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红色村庄的记忆

2017-11-09马景月马利军

前卫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抗日中学

马景月+马利军

金乡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从金乡县南端的霄云镇向南,过东鱼河再向西南10华里,有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村庄,村口牌楼上写着“红色村庄鲍楼”几个大字。鲍楼村有1800余口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湖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1938年至1942年间,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肖华、张国华、潘复生等相继在鲍楼进行革命实践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流动并驻留鲍楼的抗大式湖西中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革命骨干。村里有苏鲁豫区党委旧址、湖西地委旧址、刘少奇曾住旧址等革命遗址。血与火的岁月给鲍楼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鲍楼位于鲁、苏两省的交界处,与皖、豫两省相近。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战争年代曾被称为苏鲁豫皖边区、苏鲁豫边区,因其大部分位于微山湖西,又称湖西地区。

相传鲍楼在明朝年间称为柳林村,后鲍姓迁入定居,因盖有一楼故改名鲍家楼,后简称鲍楼。鲍楼村有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光荣传统。听老人们讲,民初年间鲍楼也称鲍楼寨,村子四周有高高的寨墙,墙外有几米宽的“寨海子”(护寨河),寨主姓马。有一年“大码子”(土匪)给寨主捎信,要钱要物要女人,寨主见索要条件苛刻,决定抵制。土匪带匪兵攻寨,全寨男女老少团结一致,奋力抗敌,匪兵围寨数月未能得逞。匪兵气急败坏,将寨外马家祖坟刨坟、推碑、伐树糟蹋一通而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子四周的寨海子还依稀可见。

金乡县最早的中共党员马希文对鲍楼的影响

据《金乡党史概述》记载,大革命初期,金乡县就开始有共产党的活动,1925年,马希文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王尽美工作,是金乡县最早的中共党员。马希文入党后曾回金乡从事过革命活动。1926年冬,党组织决定动员北方青年到武汉参加培训。马希文先后辗转北京、上海,于1927年到达武汉,考取了中央军事学校(黄埔分校),被编在一大队。同年8月,中央军事学校改编为军官教导团,在叶剑英率领下,马希文随第四军教导团到达广州,于12月11日参加了广州起义。12日,所在部队开赴珠江沿岸,参加攻打张发奎第四军司令部留守处时,马希文冲锋陷阵,身中数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3岁。

马希文是金乡县高河镇马庄村人。马希文爷爷马锡岭早年率马希文父亲马为度从鲍楼迁居马庄。在金乡县党史资料中也有明确记载,马希文祖籍鲍楼。马希文投身革命成为全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并壮烈牺牲,对鲍楼村同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黑夜里的一束亮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鲍楼村在抗日战争时期率先建立了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是拥有共产党员最多的村庄之一,是县委、地委及省委各级机构经常活动的根据地之一,以鲍楼村为骨干的地方武装参加了众多战斗。同时,鲍楼村也是为革命做出牺牲最多的村庄之一。在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鲍楼村全体村民义捐修建了革命烈士碑亭。鲍楼不仅有马希文烈士的墓碑,还有马希文烈士的塑像。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优秀子弟。

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

據济宁市党史记载,1936年至1937年10月,翟子超、秦和珍等人在金乡第一高小组建了金乡县第一个党支部,鲍楼村马玉尧就是其中一名共产党员。1938年1月经一高党支部的引荐,鲁西南工委书记白子明和马玉尧来到鲍楼,发展了马玉勇、袁丕思、马开芹3名党员,成立了以马玉尧任支部书记,马玉勇、袁丕思、马开芹、白子明为支部委员的中共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鲍楼村党支部。

县委党史研究室介绍袁丕思是金乡县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士,1894年生,肖云镇鲍楼村人,1915年赴法勤工俭学,以华人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一战”结束后获胜利纪念章一枚。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7月在江苏丰县侯围子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

在形势险恶的情况下,边村党支部做了大量抗日救亡的工作。边村党支部陆续发展了马洪训、马开法等6名共产党员,组织起“边村青年抗日救国团”,动员了大批青壮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5月,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第十三大队来湖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进驻鲍楼。该部纪律严明,深得群众拥护,年轻人踊跃参军,老百姓积极支援,党支部不断发展壮大,工作开展有声有色。鲍楼村成了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

党支部书记马玉尧的家在当时就是县委、县政府的联络站、情报站,是当时工作人员、负责同志的安身之处,吃、穿、住全都照顾得非常周到。而且许多抗日情报和其它重要信息、上级指示等都是在这里传递。马玉尧以教书作掩护带领村党支部积极开展抗日工作,发动群众,发展党员,成立抗日民兵游击队,主动、积极配合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为金乡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鲍楼一带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环境上的准备。

肖华率部在鲍楼与日军的激战

1939年冬,日本一个连队开进鲍楼,村内驻满了日本兵。八路军得到情报后,派肖华率一个营,准备在鲍楼打鬼子的伏击。1939年底,年仅23岁的肖华已任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由于肖华所部英勇善战,以“肖华支队”名义威震鲁西一带。当肖华率部队赶到鲍楼西门时,发现鲍楼已被日军占领,便下令撤退。但日军哨兵已发现了八路军,肖华率部队在鲍楼和日军展开了激战,由于敌众我寡,日军武器精良,八路军被迫撤退。此战共击杀日军二十余人,我军伤亡十八人。日军恼羞成怒,在鲍楼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惨无人道。日军走后,鲍楼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擦干眼泪,掩埋战士遗体,家仇国恨激起了全村老百姓对日军的强烈痛恨,抗日热情无比高涨。青年纷纷报名参加抗日民兵游击队,村内出现了一片抗日热潮。

粉碎鬼子的扫荡和封锁

鲍楼一带革命力量的集聚和壮大,也使鲍楼成为日伪扫荡的重点。1941年至1943年是侵华日军十分猖狂的时期,连续不断向湖西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地“扫荡”和“蚕食”,实行“三光”政策。日伪到处修筑碉堡,挖封锁沟。金乡县城南部“出门见碉堡,处处封锁沟”。1942年10月,湖西地区的困难局面达到了顶点。日伪军开始在华北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妄图通过军事上的所谓“治安强化战”,消灭我军主力和领导机关。11月以后,大批日伪军直向湖西地区扑来,先挖通金乡至鱼台、单县至鱼台两条封锁沟。那时鲍楼村位于日伪鱼台至单县的交通干线上。鲍楼边村党支部接上级指示,带领民兵配合区中队,把紧贴鲍楼村北的封锁沟夜间出动填平,就这样敌人白天挖,民兵在夜里填。他们还分化瓦解了鲍楼区域碉堡楼上的伪军,为粉碎敌人企图将我军主力部队消灭于金乡县以南、鱼台县以西、单县东北地区、鲍楼一带的阴谋,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还能明显看到村北那条东北西南的封锁沟痕迹。endprint

为积极转移群众、物资和方便游击队行动,党组织领导村民挖了连通各村的交通壕,对粉碎敌人扫荡起了积极作用。

为八路军做事不惧风险

1940年3月,中共金乡县委在肖云镇王楼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金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主选举吕英为县长。吕英知道鲍楼村马洪典(作者马景月的父亲)开过染坊,专门找他染了一批军装。后经吕英介绍又给八路军一一五师“黄河支队”染了几批军装和战士行军用的粮食袋子。当时为八路做事被日伪知道是要杀头的,因此在鬼子“扫荡”时全家更多了一份担心。一旦听到鬼子要“扫荡”的风声,全家快速把给八路军染的军品收藏好,有的藏到亲戚家,有的藏到邻居家,有的就地埋起来。马景月曾听母亲说起,伪军得知父亲给八路军染军衣的消息,到染坊门口绑人打人,逼着叫拿出布来,父亲宁愿挨打,最终完成了染军衣的任务。一次鬼子“扫荡”时,几个鬼子穿着皮靴、端着带刺刀的枪杀气腾腾地闯进我家。当时全家正在吃饭,一个鬼子刺刀顶住了父亲的胸口,叽哩呱啦说了一通。父亲以为给八路军染军装的事被敌人发现了,实际鬼子是在找八路军。跟在一旁的庄长极力开脱:“他的不是八路。”鬼子用刺刀将父亲手中的饭碗挑翻在地扬长而去,全家被惊吓得半天才缓过神来。

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八路军在鲍楼一带仍得到老区人民的强有力支持。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日的故事不胜枚举。

刘少奇途经湖西交通线赴延安途中曾住鲍楼村

1942年8月上旬的一天凌晨,驻扎在鲍楼的湖西地委接到上级指示,有一位叫胡服的首长从微山湖大捐村来湖西地委鲍楼村。刘少奇同志1942年3月从苏北启程返回延安,途经鲁西南时曾在鲍楼村居住8昼夜,当时化名胡服。

1942年湖西抗日进入最艰苦时期,然而鲍楼村党支部党员仍有三十余名,民兵游击队也已壮大扩充到五十多人,鲍楼抗日游击队也称为湖西抗日游击队。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游击队和区中队并肩作战,配合主力部队经常出击敌人。游击队马洪文任队长、马洪训任政委,后马洪训任区委书记。党史资料介绍,1939年马洪训经马玉尧介绍入党,对党无限忠诚,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湖西打游击期间,曾掩护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去延安,参加过羊山战役、淮海战役。他五次死里逃生,身上多处负伤。湖西地委对鲍楼区的抗日工作非常满意,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和表彰。

湖西地委书记潘复生,县党工委书记、县长兼鲍楼抗日区政府区长李剑波,湖西地委秘书长秦和珍共同商讨后决定,由潘复生亲自带队,从湖西抗日游击队挑选马洪文、马洪训、李文起、胡启文、张文秀、马金亭、孟凡英等7名骑术精、枪法好的战士和军分区共同组建一个骑兵排,于当天日落时分赶到指定地点。从微山湖西侧到湖西地委(鲍楼)至少有120华里,路经哪些村庄,有多少河流,哪些地方有土匪、有封锁岗哨,哪些地方有敌人设置的碉堡,护送队都作了认真应对方案。战士们还将马蹄用棉套裹紧缠牢以减少行进声响。护送队以商贩装扮,胡服首长扮商贩老板。当晚雷雨大作,大家身披蓑衣(高粱叶编织的雨衣),马洪文、马洪训两骑在前,潘复生等殿后,胡服首长及警卫战士居中,穿过了敌人设置的道道封锁线,天亮前有惊无险平安到达湖西地委鲍楼。

为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减租减息运动,胡服同志还特意在鲍楼村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湖西的抗日工作及减租减息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对山东今后整个抗日及减租减息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胡服同志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处处为群众排忧解难,给领导干部做出了榜样。胡服同志在湖西地委虽然只停留了八天,但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中旬一天晚上,胡服同志在湖西抗日游击队的护送下,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按时到达距湖西地委十多公里的下一个指定联络地点,1942年底回到延安。

为有牺牲多壮志

在残酷的斗爭环境中,鲍楼村培养了一批忠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个村先后有10多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成为革命烈士。

1942年12月,侵华日军1万多兵力,对湖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大扫荡,湖西地区专员李贞乾等壮烈牺牲。金乡县委书记李剑波在转移途中被敌人包围在大棠树村北一带,经激战,县公安局长王光等20余人牺牲,李剑波等70余人被俘(后营救出狱)。牺牲的县公安战士马开海、马开英、马开武、李守训都是鲍楼村人,他们牺牲后被乡亲们安葬回鲍楼村。抗战期间,鲍楼村游击队积极配合主力南征北战,马开文、鲍秀谋、马洪奎几名同志英勇作战,相继壮烈牺牲。

1947年2月27日,由于地主分子的告密,鲍楼民兵游击队长、区除奸助理员李文起和战友侯运昌执行任务返回路上,被国民党军队发现,追至西张洼村。国民党军为了抓到他们,严刑拷打老百姓。李文起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只身站出来大声说:“我就是你们要抓的八爷(八路军)”。李文起、侯运昌同时被捕。敌人将侯运昌五花大绑,押至村鲍家场里示众,逼他说出谁是共产党员,侯运昌宁死不屈,敌人当众杀害了他。李文起被押送至距鲍楼6里的曹马集,那天是曹马大集,在枪杀之前,李文起一蹦三跳,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口号。敌人用毛巾堵住了李文起的嘴,用日本刀砍下了李文起的头,将其斩成三截。1942年大棠树对日战斗中牺牲的李守训是李文起的大哥,不到五年李文起又被国民党杀害。李文起的母亲年轻时守寡,两个儿子先后被敌人杀害,她强忍悲痛,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儿子身首拼接起来埋在曹马集北,头向着敌人的炮楼,母亲在告诉儿子那炮楼迟早要被炸平的。

淮海战役踊跃支前

1948年9月2日,按照中共金乡县委指示,鲍楼村成立了以马开会为首的支前指挥部。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鲍楼村全体村民、民兵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口号鼓舞下,全村千余口人有四百余人参加了碾米、磨面、缝衣、做军鞋。孟凡英率150人参加了运输队、担架队、扒铁道队,出色完成了支前任务,受到了上级的嘉奖。马景月常听父母说起,那时为了支前,全村男女老少像忙年一样。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在百万支前大军中就闪耀着鲍楼老区人民的身影。endprint

省委书记指示在鲍楼村建立中学

1950年,平原省省委书记潘复生同志来湖西老区鲍楼视察工作。曾任苏鲁豫区委书记、湖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的潘福生,鲍楼是他曾经战斗和工作的地方,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感恩老区人民,怀念在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曾驻鲍楼的湖西中学优良传统,使老区人民的子弟更多地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潘复生特指示在鲍楼村建立一处中学。

战争年代的湖西中学是以培养抗日党政军干部为目的,以政治思想和政策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全体师生都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是一所抗大式的学校。这所学校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极端艰苦的时期,为党为人民培养了近千名优秀干部。1941年3月,湖西地委和专署决定把鱼台、丰县、金乡三个县的抗日宣传队一百多名隊员合并成为湖西中学的第一批学生,并在单县城东南石坡楼村举行开学典礼。从建校到全国解放,历时近9年。由于战争环境,要随时防止敌人突然袭击,因此学校经常转移,没有固定校址。资料介绍,1944年7月上旬,湖西中学回到了湖西的中心区,到达金乡城南的鲍楼。后学校几经辗转来到金乡县城,是为金乡县第一中学的前身。

湖西中学在鲍楼一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大批学员从这里走向全国成为革命事业的骨干。在鲍楼重新建立中学,深受老区百姓的拥护和欢迎。据资料介绍,鲍楼中学1952年11月建校,初为金乡师范附中,1956年3月鱼台金乡两县合并后称金乡县第三中学。1964年7月,鱼台从金乡析出,鲍楼中学称为金乡县第二中学。当时学校还增设了农业中学班,是全县最早开设农业中等专业教育的学校之一。后因交通不便,不是行政中心,学校被逐渐截断财政、师资和生源。1978年鲍楼中学改名为“金乡县第六中学”,1992年被定名为肖云第三中学,1997年后学校被撤销。

鲍楼中学具有40多年辉煌的历史,它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建设人才。当时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生源覆盖金乡南半部、单县和江苏丰县部分地区,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成为本地各行各业建设的骨干,也有很多同学走向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鲍楼村已有几十位中学毕业生,多名大学毕业生。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鲍楼村和中学每年都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丰富了驻地周围的文化生活。曾先后联合排演了大型歌剧《三世仇》、大型京剧《智取威虎山》,参加县的文艺汇演并获得好评。在寒假里剧组自带煤油汽灯(当时没有电),自费到学校周围方圆几十里的村庄去巡演,为文化生活贫乏的乡村送去了欢乐。

鲍楼红色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鲍楼村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但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相比还是明显落伍了。在资源以区域分配的社会里,处于省、市、县、镇边界的鲍楼确实偏僻。远离公共资源,同样的发展结果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甚至成倍的代价。然而在战争年代,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革命者选择了这里。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2017年3月31日,金乡县霄云镇鲍楼红色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基地由苏鲁豫区党委旧址、湖西地委旧址、刘少奇曾住旧址、地道等部分组成,展室陈设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短短几个月,鲍楼红色教育基地已接待参观者数千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抗日中学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们有力量抗战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