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控制类微课程竞赛的实践与思考

2017-11-08李辉罗庆跃聂俊飞黄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3期
关键词:微课程竞赛

李辉+罗庆跃+聂俊飞+黄强

摘要: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或学习方式,自被引入以来,就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在教育管理部门、国内知名赛事、公开课助推下逐步升温与普及。本文回顾了我系首届微课大赛的情况,并分析了各参赛作品的特点及获奖作品的“亮点”。最后,总结了微课建设的要点及“以赛促教”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程;电气控制類课程;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231-02

一、微课程及微课程竞赛

微课程,又称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一种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概念于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首创,认为微课程是“知识脉冲”。在国内,微课程理念引入的第一人为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并开展了国内首次的区域性微课的实践与研究。管理部门认为“微课即可引导教师主动创新课堂教学形态,又可提高学生利用智能终端学习的效率”,教育部高师培训中心发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迄今为止,教育部或行业协会发起的知名赛事有: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程大赛、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等。在一系列赛事带动下,微课热从国家到地方的迅速蔓延,各地方及高校紧跟步伐,以“微课竞赛”为契机,加强高校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丰富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也激发从教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转型期的地方院校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电气控制类微课程竞赛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精神,湖南省教育厅定于2015年6月举办湖南首届微课大赛,邵阳学院继“教学提质年”、“专业建设年”、“教风建设年”之后,继而提出“课程建设年”活动,其重要内容之一即举办我校首届微课大赛。为了迎接省、校预定的比赛,我系党政领导超前谋划,拟定当年9月举办电气控制类微课程竞赛,并进行了提前准备与部署:第一步实行“走出去”计划——选派三人次优秀青年教师外出进行微课程培训;第二步举行“带回来”的“二次培训”活动——全系教员参加微课程教学设计业务培训。竞赛方案规定我系教学任务的电气、测控、自动化、基础、实验室等六个二级单位的青年教师全部参与,其他教师自愿参与为原则,按照省赛的评审规则进行,参赛作品在原创的基础上务必确保微课资源的完整性等。

本次电气控制类微课竞赛共收到分属10门课程的12件作品,其中基础教研室5件,专业教研室共6件,实验室1件,如表1所示。

三、竞赛作品分析

本研究以如表1所示的作品作为样本。笔者观摩了十二件作品的微视频,对作品的总时长、片头时长、课前导入形式、教学形式、微课形式等分别进行了分析:作品的总时长均在12分钟以内,符合“微”的特征,但在结构设计等方面却各有千秋,教学选题比较分散,这也正符合电气控制类课程“广且杂”的特点。当然也还存在几个问题:①制作形式单一,绝大部分仅仅采用的是PPT演示或加上音乐背景,并没有出现多元化的场景,比如投影幻灯、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屏、虚拟课堂等。②比赛与常规教学脱节,分析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及笔者自身的体会可以知道,在学校缺乏微课环境、技术支撑条件下,设计、制作微课或多或少带有突击性、功利性。任课教师精力限制,且多媒体设计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不足,导致众多微课程仅仅是所选课程的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并没成为“线”或“面”。③制作工具单一,作品的设计者们均选用了集录制、剪辑、后期制作于一体的工具软件:Corel VideoStudio Pro,没有呈现“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且有“一脉相承”的痕迹,这也是信息面窄和“送出去,带回来”的结果。④师生互动缺乏,微课既然是“课”,必然需要从教者艺术性表达,师生间情感交流必不可少,而微课是先“录”后“播”,正是缺乏举手投足的一个“灵动艺术”与眼神间的“闭合回路”,需要设计者在教学设计时“心中有学生,教学有实效”。⑤微课教学理念的理解差异明显,大部分作品更多的是按照常规课堂教学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设计,只有个别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情景设计、动画演示、故事讲解,此类作品,最后都脱颖而出被推荐进入我校的首届微课大赛并获奖。

四、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设计虽说一个系统性工程,但在不作过高的要求时,前期的场景录制由一般的智能手机就能做到,而概念性、逻辑性知识的传授,即可借助安装在PC机上的PowerPoint和录屏软件,并配备普通耳麦,就可以完成了,而后期的视频剪辑、配音、画面修饰、格式修改等都可以通过视频处理软件实现,且我校教务处正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视频制作等方面培训,显然技术已经不再是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的壁垒。当教师富有创新激情时,基于精心挑选的教学素材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就“孕育而生”了。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了我系的众多同行进行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建设,比如基于微课的虚拟仪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微课程的过程控制系统的专业课教学研究、基于MOOC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等,并将逐步建立相应的微课程网络资源库,最终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

纵然我系电气控制类课程的微课程竞赛只是一个小规模的赛事,但赛事的举办,促进了从教人员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达到以课改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学,2013,(4):36-42.

[2]李辉,邱雄迩.虚拟仪器“for循环结构”微课教学设计[J].亚太教育,2016,(7):112-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程竞赛
竞赛书目推荐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