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溪影伴金马台

2017-11-09沈雄武

闽南风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清溪金马

沈雄武

我第一次走进大山深处就是为了去探寻一座名为金马台的风水塔,触摸沉淀在历史深处的信仰的温度,感受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金马台位于诏安县秀篆镇河美村的霞秀公路边,暮春之初,群莺乱飞,车沿着霞秀公路蜿蜒前行,一路山环水绕,绿树葱茏。远处山岚深处袅袅的薄雾轻轻地飘拂着,仿佛笼罩着轻纱的梦,黄莺清脆婉转的歌声唤醒了晨曦。太阳一会羞涩地躲到云朵的身后,一会又调皮地露出灿烂的笑脸,天光云影,相映成趣。山顶一股清泉飞流直下,冲到涧底,碰到乱石,飞珠溅玉,叮咚作响,到了平缓处又化为一脉涓涓溪流,应和着鸟儿的呢喃啁啾,大山显得喧闹又寂静。山路两旁的针叶林阔叶林沐浴着和煦的晨光,晃着绿光。大地散发出阵阵清香,有沾着露水的清草香,有飘着甜味的花果香,还有氤氲在晨雾中的泥土香,我仿佛徜徉在辽阔的大海上,令人陶醉。我不由想起了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诗:“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绿的风,绿的树枝,船在海上,马在山中。”

当我还陶醉在美好意境中的时候,车已经来到路边一座巍峨的牌坊下,此即三仙門牌坊,正面匾书“金马台”三个鎏金大字,有对联两副,其一:“金映贯长天浩气;马腾壮大地雄观。”其二:“秀水独恋双仙迹;篆山别开一洞天。”背面联云:“金塔耸云天遍地法雨;马台朝秀水普度众生。”书法遒劲有力,气势不凡,牌坊下一座飞腾的骏马石雕像正好诠释了金马台飞黄腾达的寓意。不过我总感觉这个建筑还太年轻,缺少了一种历史厚度。其实是我太心急了,沿着一条山路向下,穿过永煌亭和晴华门才看到一座屹立于溪岸路边,气势恢宏的方形石塔,这才是真正的金马台,之前的那些只是序幕,正剧才真正地开始上演。

金马台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83),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诏邑东溪源自太平与秀篆镇接壤的龙伞山东,顺峡而下的溪流到陈龙村之前便汇成大湖,谓之龙潭。清溪从龙潭以下蜿蜒曲折,流到河美与官陂交界处越深壑而泻。当地有精通堪舆学者,认为欲避免“四水流散”,以保龙脉,遂斥资在此筑石塔以镇风水,塔称金马台,当地人谓之河口塔。石塔坐南向北,呈四方形,五层,高20多米,底层周长5米余,基高4米,塔身高12米。塔分五层,首层为环拱门,北向有佛,门首石匾刻“金马台,乾隆癸卯秋”,二层为圆窗,三层设拱窗,四层竖长方形窗,五层置三角形窗,门窗均向北,参差错落,风格独特。塔内每层均有环阶可登,底层祀奉玄天上帝,配祀观音菩萨;二层供奉五谷帝君;三层奉祀关帝公;四层祀文昌帝君。信众来此焚香礼拜者络绎不绝,特别是闽粤两省信徒,每值朔、望日香火更为鼎盛。

明媚的阳光洒落在门匾“金马台”几个鎏金大字上,散发出金属的光泽,抚摸这蜡黄的石塔,我似乎触摸到了沉淀于历史深处的信仰的温度。当年不知有多少山里的客家人从这里出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秀篆因远处深山,交通不便,昔日之山民甚穷。常言道:“穷则思变”,故自明、清以来,就有黄、王、邱、游等八姓的乡亲陆续离乡背井而赴台谋生,在那里开发、繁衍。如今宜兰、彰化、桃园与云林等县市镇就有许多秀篆的移民。金马台目睹了多少的匆匆过客,他们带着梦想,带着亲人的殷殷期盼,远离了故土,远离了亲人,每个人内心应满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莫测前途的恐惧吧,也许有些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功成名就;也许有些人理想破灭,客死异乡,无论如何,当名利、金钱、地位这些身外之物犹如过眼烟云,消散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时,而这些游子的内心又会留下些什么呢?他们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呢?也许当年为了镇风水而建的金马台就化成寄托他们信仰的信物了吧,这里有先人们自觉完成的生活仪式,这些仪式最终化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化成了日子,化成了乡愁,这种乡愁诠释着客家人强悍、坚韧、勤劳、智慧、隐忍的生命密码,这种生命密码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脚下的溪流潺潺地流淌着,远方传来鸟语声声,很快又消失在空旷的大山里,大山显得如此宁静安详……

天空渐渐露出了广阔的蔚蓝色,天边群山上的白云似乎凝固了,又似乎慢慢飘散了,远方隐隐约约飘来人语声,举目望去,不见人影,倒映着石塔沧桑背影的清溪继续潺潺地流向远方,回眸凝望,悠悠流水仿佛明媚的春光,驱散了生活的阴霾,温暖了心灵。endprint

猜你喜欢

清溪金马
喜清厌浊 清高脱俗
清溪河
初上金马仑开始吟诗消遣
澧水探源
沿清溪河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