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段子手司马迁讲故事

2017-11-09候人猗兮

哲思2.0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祖廉颇司马迁

◎候人猗兮

听段子手司马迁讲故事

◎候人猗兮

提及太史公,很多人的印象是身残志坚的史学家。说起《史记》,就是一本厚重的史学书呗。这样的想法,司马迁只想给你一个白眼。若迁哥活在当下,什么《吐槽大会》《奇葩说》统统都能被他承包。

比起历史书上某年某月发生了某事,意义如何,《史记》可谓是在讲故事和讲段子中进行的。帝王将相,无一不在司马迁的吐槽之列,连他最推崇的孔子都敢幽上一默。在《孔子世家》里,原本叙述孔子的降生,俨然救世主下凡,却突然笔锋一转,写道:“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孔子生下来脑门上就是凹进去的,所以就叫了丘。这个梗我给满分!

对于高祖刘邦,他写道:“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祖美男子美胡须,可左大腿上有72颗黑痣,密集恐惧症患者害怕了吧。

最绝的是写老将廉颇。当时赵王派使者去探访年老的廉颇,而这位使者却收了廉颇仇人郭开的钱财,故意诋毁廉颇:“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廉颇当时身体非常硬朗,可使者回去却报告赵王说,廉颇虽然还能吃饭,可他一会儿就上了三次厕所啊。于是,廉颇被“黑出翔”。

作为历史级别的段子手,除了会调侃,还特别多情,司马迁在这方面堪称情感编剧大师。《史记》里爱恨纠葛的故事实在太多,后宫争宠剧、爱情伦理剧、兄弟反目剧……轮番上演,叫人欲罢不能。《史记》里最动人心魄的生死恋歌—霸王别姬,最浪漫多情的才子佳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成为后世许多爱情剧本的模板。

司马迁对友情里的人性纠葛也刻画得入木三分。有难能可贵的管仲鲍叔牙之至交,但更多的是普通人趋利避害的真实。比如司马迁写张耳和陈余,二人本是刎颈之交,后来张耳随赵王歇入巨鹿城,被秦兵围困,希望陈余来救,陈余以兵少不敢前,两人就互相埋怨起来,后来竟至相攻相杀。虽是历史,如今读来同样令人唏嘘。

作为一个史官,记录庙堂之事是本职工作,可司马迁让普罗大众都听得懂。他能真正做到记录最全面的历史,将高高在上的皇权贵族和普通百姓平等视之。对皇帝的描写,司马迁敢极尽嘲讽之能事,对于那些官僚,又无处不在揶揄挖苦,而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的游侠,却礼赞歌颂。

游侠,也就是今天说的社会混混,司马迁却歌颂他们的闪光点:“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意思就是,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准则,但他们做人守信用,做事果敢决断,愿意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

对于重农轻商的时代背景,司马迁却长篇大论《货殖列传》,记录经济发展、商人逐利的自然现象。孔子本一介布衣,司马迁作为孔子的头号迷弟,把他列入了原本记录诸侯国的“世家”之中。司马迁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有这样跨越阶级、独到深刻的眼光和情怀。

司马迁这样百科全书式的段子手究竟是如何诞生的?首先得益于他父亲的精心培养。司马谈让司马迁儿时混迹乡野之间,锻炼了强壮的体格,这为他在日后全国旅行并日夜著书打下了身体的基础。10岁前,父亲又给司马迁找了全国的名师孔安国,所以司马迁说自己“年十岁,则诵古文”。年仅20岁他就开始了第一次全国旅行,之后多次随汉武帝全国巡游,这对司马迁写《史记》无疑提供了翔实材料,并开阔了他的眼界。

关键的命运转折,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司马迁38岁那年遭受宫刑。这是他一生的奇耻大辱,更让他明白了世事艰辛。之后埋首投入《史记》的继续创作中,便多了一份对真实世界的深刻解读。

我们享受着他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也为他的遭遇扼腕叹息。如果司马迁活在今天,既会写段子,又学识渊博,还是旅游达人,早就是“国民男神”了吧?

猜你喜欢

高祖廉颇司马迁
汉高祖刘邦最后的日子
废储风波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负荆请罪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拒受玉璧
真实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