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批量生长个性化的全人
2017-11-09
戴志勇
前几天,吸引了扎克伯格、Paypal创始人等硅谷传奇投资者的Altschool,宣布关闭其位于硅谷与曼哈顿的两所分校。对全球教育创新者来说,这是一个很意外乃至令人震惊的消息。好在,从Google+辞职出来的创始人Ventilla表示,目前主要是基于财务压力等原因,收缩小微学校,向集中开发个性化教育软件的定位转型,并不意味着这个教育项目的失败。
创立于2013年的Altschool在A轮即获得扎克伯格等人1亿美元投资,其教育理念包括如下几点:1.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2.每个学生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学习进度表,比如有的8岁学生可能在学传统学校10岁学生的数学,但阅读与写作课程仍然是3年级的;3.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在设计操作一个灌溉系统的同时,学习水、工程学等等的知识,将知识融入具体场景,而不是孤立地学习知识点。
对统一进度且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点的传统教育模式而言,这的确是一种颠覆。Altschool的创始人说自己要做的是蒙特梭利教育的2.0版本,这意味着承认儿童本身具有吸收性的心灵而不是一块白板,每个学生都有多元潜能,且每一种潜能都有自己的敏感期。在这种儿童观的基础上,教育过程的组织,必然是最大可能地逼近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习者主体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与蒙特梭利或孔子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多少差异。不同在于,Altschool想两条腿走路,小微学校提供线下的教学场景,在线教育系统则不仅为线下学校提供支持,也将逐渐聚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并回过头来提供给全球师生使用,让使用该系统的学生,不仅每个人都能有一张属于自己主动学习的任务表,而且可以得到这个系统的全流程支持。Altschool的野心在于,既想达到“贵族式”个别教育的理想,又想保持工业化时代“批量生产”的普遍性。“批量生长个性化的全人”,庶几可以表达Ventilla、扎克伯格等人对未来教育的美好蓝图。
这要求组建一个昂贵的教师与技术团队。尽管融资不少,一年收费两三万美金,仍不足以支持每年4000万美金的烧钱速度。Altschool的收缩,表明向上述未来教育蓝图冲刺的路线图需要调整,但并不等于该教育蓝图绘制有误。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进展下,以知识测验为主要指挥棒的教育思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过程,其一不能损害而要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其二不能将知识学死,而要透过知识学习过程去增强学习者的系列能力;在知识学习过程之外,要同等重视人文艺术素养,打破理性中心主义,全面激发人的感性能力。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达成这样的教育目标?像转型后的Altschool那样专注于个性化教育软件的研发,可能是一个很主流的途径。除了软件研发中可能遇到的诸如知识点拆分与个性化重组、潜能与兴趣评估、学习场景的构建与落地等等难题,传统的学校如何转变观念,进行组织变革,以适应这种个性化教育系统,也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目前中国的一些公立学校更多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实行走班制,是一个有意义的探索。
科技大势在变,主权国家体系竞合的格局却还没有变,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思路,好过被逼着改变。对家长来说,如果说国家竞合的视野太宏观,自家孩子的未来总是切身的,即使只想让孩子做个安静坐在台下鼓掌的人,或心安理得地浪费时间的人,也需要拿出一点时间,去更多地理解未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