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齐安:首创抗癌新技术
2017-11-09李文卉
李文卉
核心提示:成立8年多来几乎零收入的企业,是何以冲向资本市场并受到追捧的?
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已成为公认的癌症治疗的四大基础手段,但随着医疗科技的逐步发展,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肿瘤治疗方法——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早已在中国武汉诞生,并已在湖北、湖南、河南和天津等地的10多家三甲医院展开临床试验。
9月8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其中,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齐安生物”),与天津市南开医院合作开展的“载药囊泡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技术”已取得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批示。这意味着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已正式获批上市,可用于胆道恶性梗阻的治疗。
创立于2009年9月的盛齐安生物是一家全球首创且唯一的集“肿瘤囊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科技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专利22项,覆盖范围包括中国、美国和欧盟市场。今年3月1日,盛齐安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敲钟挂牌,正式登陆新三板市场。
法律人的意外转型
“以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释放的囊泡作为天然载体,包裹化疗药物后再回输患者体内,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盛齐安总裁孟凡帆向《支点》记者介绍,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并且克服常规化疗面临的耐药和毒副作用。
谈起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肿瘤杀伤”“逆转耐药”这样的专业术语信手拈来,孟凡帆俨然一位专业人士,其实她的专业背景却是毫不相关的法学。
大学毕业以后,孟凡帆辗转进入投行领域。2008年前后,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巨大的财富效应,国内投行业务快速发展,孟凡帆参与投资了众多项目,在认识了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发明人黄波教授后,孟凡帆所在的团队决定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基础医学研究室合作研发这一技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孟凡帆所在的投行机构对黄波教授的科技转化提供了500万元天使投资,盛齐安也随之成立,并选择了世界性难题——肿瘤领域的预防和治疗作为研究方向。
“其实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也是机缘巧合,但是看到那么多人可以因此受益,觉得这真是值得用一辈子来做的事。”孟凡帆回忆,盛齐安公司成立以后,很快便完成了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的研发,并向临床转化。2011年有一位淋巴瘤复发的病人在湖北省一家医院做治疗,胸腔内有大量胸水,病情非常危急,经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治疗后,这名患者一个星期之后便能下地走路,基本生活也能自理。
“这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鼓舞,我们接触的很多癌症患者病情都到了晚期,身心受到巨大折磨,但是如果現代医疗技术能让他们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甚至带瘤生存,就是一件特别让人欣慰的事。”孟凡帆说。
从市场角度而言,多年以来,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癌症研究,尽管已在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并没有阻止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的势头。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013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 万例,死亡病例222.9万例,对比2012年的数据,增幅明显。
创投公司转向研发公司
孟凡帆的介绍,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是一项适应症十分广泛的技术,其产品形态从理论上可以包括技术、药品和疫苗,但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十分严格的规范,过程也比较漫长。公司计划对这些产品分阶段开发,而目前主要专注于治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载药囊泡治疗癌性胸水”项目已经完成临床试验,并正式启动了物价审批程序。而“载药囊泡治疗胆道恶性梗阻”项目则已获得天津市卫计委的物价审批,将在南开医院开展临床应用。
“这项技术的核心优势是能精准杀伤肿瘤干细胞、高效且低毒副作用,”孟凡帆说,按照目前公司的规划,该技术属于医疗新技术,但此前由于国内针对该项全新的技术没有很完备的审批制度,国外也没有这项技术的标准可供参考,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对该项技术的审批一直无法有效推进。
不过,随着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的论文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改善了盛齐安推广该项技术的学术环境。2011年,经过艰难努力,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终于在湖北省的一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自2013年开始,政府部门逐步改变了对医疗新技术的态度,开始更大力度地支持本土创新技术。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宣布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这一政策红利,为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进入大型公立医院进行临床试验扫清了障碍。
“其实公司刚成立时的定位是创投公司,只是打算跟医学院合作,对囊泡技术进行孵化培育,但后来因为看好这项新技术,公司索性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持续投入,成为了一家高科技研发企业。”孟凡帆笑言,正是因为对这个技术和市场看好,股东们一直在加大投入,从最初的注册资本金500万元,后来一路增加到现在的9344万元,目前公司的一半员工为研发人员。
不盈利却受资本追捧的秘诀
盛齐安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1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1.49万元。这样的亏损几乎是盛齐安的常态,成立8年多以来几乎零收入的这家企业,是何以冲向资本市场并受到追捧的?
在新三板挂牌以后,盛齐安启动定增,以每股4.03元的价格,溢价率高达399%,在两个月时间内便快速募集到7700多万元资金,包括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人才创新投资基金在内的机构,都积极参与了认购。硅谷天堂、国内知名药企及多家上市公司等诸多其他机构和企业,也曾前来与盛齐安进行接洽。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对技术和产品的爱护,我们不会被‘盈利这个目的牵着鼻子走。”孟凡帆介绍,与很多其他新三板公司不同,盛齐安的融资条件很苛刻,没有接受任何对赌协议。
那么盛齐安的“大招”究竟在哪?
“除开之前提到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团队构成也很重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组合的稳定团队结构,无论在研发、市场、财务方面,都已经引进了业内非常优秀的人才,完全有信心运作好这个项目。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新三板挂牌上市,这种速度也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体现。”孟凡帆说。
记者了解到,在盛齐安的战略规划中,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在癌性胸水和胆道恶性梗阻治疗上的应用只是探路石,公司正在深化这项技术在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实体瘤治疗领域的基础研发和临床转化。未来,除了细胞囊泡生物治疗技术外,公司还将研发抗肿瘤新药和肿瘤防治疫苗。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为一项全球首创的新技术,盛齐安也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技术壁垒。
不过,孟凡帆也坦言,政策的不确定性、高风险和超长的研发与临床周期,也让公司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我们最关切的问题是项目落地问题,此前,国家对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方面并无十分明确的细化准则,但如今随着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陆续出台鼓励加快相关医疗新技术准入审批的政策,相信该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孟凡帆说,而盛齐安生物从技术的基础研究、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到制备、生产等所有标准都是按我们能知悉的最高标准去执行,相信未来政府部门也会加快出台这一技术的准入细则,这将能帮助公司的技术快速投入市场,供临床使用。
盛齐安所处的抗肿瘤市场的规模也在攀升。由IMS和CEDA南方所出具的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间,中国抗肿瘤市场由603亿元增长至11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447亿元,未来十年市场空间依然很大。(支点杂志2017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