思想[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

(作者单位:肖建新 江西省新余市陶瓷艺术研究院;程小霞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写意诗书画题跋
诗书画苑
诗书画苑
诗书画苑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诗书画苑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一拳打破古来今
梁启超藏书题跋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