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花?希望
2017-11-08隗嘉
作者简介:隗嘉(2000.11-),男,汉,广东人,高中在读。
在国人的眼里里,废墟,终究是要放弃的。
看到“一片狼藉,满目萧然”等词语的时候,绝对不会有关于家人团圆,总角之晏,国泰民安的联想吧?只有面对失败,面对挫折,面对苦难,甚至是难以改变的悲剧时,我们才会在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悲伤的地方低喃:
“这,是一片废墟。”
这么说来,废墟,确实是不好的東西。
然而,不尽然如此。
君不见颐和园遗址;君不见圆明园遗址;君不见古镇青石板桥路;君不见荒都二月花又开,这一个又一个的废墟,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他们即便已经败落,却仍用被炮火轰击,被风侵蚀,被烈日暴晒的身影诉说,诉说中华五千年的故事。那些故事有的是黎民百姓,有的是花前月下,有的是寒灯苦读,有的是保家卫国。一个又一个故事交织,一个又一个身影来来往往,一座又一座城池兴起败落,如此一幅浮世绘,造就那一个又一个时代。
诚然,即便是悲剧的产物,他也有着动人的美丽。
每年春日,踏青是必要的。最好的去处是遗址公园,看历史在石板上刻下的刀光剑影或昨日繁华;听着早春的鸟儿歌唱,一股带着春天泥土的清香花儿被我们就着自然的喧嚣喝下。沉浸于花香的弥漫之处,作为主角的废墟有着另一番味道。不是炎夏的热血,冷秋的萧索,寒冬的寂寞,是属于早春的,只是早春之时才有的“生”意;一股新鲜的,活着的力量把我们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地洗了一个透,洗去了一冬的寂静萧瑟。
也许会好奇,早春不是只在废墟,为何只有废墟的早春才会有格外的生机?
可能是因为它是废墟吧?
一间屋子,一个镇子,一座城池,一朝疆土当他们还不是废墟,在它还没有死去,无论是城里还是城外,无论是多远,还是多久,被连着的人们总有一个共同的去处;迢迢千里而来,百年之后归根,它站在那里,接待了一个又一个过客;可现在它“死”了,成为人们眼里的废墟。人们忘记了与它当初也曾有过的热闹,如同一家被时代抛弃的逆旅,人们继续向前走着,它却只能原地等着。渐渐的,渐渐的,它愈发凄清,与新的喧嚣繁华相比,它是那么静﹑那么寂﹑那么令人想远离。
可是,不知何时,这样一个令人心生厌意的去处,也开出了那么新艳的花;那么令人想忘记的那段寒冷寂静的岁月,那花也毫不嫌弃的开出了那么生意的颜色;在那么废弃的地方,在没有人欣赏的地方,花却比他处更加动人,尽态极妍。
那花,努力了多少个日月,在这被遗忘的地方,用自己的努力,在这里活着。即便是现实,也会有童话般的美丽。那地方﹑那废墟﹑在这美丽的浸染下,又活了过来。
于是,当初被联系的人,又回来了,和花一起,让那废墟活过来。
噢,不对,不再是废墟,是遗址!
人们不再远离那地方,也许更多是对过去的追忆。人们更喜欢那地方,但是始终没人打算把将变为原来的样子。
毕竟嘛,已过去的东西,是应该让它过去的。
曾几何时,站在废弃的颐和园遗址上,看着眼前的残根断壁,内心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座园林的历史,我们不难从史书记载中了解到这座皇家园林当年所经历了怎样惨无人道的掠夺与破坏。想起敦煌石窟、洛阳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许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精美的雕像和壁画都被野蛮地切割掠走,留下的只有一片片的苍白和空洞,仿佛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这种痛心,只有当你在你漫步其中时更加感同身受。原是眼里看不到故事里的美丽,可随着耳边总有的呜咽,往日的繁华与美丽却被这沙哑的嗓音印入眼睛里,脑子里,心里。
当海南文昌上空腾地而起的长征五号;当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再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当看见伶仃洋海面上珠港澳大桥横斩惊涛;当南海巡航的舰艇、三沙飘扬的国旗;当亚投行横空出世,一带一路绵延万里。一切的一切如同等待多年之后的收获,如同园丁辛勤培育后难得的美丽,如同遗址里的花,开出了新的气息。时代继续向前走着,我们也是。
愿那花朵,那希望在遗址上永不凋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