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建筑风貌现代表达的形式和手法研究
——以2014环巢湖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为例

2017-11-09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巢湖风貌形式

赵 珉

(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传统建筑风貌现代表达的形式和手法研究
——以2014环巢湖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为例

赵 珉

(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城镇风貌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其中的建筑风貌特色问题倍受关注,相关讨论众多,“从传统中汲取灵感”被公认为是一条可行的出路。本文通过对“2014环巢湖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五件参赛作品的分析,探讨传统建筑风貌现代表达能够适用的具体的形式和手法,从而为环巢湖地区特色城镇风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传统建筑风貌;现代表达;形式手法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核心的合肥,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市政府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其中“大湖”既是指八百里巢湖,环巢湖地区已成为合肥的城市名片,如何打造该地区的建筑风貌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2014年合肥市规划局联合合肥工业大学举办了“传统·现代·特色——2014年环巢湖地区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旨在“立足江淮,聚焦环湖,对环巢湖乃至江淮地区传统建筑与环境风貌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出合肥地区特有的建筑风貌要素,将传统风貌与现代建筑功能有机结合。”从大赛的题目和宗旨即反映出“不能把历史割裂,要从传承的角度规划建设环巢湖地区江淮建筑风貌”是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近期,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正在有序开展,随着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解决规划建设中地域特色营造、历史文化传承的问题愈发迫切[1],这也正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

1 传统建筑风貌的特点

传统建筑风貌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特点,这两点从宏观和微观上都有所表现[2]。宏观上,从一个地域的传统建筑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地域的历史文化、自然限定、民俗传统甚至经济水平。微观上也可以体现出具体的造型特征、营造工艺、技术手段等等,正是这些赋有时代烙印且不可复制的组合才能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正是赋有这样的特色才能被时代所铭记。如安徽的徽派建筑,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云南的一颗印,西藏的碉楼等。

2 现代表达的切入

从上述特点我们可以反推出,传统建筑风貌的表达可以从两个层次去考虑,第一个层次可以称之为“表象”,即是最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具体的建筑形态,如徽派建筑的空间和造型——天井、窄巷、硬山坡顶,白墙灰瓦、马头墙等[3]。另一个层次就是究其“本源”,即是“表象”承载的“内涵”,如行为方式的制约、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定、社会风俗的导向等。这些都可以为现代建筑所借鉴,从而以现代的方式表达出传统的韵味。

3 现代表达的形式和手法

表达就必须要借用一定的形式和手法,形式和手法运用的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着表达的准确性,建筑表达更是如此,这往往需要通过实例来体现。本次环巢湖地区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笔者指导了五个设计方案参与了此次大赛,这五个方案所运用的形式和手法对于传统建筑风貌现代表达的也较具有代表性。总体归纳起来,大的思路还是遵循从切入的基本层面来考虑,可以分为从“表象”出发和从“本源”出发两大类。

3.1 从“表象”出发

这一思路特点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式更“贴近”传统,易于被接受。

3.1.1 建筑表皮的抽象运用

“船屋”是巢湖上的船民在长久以来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典型特点为以船为家,以船为宅,生产生活和饮食起居几乎都在船上进行,是环巢湖地区较有代表性的特殊民居类型之一,并在2014年入选了国家住建部汇编成册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巢湖“船屋”具有显著的表皮特征,作品“映像巢湖”(图1)正是充分借鉴了这一特征,将传统的木构秩序用“船屋”的符号——桅杆加以统领,同时采用原生态的木格栅和草席通过技术化处理作为立面主要构成元素,在造型和材料两个层面抽象了传统的表达,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功能也被合理地安排在表皮之下,表皮自然成了联系传统和现代的纽带[4]。

3.1.2 建筑空间的逆向转换

图1 巢湖“船屋”— “映像巢湖”总平面—“映像巢湖”模型效果图

图2 意大利锡耶那坎波广场—“聚落倒影”总平面—“聚落倒影”模型效果图

图3 “九龙攒珠”—“生长中的建筑”总平面—“生长中的建筑”模型效果图

传统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民居,这是由社会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所决定的[5]。其特点是单体较小,空间适应性较差。而在现代,公共建筑则成为建筑风貌形成的主导,二者在空间需求上有较大差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作品“聚落倒影”(图2)给出了一个解答,既是采用“逆空间”的概念,如意大利锡耶那的坎波广场,方向正好相反,将室外空间室内化,大中见小,从而实现小体量传统民居和大体量的现代公共建筑之间的空间转换。在现代建筑的内部体现传统建筑的空间和造型也别具一番风味。

3.1.3 空间布局的特色再现

传统建筑整体的空间布局也可以成为与现代建筑的契合点,巢湖当地的村落布局较为有代表性的就是以塘为中心的“九龙攒珠”的格局[6](P35),这种格局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密切相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作品“生长中的建筑”(图3)正是以此为母体进行构思和布局。将建筑按功能拆分成若干相互独立的单体,再以“九龙攒珠”的形式重新加以组合。这种以加法为主组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体现传统村落空间的同时,功能问题也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另外,在建筑细部处理上也采用一些当地的传统元素,增强整体意向的表达。从整体来看,传统建筑风貌在空间上得以延续。

图4 当地原生态田埂—“田埂上的交易”总平面—“田埂上的交易”模型效果图

图5 当地自然元素—“漏石”总平面—“漏石”模型效果图

3.2 从“本源”出发

这一思路特点是:着重于创新,从传统相同的本源出发产生适用于现代的新的形式,也可以说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延伸传统。

3.2.1 生存需求的建筑延伸

这里的生存需求当然是针对人来说。生存需求涵盖内容很广,包括生活需求、生产需求等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生存需求对建筑形式的影响十分巨大[7],如上古时代的巢居、穴居等等。至今还能显著体现的实例就是福建的土楼,在宗族聚居和抵御外族两种需求的综合作用下,圆形城堡造型成为必然的选择。巢湖周边原居民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是捕鱼和种田,作品“田埂上的交易”(图4)正是把握其中一种重要的生产需求,保留田埂这一原始交通形态,同时结合因防御需求成型的圩堡建筑的细部特征,形成自己的风貌特色。作品整体线性的空间和通透的造型与传统建筑的表象有较大差异,但本质却是异曲同工。

3.2.2 自然元素的有机渗透

自然元素也是传统建筑形式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西藏的碉楼,新疆的阿以旺,以及湘西的吊脚楼都是其中较为明显的实例。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景观等等诸多的自然条件,更是对建筑表象形成最直接的制约[8]。作品“漏石”(图5)正是从自然出发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漏”对应的是虚空间,主要轴线关系由对当地的日照、风向、和景观等自然条件的分析而形成,“石”对应的是实体空间,即建筑本身承载功能的部分,这部分也考虑了一定的传统建筑空间特色。建筑整体将自然元素有机地渗透进来,充分表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传统尊重的升华。

4 结语

本文列举的设计实践作品发布以后,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充分肯定,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建筑风貌的内容博大精深,内涵和外延丰富而深远,现代表达的形式和手法更是复杂而多样,从传统建筑产生的“本源”和呈现的“表象”两个层面出发分析与现代表达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最终衍生的具体的形式和手法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翟连峰.小城镇建筑风貌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以渝东南地区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薛梅.环巢湖地区建筑风貌初探——以合肥三河古镇为例[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5,30(3):78-81.

[3]周虹宇.皖南与皖中地域建筑风貌解析与传承方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鲁洁明.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表皮化的再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5,28(3):53-58.

[5]王金平,张强.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更新思潮浅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36(增刊):108-110,120.

[6]张靖华.九龙攒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规划与源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7]藤本宗弘,樊江,李莉萍.原始与未来生态建筑形式的逻辑研究[J].华中建筑,2012,3(8):5-11.

[8]马洪伟.论自然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意与表达[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TheFormandTechniquetoPerformTraditionalArchitecturalStyleinModernWay—IllustratedbytheExampleof2014JianghuaiArchitecturalStylearoundChaohuDesignCompetition

ZHAO Min

(Department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and countrysid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during city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 architectural style problem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ly attention with plenty of discussion about it, meanwhile, “gaining inspiration from tradi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solution.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specific form and technique to perform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 in modern way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5 design works from “2014 Jianghuai architectural style around Chaohu design competition”. It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ity of and countryside architectural styl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 modern performance; form and technique

TU-092

A

1009-9735(2017)05-0144-03

2017-06-27

赵珉(1979-),男,安徽青阳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巢湖风貌形式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