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自我发现
2017-11-09林格
林格
“教育者的自我发现”这个主题,实际上隐喻着全球性的教育变革方向,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全面指向自我的一场伟大实践活动。
所谓自我发现,准确地说是向内看。过去,我们一直研究如何发现学生、如何解放学生、如何教育学生,甚至如何关照学生。然而依据我的观察,未来的方向正好倒过来,要从向外看逐渐转为向内看。
在学校,我的感受非常强烈,很多教育工作者深陷迷茫之中,尤其是把日常的教学工作格式化以后,他们仿佛被控制了一样,无法跳出来思考“我们的教育应该往哪里走”,看不见真实的自我,发现不了自己闪光的地方,也就无法清晰自己、净化自己、修炼自己。因此,我们教育者应该回归到自身来。
教育者如何才能做到自我发现?我认为教育者要做到两点:一个是状态——做扎根的教育,一个是引领——成为一个有光的人。
什么叫作“做扎根的教育”?做扎根的教育,根往哪儿扎?我们可以看看竹子,竹子是草本,是最大的草,但是它硬是要求自己变成一棵树,所以它是大自然的精英。怎样才能把一棵草变成一棵树呢?竹子的根,扎下的面积至少几百平方米,而且它还不断地向下扎。扎根的过程非常困难,因为它有可能往下扎根的时候遇到垃圾、石头,甚至极度的痛苦和黑暗,但是它一定要往下扎,目的是想把自己长成一棵树,向太阳伸展。竹子的状态是我理想中的教育者的状态,也是我们做扎根的教育者的“根”。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根”之所在。
我理解的这个“根”,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我们要不断地往下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融入自己的身体和血液里面,活成一棵玉树临风的竹子,而不是天天只会背那些句子。哪怕你懂了一句圣人之言,实践出来、活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扎根。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活出来,即使天天念四书五经也是没有文化的,所以我主张,根要扎向中国传统文化,然后一句一句地活出来,第一句没有活出来,就不碰第二句,逐渐修炼成自己的一种状态,这是自我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立足点。而所谓状态,就是一个人修炼到一定高度之后,那些无意间流露、释放出来的东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力量所在。
第二个是引领,成為一个有光的人。有时候,在界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时,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后来,我越来越认为那就是引领。怎么引领?教育者把自己庄严起来,立在高处,自己发光,像灯塔一样。教育者自我发现、自我更新和自我修炼之后,成为一个有光的人,才有可能去引领学生的发展。站在高处引领,像灯一样闪亮,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怎么走,这是教育者的使命,也是担当所在。
当教育者端着架子讲道理、讲逻辑、讲理性的时候,企图别人理解你的时候,强求别人理解你、尊重你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把自己的心门关上了。
真正的教育是某一天自己醒了,可能是某一个点,真的、善的、美的点触碰了他,他感动了,他就醒了,是不需要教的,所以学生需要“明师”,需要遇见有光的人。做一个有光的人去引领学生,使之觉醒,他们知道该往哪儿走,就会沉下去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