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7-11-08田艳兵杨世忠陈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3期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田艳兵+杨世忠+陈霞

摘要:本文回顾了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的发展,分析了自动化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和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培养模式的区别,研究了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对自动化专业实施工程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自动化专业;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148-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和国内对工程专业类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为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3月成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表明我国工程教育在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实施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建立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同时能加强工程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产业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互认,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传统模式

我国自动化专业传统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和审核评估工作,所谓水平评估是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依据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内部所有专业实行的评估,其主要是行业内部的自我评价。传统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具备在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从课程体系构建上,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大类,一般以理论教学为主,配以适当的实践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各个高校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距离工程认证所定位的学习能力培养仍有相当的距离。

为了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各项指标和要求,我国高等院校的自动化专业在培养目标制定、工程教育质量持续改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进而优化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同时根据毕业要求深度改进现有的课程教学方法、调整或从新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切实加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加强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适应工程认证体系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自动化专业人才。

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的自动化专业改革

要适应工程教育认证,应在国内外自动化专业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化的改革方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以自动化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坚持全体学生共同达标,以持续改进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的高素质自动化人才,结合目前我国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应重点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优化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毕业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该达到的程度的描述,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也是形成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这与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制定和优化培养目标时,应该通过对毕业生、教师和用人单位等与专业利益相关的群体调研,分析研究自动化专业未来一段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力求制定和优化合乎内外要求的培养目标,将制定和优化完成的培养目标对外公布,接受相关人员的监督,根据相关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认证规定合格有效的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符合本专业的具体实际、目标具有可实现性、能被全体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成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因此应该建立培养目标的定期评审和修改机制,在实施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定期培养目标的修订。工程专业所在院系也应该明确办学定位、了解社会对本专业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确定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广泛征求意见,调动积极因素促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2.改革课程体系,更新专业教学模式。传统的课程体系,一般只对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规定和安排,它虽然规定了教学内容,却无法明确其与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更缺乏对教学效果的直观评价。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切实加强工程教育平台建设,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要有效地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不合理的专业课程體系进行改革,建立适合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的模块化结构是将培养目标模块化,再将模块化的目标细分为一个个毕业要求,然后将毕业要求再细分到各个课程模块中,这样就能明确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有哪几条贡献、课程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培养目标。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十分清楚在每一堂课上所教或所学的内容对培养目标的贡献。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反过来又可以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提供依据。

3.建立适合工程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了达到工程教育质量动态调整和改进的目的,在工程教育认证前提下,自动化专业必须建立机制完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体系,根据工作教育认证标准,该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主要由组织架构、运行方式和规章制度构成,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是改进工程专业所在院系的组织架构、完善运行方式和健全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优化各教学环节,发挥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最大作用。②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更多地承担学习的引导者作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将课堂由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③建立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工程教育应建立良好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学环节的效果进行监控,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实时监控。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毕业后其专业教育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促进专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4.建设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师队伍。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更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专业老师不仅仅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相关的工程经验和职业素养。目前我国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在职业素养和工程应用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学校要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需要。建立校企互动的教师培养体系,促进年轻教师到企业一线的整训制度,将教师外派到相关企业进行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

四、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很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自动化作为工科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工程教育认证为高等院校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依据。据此,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改进课程教学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杰,汪沛.以工程专业认证为背景的PLC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自然科学,2016,(6):103-104.

[2]贾宏志,郑继红,徐伯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光电专业物理光学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60-161.

[3]丁健,孙强,干开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2016,(1):135-138.

[4]王晓刚,王清,王佳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改革[J].高教学刊,2016,(5):155-156.

[5]李擎,崔家瑞,阎群,等.工程教育认证下自动化专业实践类课程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225-228.

[6]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7]支希哲,韩阿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5,(4):44-47.

[8]任红,卫刘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84-86.

猜你喜欢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材料成形CAD/CAE/CAM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