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教工作要巧做“融”文章

2017-11-09秋原平

关键词:开放型工作者载体

秋原平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但知易行难,要干出成效,不是容易的事,既要付出汗水艰辛,也考验智慧谋略。面对沉甸甸的担子,有些基层远教工作者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同志觉得,工作量太大,领导又不一定重视,想干好谈何容易?有的同志觉得,做这项工作总是缺这少那、顾此失彼,举步维艰。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这工作能维持下去就不错了,创新什么的,还是留给其他有条件的部门去做吧。类似的想法还有不少,共性就是缺乏信心、束手无策。

在基层,为什么会有人产生畏难情绪?笔者以为关键是方法不对路。比如:没有围绕中心工作,没有结合本地党建实际,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只盯着自己的平台,漠视其他载体,不敢尝试新事物甚至排斥新事物;习惯于单打独斗,唱“独角戏”,不会玩“交响曲”……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以上虽只是个别现象,但不妥善解决,危害很大。

实际上,以上种种思维误区,都充斥着一种“孤岛”意识,缺乏外放型、融合型的工作思维。远程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的,实际上其平台和载体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可以搭载、融合很多东西。而我们却孤立、封闭地经营这一开放平台,岂能不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所以,做远教工作一定要有开放型的思维,要擅捆绑、巧融合。

首先要融入中心。“本立则道生”,对远教来说,中心工作就是本。如果抓不住中心,就是本末倒置。这就等于自我边缘化,成了“局外人”,又怎能争得领导的重视和相关方面的支持?所以,远教一定要围绕中心,做“局内人”。要配合党员经常性教育和“三会一课”,同时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然,具体到各地,情况不完全一样,需要聚焦的中心任务也会有差别,这就需要远教工作者勤于思考、敏锐洞察,脚踏实地、及时跟进,真正看得清、抓得准中心,进而融入其中。

其次要融合平台。现在有一些地方,平台虽多,却散而不强。一方面是系统之外的平台可以利用却没有利用起来,一方面是系统之内的平台各自为战。与其消耗大量资金去打造新平台、新载体,还不如静下心来把现有的阵地盘点好、利用好。融合平台,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把外面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二是让所有的平台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在整合外部平台方面,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比如,现在很多部门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与其让各个部门单独创建,不如在现有基础上开辟相关栏目,从而使之成为我们有益的补充。在平台步调一致方面,需要做的功课更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所有平台必须目标一致、标准一致、行动一致。比如推进一项宣传任务,在谋划工作时就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各类平台的推送。

最后要融汇力量。想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起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考验远教工作者的统筹协调能力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融汇力量更是一门协调艺术,谋求双赢才是制胜之道。一是必须开门办远教。对推动远教工作有益的各方面力量,我们都要表示欢迎,对主动加入的要敞开怀抱,对还在犹豫的要善加引导,对并不了解我们、但对我们的事业有利的要积极争取。在这方面,我们的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一定要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必须共建共享。凡是参加进来的力量,在调动他们为我所用的同时,也必须让他们从中受益,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关系长期持续下去。三是必须勇于创新。如何打造“集团军”、唱好“交响曲”,沒有一成不变的办法,这就要求各地大胆创新,用新思维、新举措来解决问题。

总之,只有开放型的思维才能经营好开放型的平台。随着时代发展,远程教育所面对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越来越开放和包容,我们必须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打开窗子、迈开步子,展开工作融合、部门融合,制造平台融合、媒体融合,甚至探索方法融合、思维融合,做好这篇“融”文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型工作者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内陆开放型经济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难点及其对策:以宁夏内陆开放型实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