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公寓”特点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2017-11-09黄成茂张端阳
谭 勇 黄成茂 张端阳
“家庭式公寓”特点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谭 勇 黄成茂 张端阳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宿舍空间形态的差异,会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家庭式公寓”是未来学生宿舍主流形态。该文在总结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空间形态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式公寓”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学生宿舍 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式公寓
新时期,尽管我们不断呼吁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然而绝大部分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宿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1]。宿舍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重要场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宿舍是思想政治教育三大阵地之一[2],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相关。已有关于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传统宿舍文化营造方面[3],缺乏宿舍空间形态差异性的考虑,从宿舍空间形态演变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尚未见报。本文首先介绍大学生宿舍空间演变过程,试图找到适合新空间形态的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学生集体宿舍空间形态的演变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集体宿舍空间形态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98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较小,学生学习生活以课堂为主。宿舍空间布局上多采用厢房式,即外廊式布局,一般两梯20间左右起居室,每居室14~16 m2,6~10人/间,套内没有卫生间,每层集中设洗浴间和卫生间,外形简单,配套设施简陋。
第二阶段,从1999年到2007年。1999年国家高考开始扩招,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高达42%。随着学生规模扩大,高校新建了一批学生宿舍,这一时期学生宿舍的规模普遍比第一时期大,楼层和每层居室的数量都增多了,典型空间形态为旅馆式,即采用内廊,每间宿舍内置卫生间和洗浴间,4~6人/间增加了人均使用面积,其他特征与厢房式基本无差异。
第三阶段,2008至今,200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2008标准)》,规定生均面积为6.5m2(普通专本科生),此后建的宿舍开始采用家庭式的空间布局,即一梯两户或者两梯六户,由2~3间卧房、1个客厅及独立卫生间组成1个套间,共住8~12人,并且家具家电、阳台等方面配备也越来越完善(见表1)。
表1 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空间形态演变阶段
续表1
要素第一阶段(1949—1998年)第二阶段(1999—2007年)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 交流空间缺少特定的交往空间;廊道可以承载一定的交往功能,并利于同层居住同学间的日常联系。基本特征与厢房式类似。大厅提供了交流空间,易于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独立性通道空间减少了更大范围的交往机会。 管理通道横向廊道管理,出入口少、管理高效。横向廊道管理,出入口少、管理高效。竖向楼道管理,管理成本高。
2 家庭式公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
一方面,学生寝室内更具隐秘性和不确定性。与传统学生宿舍相比,家庭式公寓特点主要有:①管理通道上,不同于传统学生宿舍以横向的楼层作为管理通道,它采用的是以竖向的楼道为管理通道,实际上加大了管理难度;②增加了相对独立的、供11人互动交流的大厅;③对于来访者,大厅还为小寝室提供了一个缓冲区。这些特点无疑会强化学生寝室内活动的隐秘性和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集体意识和慎独教育双缺失[5]。由于家庭式公寓更多考虑了学生的私密性和领域感需求,加之现代学生追求个性和自由,不可避免地造成传统集体意识不断被弱化;慎独教育是通过教育个体内视自省,唤醒个体自律人格,家庭式公寓内的学生活动私密性增加,独自生活在一个空间的时间被延长,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慎独教育的重视,导致学生既不能有效“乐群”,又很难“慎独”,出现集体意识和慎独教育双缺失的尴尬局面。
3 家庭式公寓特点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学生宿舍形态的发展,给学生带来了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的居住学习环境。人均住房面积的增加和动静分离的设计有助于减少学生间的矛盾冲突,降低宿舍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需要教育部门、高校及教师都要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创新教育途径,达成公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的共识,才能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针对家庭式公寓特点,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力。
3.1 加强宿舍管理,增强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学生公寓管理社会化进程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学工部、后勤处和物业“三位一体”的高校公寓管理模式[6]。学工部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后勤处负责学生宿舍基建和主要设备维护工作,物业公司负责学生宿舍物业管理和服务,并接受学校考核和监督。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三方分工明确,管理力度较强,但配合和协调容易成为管理短板,导致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弱化。为此,在宿舍管理方面,学校领导应该达成共识,做好顶层设计,做到分工明确,衔接有序。学工部、后勤处以及物业公司三方要畅通信息沟通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改变原有“单打独斗”“九龙治水”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局面。物业公司要有相应的资质和标准,对物业公司考核需加大学生考核权重,宿舍管理人员应考核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道德水平,他们与学生直接接触,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学生宿舍中的实际困难,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对学生德育水平产生影响。加快公寓辅导员职业化进程,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各高校要严格按照“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原则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培训,帮助辅导员提高职业化水平,优质高效服务好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
3.2 利用新媒体,推进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新媒体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新时期大学生思想传播朝着渠道多元化,信息多样化发展,传统依靠课堂教学和宿舍上传下达式的信息传播,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外界信息及时性获取的需求。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我们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学生看得到的地方要有正能量画面,学生听得到的地方要有主流声音,不留思想传播真空区。利用学生在宿舍运用网络产生的阅读习惯、消费偏好、交往关系、关注热点所产生的大数据,分析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把准大学生的成长脉搏。以此为基础,广泛建立微博、微信、QQ、易班、论坛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如建设学校微博号、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校最新动态,及时宣传学校正能量;利用易班网推进教师、大学生实名注册,为大学生提供不同高校互动与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实现学生管理平台化建设。总之,现代学生虽然身在宿舍,但通过网络不出门已知千里之外的信息,宿舍思想政治教育需做到线上线下结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疑虑,线上引导,线下疏导,如春风吹拂大地一般从细微处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3.3 培养学生骨干,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干部是公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他们既是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也是执行者,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公寓党员干部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学生党员也只是忙于日常事务,对思想和党性修养方面的提高也不够重视。致使部分党员干部一方面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甚至带头晚归、玩游戏;另一方面责任心不强,充当老好人,帮助学生逃过检查,导致学生党员干部的威信下降,影响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因此一方面要推进学生党支部进宿舍,利用学校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设岗定责安排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生宿舍,学生党员要“下得去”。另一方面要完善学生骨干的培养计划,包括利用“青马工程”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思想教育,定期召开干部例会,举办干部培训班,开展干部新老交流会,严格党员干部考核,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以及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多宣传公寓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提高他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党员“上得来”,真正发挥好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 文敏.不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公寓学生干部管理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56-57.
[2] 田建涛.公寓管理视阈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以首都医科大学杏林学苑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5,6(4):79-82.
[3] 马成瑶.大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基于五所高校住宿学院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15(8):96-100.
[4] 岳德山.介绍几种类型的学生宿舍建筑[J].煤矿设计,1997(12):43-46.
[5] 邹银凤.“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10(3):109-111.
[6] 李冬霞.“三位一体”公寓管理模式下“四结合”育人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6(11):251-2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JL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