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瓯市“十二·五”期间林地资源动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7-11-09谢小明

林业勘察设计 2017年3期
关键词:有林地立木建瓯市

谢小明

(建瓯市吉阳林业站,福建 南平 353106)

建瓯市“十二·五”期间林地资源动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谢小明*

(建瓯市吉阳林业站,福建 南平 353106)

以建瓯市2010~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的林地资源面积为基础数据,采用指标分析法分析“十二·五”期间建瓯市各类林地面积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建瓯市林地总面积净减2 167.8 hm2,林地减少和主要原因是建设项目征收占用林地;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均有所增加;有林地、林分、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地所占比例保持稳定;未成林造林地所占比例减幅较大;仍有部分无立木林地未被利用。建瓯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林地保护利用压力仍然巨大。

“十二·五”;林地资源;动态特征;成因分析

林地是重要的森林资源,是林业生态和发展的根基,是生态保护建设重要的空间载体[1]。保护林地是林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重要性的工作,是维护生态功能区完整的首要任务。加强林地动态管理,通过林地实时动态监测和年度变更,全面掌握林地变化情况,对切实保护好林地资源、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2]。

1 研究地概况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武夷山脉东南部,鹫峰山脉西北侧,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也是杉木重点产区。建瓯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南低,四周为海拔500 m以上的中低山环绕,平均海拔454 m。全市林地面广量大,分布于境内的群山峻岭之间,大多交通不便,保护与管理均十分困难。近年来,建瓯市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十分迅猛,各项建设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园区、城镇、道路、电力、水利、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林地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2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础数据源自建瓯市2010~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的林地资源面积,即建瓯市“十二·五”期间各类林地面积的消长数据。

2.2处理方法

采用指标分析法,即将某一特定地类在各个年度的面积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称时间数列),分析该时间数列面积指标的增减量、增减速度[3-4]。

3 结果与分析

3.1林地资源动态特征

“十二·五”期间,建瓯市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均有所增加,实现了林业“双增”目标。全市各类林地面积均有所变化,有林地、林分、竹林、无立木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经济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面积有所减少。从各林地面积比例看,有林地、林分、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所占比例保持稳定,未成林造林地所占比例减幅较大,疏林地、苗圃地面积所占比例非常低(表1、表2)。

表1 建瓯市林地资源面积

表2 建瓯市林地资源面积占比 %

“十二·五”期间,林地面积净减2 167.8 hm2,年平均减少433.6 hm2。林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仅在2011年有所增加,之后基本逐年减少,其中2012年减幅最大,较上年减少1 126.7 hm2,占间隔期总净减量的52.0%。

3.1.1 有林地面积动态变化

有林地面积净增3 695.6 hm2,年平均增加739.1 hm2。有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先抑后扬”态势,2011~2013年逐年减少,2013年达到最小值且降幅最大;2013~2015年逐年增加,2015年达最大值且增幅最大。2015年较上年增加3 475.4 hm2,占间隔期总净增量的94.0%。

(1)林分、用材林面积动态变化

“十二·五”期间,林分面积净增8 482.5 hm2,年平均增加1 696.5 hm2。林分面积变化总体呈“斜N”态势,2012年是“峰拐点”,2013是“谷拐点”,2015年达到最大值且增加幅度最大,较上年增加3 546.5 hm2,占间隔期总净增量的41.8%。用材林面积净增8 199.4 hm2,年均增加1 639.9 hm2。用材林面积变化特征同林分大体一致,总体呈“斜N”态势,这与用材林是林分的主体部分相符。

(2)经济林、竹林地面积变化

“十二·五”期间,经济林面积净减5 334.0 hm2,年平均减少1 066.8 hm2。经济林面积变化呈逐年减少态势,其中2012年减幅最大,较上年减少3 038.3 hm2,下降4.2%,占间隔期总净减量的57.0%。竹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斜W”态势,2011、2014年是两个“谷拐点”,2015年达到最大值且增加幅度最大,较上年增加430.5 hm2,占间隔期总净增量的78.7%。

3.1.2 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面积变化

“十二·五”期间,灌木林地面积净减63.7 hm2。灌木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减少态势,2015年减幅最大,较上年减少36.6 hm2,占间隔期总净减量的57.4%。无立木林地面积净增2 284.8 hm2,年均增加457.0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先扬后抑”态势,2010~2014年面积逐年增加且增幅逐年降低,2011年增幅最大,较上年急剧增加2 100.0 hm2,提高了496.9%,占间隔期总净增量的92.0%;2015年有所减少,较上年减少790.3 hm2,降低了22.6%。

3.1.3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变化

“十二·五”期间,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净减8 036.4 hm2,年均减少1 607.3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减少态势,仅在2013年有所增加,之后又逐年减少。2010~2012年逐年减少,2011、2012年较上年分别减少2 787.7 hm2、1 217.6 hm2,分别降低了17.1%、9.0%;2013年较上年增加1 619.9 hm2,提高了13.1%;2014、2015年又持续减少,较上年分别减少2 147.6 hm2、3503.4 hm2,分别降低了15.4%、29.7%;2015年达到最小值且减幅最大,占间隔期总净减量的43.6%。

3.1.4 疏林地、苗圃地面积变化

“十二·五”期间,疏林地面积净减31.5h m2。疏林地面积变化总体呈减少态势,面积占比非常低,且2011、2012年连续2年表现为“折半”态势,减幅分别达到56.3%、47.5%,两年减量占间隔期总净减量的98.1%。2013年后疏林地面积基本稳定,保持在9.0 hm2左右。苗圃地面积净减16.5 hm2,总体呈减少态势,面积占比同样非常低,仅比疏林地高,2015年达到最小值。

3.2林地资源变化成因分析

3.2.1 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林地面积新增320.0 hm2,减少2 487.8 hm2,净减2 167.8 hm2。新增的林地主要是工矿用地和其他用地上的人工造林;减少的林地主要是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及其他用地(表3)。

表3 林地面积转移动态 hm2

3.2.2 有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有林地面积新增15 351.2 hm2,减少11 655.6 hm2,净增3 695.6 hm2。新增的有林地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郁闭成林及无立木林地的造林成林,两者占增加面积的98.4%;减少的有林地主要是受林木采伐、灾害等原因转为无立木林地,占减少面积的82.6%(表4)。

表4 有林地面积转移动态 hm2

(1)林分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林分面积新增16 628.3 hm2,减少8 145.8 hm2,净增8 482.5 hm2。新增的林分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郁闭成林及因柑橘、锥栗等经济林老化或效益不好而改种用材树种,两者占增加面积的94.9%;减少的林分主要是因林木采伐、灾害等原因转为无立木林地,占减少面积的84.6%(表5)。

表5 林分面积转移动态 hm2

(2)经济林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经济林面积新增926.3 hm2,减少6 260.3 hm2,净减5 334.0 hm2。新增经济林主要是建瓯作为“中国锥栗之乡”,锥栗是当地支柱产业,林农热衷种植锥栗;减少经济林主要是柑橘等经济林老化、病虫害或效益不好等转为无立木林地或改种用材树种,占减少面积的79.1%(表6)。

表6 经济林面积转移动态 hm2

(3)竹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竹林地面积新增1 458.6 hm2,减少911.5 hm2,净增547.1 hm2。新增的竹林地主要是竹子生长周期短、投资见效快,建瓯作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竹子之乡”,毛竹林面积位居全国之冠,是当地支柱产业,种植竹林热情仍然高涨;减少的竹林主要是因林木采伐、灾害等原因转为无立木林地或改种植用材树种,占减少面积的60.8%。此外,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占减少面积的36.6%(表7)。

表7 竹林地面积转移动态 hm2

3.2.3 灌木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灌木林地面积新增15.7 hm2,减少79.4 hm2,净减63.7 hm2。新增的灌木林地是林分受立地条件、经营管理等原因发展成为灌木林;减少的灌木林地是因提升森林景观质量、增加生态服务功能等原因而将其改造发展成为林分。

3.2.4 无立木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无立木林地面积新增9 663.7 hm2,减少7 378.9hm2,净增2 284.8 hm2。新增的无立木林地主要是林木采伐后未及时更新或造林失败,占新增面积的99.6%;减少的无立木林地主要是近年来林业部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使得部分无立木林地经人工更新转为林分、经济林、竹林、未成造林地,这部分面积占减少面积的93.9%(表8)。

表8 无立木林地面积转移动态 hm2

3.2.5 未成林造林地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新增5 332.0 hm2,减少13 368.4 hm2,净减8 036.4 hm2。新增的未成林造林地主要是无立木林地的人工造林更新,占增加面积的96.4%;减少的未成林造林地主要是未成造林地的郁闭成林,占总减少面积的99.6%(表9)。

表9 未成造林地面积转移动态 hm2

3.2.6 疏林地、苗圃地动态变化原因

“十二·五”期间,疏林地没有转入只有转出,面积净减31.5 hm2;苗圃地面积新增4.5 hm2,减少21.0 hm2,净减16.5 hm2。减少的疏林地、苗圃地主要是经人工造林更新而成为林分。增加的苗圃地主要是发展经济林。

4 结果与讨论

“十二·五”期间,建瓯市各类林地面积变化动态特征是:林地面积、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总体呈减少态势;有林地面积变化总体态势为“先抑后扬”;无立木林地面积变化总体态势为“先扬后抑”;林分面积变化总体态势为“斜N”;竹林面积变化总体态势为“斜W”;经济林面积变化呈逐年减少态势。森林覆盖率从78.9%增加到79.8%。这些数据表明建瓯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福建省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林地保护利用压力仍然巨大。

为有效保护林地资源,必须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一是严把征占用林地许可审批关,规范征占用林地办理程序,认真做好网上申报工作,把好现场查验关。二是严格巡查和跟踪监管工作,防止未批先占、少批多用、批东占西,超时用地等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三是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形成长效打击机制,切实有效保护林地资源。四是切实加强林权管理,继续做好林权登记工作,严格开展林权抵押登记,规范林权流转,减少林权纠纷的发生。

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和“扩绿、提质、增效”的目标,大力实施无立木林地造林绿化工程,进一步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

[1] 刘春光.昌邑市林地规划和保护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4:1-4.

[2] 李峥.福建省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体系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6(3):15-17.

[3] 曾春阳,刘志斌,曾广宇,等.林地动态变化的空间矩阵模型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2(5):105-110.

[4] 龙训建.基于时间尺度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15-30.

谢小明(1971-),男,福建建瓯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营造林、森林资源管理、林权纠纷、森林防火、不动产登记等工作,(E-mail)joxdxie1971.11.29@163.com。

S750

A

1004-2180(2017)03-0013-05

猜你喜欢

有林地立木建瓯市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多株立木因子测量方法
吉林一号卫星在吉林省中东部松林变色立木监测中的应用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有林地资源分析
杨树立木平均单株材积测算方法
My English teacher
宁安市国有林场有林地林分因子调查分析
建瓯市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新干县“十二五”生态资产林地和立木价值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