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2017-11-09孔德铭
文 图/孔德铭
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文 图/孔德铭
安阳城正北约10公里的辛店村,是安阳通往邯郸的必经之路,其村南的南苏度和北苏度曾是洹河新河上的渡口之一。历史上这里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商贾云集、贸易繁荣,为安阳城北第一大集市,也称辛店集。
2017年3月,“2016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后,辛店村因发现了商代晚期铸铜遗址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名噪一时。
绕城高速撞上商代铸铜遗址
2016年4月,为配合安阳市西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安阳市文物钻探队在项目占地范围内进行文物勘探调查,在中华路北段、辛店村西南发现商代晚期的灰坑和墓葬。远离殷墟中心区域10公里的地方发现商代晚期的灰坑和墓葬在之前非常少见,遗址的价值和地位初露端倪。
当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陶范、磨石数百件,以及窑壁、炉壁等与铸铜有关的遗迹,另清理墓葬48座。一个湮没3000多年的、与殷墟同时期的、以铸铜遗迹为主的商代晚期大型遗址,因现代化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被发现,是偶然,也是必然。
殷墟之外典型的商代晚期铸铜遗址
2016年5月,随着发掘的深入,我们对周边的区域重新进行了勘探调查,遗址的范围不断扩大,发掘成果越来越丰富。从发掘现场情况看,这一遗址的地层堆积主要分为5层。以3号探方(T3)为例,从上至下分别是耕土层、明清文化层、汉代文化层、黄淤沙层、商代文化层。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房基、道路、水井、窖穴、灰坑。其中较为重要的4号房基(F4)为南北向,叠压在商代6号路基(L6)下,其西侧被9号沟(G9,透口于3层下)打破,东侧分别被3个灰坑和1座墓葬打破,中部又被商代晚期墓葬打破。F4南北长15米,东西两侧被破坏严重,东西排列有3排柱洞,柱洞南北向分布。柱洞内有的有鹅卵石,从开口层位和遗迹相互间的关系看,时代约为殷墟三期。
遗址位置示意
遗址航拍
与铸铜有关的遗迹
此次发现与铸铜有关的灰坑、窖穴、井共63个,其中约30个中出土有陶范,多则上百块,少则几块,共计800块左右。
8号灰坑(H8)呈椭圆形,口大底小,斜壁。南北长2.6米,东西宽1.2~1.86米,深0.4米。H8应为废弃陶范堆积坑,内部堆积以残陶范为主,出土有300块左右,还包含少量陶片、兽骨、木炭、红烧土粒等。
H25呈椭圆形,口大底小,斜壁。南北长1.4米,东西长1.2米,深0.55米。填土为黑褐色土,含陶范、陶片、铜针形器、红烧土块、兽骨等。H25内出土陶范(外范和内范)十几件,花纹精美。另外出土的铜针形器,长0.13米,应为制范工具。
陶范阴干坑H53为长方形竖井式土坑,原坑口被破坏,呈不规则形,口下3.2米到底。坑壁陡直,加工平整光滑,隐约可见加工痕迹,坑口处发现有脚窝,坑壁四周近底部有塌陷,平底。底部约有0.9米厚的木炭层。H53出土有制范工具和大量陶范、炉壁等。
与铸铜有关的遗物
在H4、H53等灰坑内都发现有熔炉壁残块,这些炉壁与殷墟孝民屯发现的炉壁基本相同。炉主要为草泥炉,从里到外共分四层,炉壁内侧用耐火材料抹平,为炉衬层,再外是基体层,再外为秸秆(或草)拌黄泥层,最外为加固层,一般在内壁留有熔铜后粘连的铜渣等。其次为夹砂炉,即坩埚,出土有数十块残块,较小,炉内壁普遍粘有铜液,炉体多呈红色,含大量粗砂。
出土的铸铜器具主要有模、范、芯三种。其中范最多,约有一千块。铜礼器的范主要有鼎、簋、斝、觚、爵、簋等,其中觚、爵、鼎最多。纹饰主要有兽面纹、云雷纹、乳丁纹、夔龙纹、蕉叶纹等。芯较少,主要发现有觚的芯。在部分陶范的背面、侧面还发现有图案、铭文等,非常罕见。
修饰工具主要有磨石、陶拍、铜削、铜针、骨锥等。其他的还有陶鼓风管、烧土块、木炭等与铸铜相关的遗迹、遗物。
H35出土陶范
H25出土陶范
发现烘范窑
殷墟时期是中国青铜文明发展的最高峰,这里不仅出土有世界上最多最精美的青铜器,也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数量最多的优秀青铜铸造手工业者和面积巨大的青铜器铸造作坊。青铜铸造可谓是殷墟第一大手工业。
从近90年的殷墟考古来看,铸铜遗址不断地被发现,有苗圃北地、孝民屯东南、小屯村东北、薛家庄南和任家村西南新都汇住宅小区等遗址。目前殷墟发现的各铸铜遗址总面积应该不少于6万平方米。尽管殷墟范围内的铸铜遗址面积大、各种铸铜要素较为齐全、出土陶范多,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烘范窑的存在。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中发现的烘范窑则填补了这一空白,解开了这一谜团。
烘范窑,顾名思义即专门烘烤陶范的窑。铸造青铜器的陶范在使用前,需要加热到500℃左右,以避免陶范在接触烧至沸点的青铜液时开裂,导致铸造失败,这也是先民在长期铸造青铜器过程中总结的经验。2016年6月,在T7的东部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烘范窑,这一结果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的认同。该烘范窑坑口距地表1.7米,坑口、坑底均呈圆形,口小底大。窑壁加工平整光滑,隐约可见加工痕迹。窑壁和底部经过火烤留下2~5毫米厚的烧土壁,烘烤均匀,颜色呈橘红色。平底中央有一个长方形小坑,坑内填满木炭。该窑被晚期墓葬打破,部分窑壁缺失。
M21随葬物丰富,墓主性别难辨
用于烘烤陶范的窑址遗迹
墓葬与漆器
辛店遗址体现了商代晚期典型的居、葬、生产合一的社会形态。在这里除发现商代晚期居住基址、铸铜遗址外还发现有商代晚期的墓葬40余座,其中随葬青铜礼器的墓葬5座。该批墓葬排列密集,出土器物丰富,且许多出土器物与铸铜有关。M21和M41为中小型商代贵族墓葬,不仅出土有青铜礼器,还出土一定数量的漆器。
M21位于T1的西北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小底大。墓内填土为红褐色土夹杂黄灰斑点的五花土,填土内还夹杂少许陶片、兽骨、木炭。在墓室西壁北侧有一半圆形壁龛,平底,上部为半圆形。墓底四周有经夯打的熟土二层台,二层台宽0.2~0.3米,高1米。墓底中央偏东处有一长方形腰坑。墓内有一椁一棺,虽已腐朽,但板灰痕迹清晰,椁呈“井”字形。椁长2.64米,宽1.06米,高1米。墓主骨架腐朽严重,还有飘乱现象,仅可看出俯身,头向北,年龄为成年,性别无法判断。M21出土随葬器物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各类器物30余件,另有漆豆、罍等4~5件。
M41位于M21的西南,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小底大,填土经过夯打。墓底四周有二层台,中央处有一长方形腰坑。墓内有一椁一棺,虽已腐朽,但椁板灰痕迹清晰,从椁板灰痕迹观察,椁长2.5米,宽1.02~1.16米,高0.7米。根据骨架推定墓主人为成年男性。M41出土随葬器物丰富,包括青铜器、玉器、骨器等,其中青铜器17件,分为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类。另有漆豆、觚等3件。
商代晚期漆器发现得不多,特别是在北方干燥地区,保存情况更差。两座墓葬共有9处漆器遗迹,是殷墟及其以外地区一次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批漆器虽然木胎无存,但可见整体漆器纹饰精美、色彩艳丽。以朱、黑色等为主体的外漆,以兽面纹、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等基本保存完好。经现场初步观察,这批漆器的漆皮存在变形、裂缝、龟裂、残缺、脱落等病害。
在这批漆器整体搬迁至实验室后,我们先后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梁宏刚、李存信、王浩天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唐际根研究员、浙江大学张秉坚教授等亲临现场指导,并拟定切实可行的漆器实验清理保护方案。我们按照详细的保护技术方案及技术路线,在实验室内开始长达6个月的清理与保护。目前,出土漆器经过了清理保护后,其“真面目”初步呈现出来,强度也得到一定的提高,达到了保护的目的。一批商代漆器较为完整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其类型丰富、色彩艳丽、纹饰精美,代表商代晚期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M41随葬物丰富,墓主为成年男性
M21漆器出土情况
M41漆器出土情况
遗址的时代及价值
时代与意义
本次发掘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基址是在安阳市以北安阳县区域内第一次发现,它为研究殷墟布局及影响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次发掘还发现了大型铸铜遗址,这是殷墟范围外发现的一处大型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从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等来判断,该遗址时代约相当于殷墟文化的二期至四期。特别是新出土陶范背面有的光滑规整,范壁较薄,系殷墟早期制作方式。另一类陶范,范壁较厚,背部凹凸不平,系殷墟晚期陶范制作方式。可见,这一铸铜作坊延续时间长,规模较大,铸铜的各种要素齐全,代表了商代晚期中国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考古专家现场观察指导发掘工作
与殷墟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处与殷墟遗址同时期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与大型的手工业铸铜作坊,从出土的铜器上所铭族徽看,这里主要集中了以“天”“戈”等族为主体的商代晚期族群,这些族群在殷墟铁四路、戚家庄、刘家庄、大司空村等地都有发现。辛店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从地理位置上看不属于殷墟范围内,但其文化内涵又与殷墟内的相同,也有着相同的族属。从大的区域来看,其又与殷墟相近,是殷都东北方向一处重要的军事、政治屏障,护卫着殷都的安全。它的性质应与2012年发现的安阳人民医院新址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东南距殷墟约8公里)、2016年内黄县河村商代晚期文化遗址(东南距殷墟约60公里)相同,都属于“大殷墟”。殷墟中心文化遗址及周边同一时期相同的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大殷墟”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邑商”。
殷墟时期青铜器铸造族团的形成
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是一处非常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铸铜遗址,基本上包括一切与铸造青铜器有关的遗迹,如烘范窑、范块阴干坑、疑似大型青铜器铸造工作间、祭祀坑、铸铜遗物废弃坑以及与铸铜活动有关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铸铜工匠的墓地等等。还出土了大量与铸造青铜器有关的遗物,其中有陶范(包括外范和内范,使用过的和没有使用过的)、坩埚(将军盔)残块、熔铜炉壁残块、磨石、铜针形器、骨针。从出土的鼎、簋、觚、爵、斝等青铜礼器的陶范残块来看,这个铸铜作坊与殷墟已发现的铸铜遗址相同,都是当时青铜礼器重要的生产基地。
殷墟之外铸铜手工作坊的发现,表明青铜文明已深入影响到了殷墟附近的重要族邑聚落。同时也说明,在殷墟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影响扩大,一批专门以青铜器铸造、销售与交换为职业的手工业生产族团形成。这也为殷商文化及殷墟青铜铸造技术的影响、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动力。
(作者为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辛店商代铸铜遗址现场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