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发力打赢治霾攻坚战

2017-11-08刘方刘国艳黄卫挺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能源污染

刘方+刘国艳+黄卫挺

目前,雾霾危害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全面发力攻坚治霾已是刻不容缓。从深圳治霾的做法来看,治理雾霾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现阶段应该实施最严厉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传统企业转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树立公共交通理念,加快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防治,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

一、深圳治霾的成效与做法

20世纪90年代,由于环境保护意识欠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深圳大气污染逐渐严重,灰霾天数持续增加,2002年突破100天,2004年达到最高的187天,全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受灰霾笼罩。深圳市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调整发展思路,逐步树立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率先实施了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建立了环境形势分析会制度,自加压力,推进并实施了大气环境质量提升40条政策措施,多管齐下,精准施策,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常态化。2016年深圳在GDP较2002年增长5倍以上,机动车数量增长9倍以上(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三、密度第一),人口数量增加近1倍的情况下,灰霾天减少至27天,PM2.5浓度降到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GDP 20强城市第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双提升。

(一)自加压力,打造“铁腕治污”决心和执行力

深圳市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改善大气质量作为深圳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市民綠色福利的重要抓手,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广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基础上,自加压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先后提出40条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和30条“升级版”提升措施,并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蓝天工程”全力推进,体现出了深圳市在提升大气质量上的决心。与此同时,积极以深圳标准引领大气质量提升。发布了生物质燃料、建筑装饰装修涂料、非道路移动机械、家具成品及原辅材料、汽车维修VOCs排放等10余项行业污染治理的强制性特区技术规范。制定了实施家具、机电、印刷线路板等7个重点行业VOC治理技术指引,有效引领了大气质量提升。另外,率先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落实了最严厉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强化了环境主体责任,坚定推进、长效管理,着力解决了治霾“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问题。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污染低、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

深圳一直致力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2008年以来,聚焦产业发展的前沿化和绿色化,全力推进新一轮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在2013年开始布局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不断形成新的优质产业增量,实现了由 “三来一补”的玩具制造、纺织印染、印刷等高污染产业,向低污染的新兴产业转变。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40%;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70%。

(三)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清洁能源

为了治理雾霾,深圳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了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85%以上,深圳因此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4万吨、氮氧化物1.7万吨。同时,深圳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改造,率先将电厂燃料由高污染重油改为清洁的天然气,完成了20万千瓦及以上所有发电机组的脱硫设施改造,全行政区范围内禁止使用煤、重油、木柴等高污染燃料,彻底淘汰民用散煤和工商业用煤,成为全国唯一全行政区域禁燃高污染燃料的城市。

(四)突出整治挥发性有机物(VOC),有效降低有机颗粒物污染

VOC作为细颗粒物(PM2.5)的前体物之一,是造成灰霾的重要原因。深圳市在完成全部加油站、油库及所属油罐车等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汽车维修、装饰装修行业等一系列行业地方标准,全面推进家具、建筑装饰装修、集装箱制造、汽车制造和维修等重点行业VOC整治,每年减排VOC达到7万吨以上。为进一步降低有机颗粒物污染,深圳市提出,到2020年涂装工艺全面使用低挥发性涂料,清洗工艺重点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清洗剂比例不低于30%。

(五)加大治理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减少机动车尾气、港口船舶等污染

针对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深圳通过加强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淘汰等措施,有效遏制机动车排污。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汽车,2016年新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9万辆,总量超过6.7万辆;鼓励营运、公务和社会车辆使用清洁能源;全面禁行黄标车,淘汰老旧车及黄标车近7万辆;实施清洁柴油车计划,严控柴油车数量;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确保排放达标,同时推广使用LNG或电动非道路移动机械,逐步提高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率先开展船舶污染治理,2014年在全国率先应用财政补贴,推广船舶靠泊使用岸电和低硫油。2016年10月提前实施强制转用低硫油的治理措施,目前已有6150余艘次远洋船舶使用低硫燃油;已建成港口岸电设施泊位12个,可提供远洋船舶岸电供应泊位数全国最多。

(六)突出绿化建设,助力吸附更多的有害气体

植物可以吸收灰尘、拦截颗粒物,据测算,每年每亩树林可以吸收50公斤二氧化硫,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2.5浓度。基于此,深圳将全市面积的1/2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严格控制开发。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如积极打造“公园之城”,全面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推进城市主干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等。目前,建成生态景观林带超过8万亩,公园总数超过900个,大幅提高了森林覆盖率。endprint

(七)突出区域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深圳地域面积小,大气环境质量受外部影响较大,区域对深圳市PM2.5贡献超过50%。深圳市主动利用深港、深莞惠城市合作机制,通过组织联合执法、查处高污染车辆等措施,积极推进协同治理,区域空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2016年,珠三角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PM10年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5%。

正是基于这种多管齐下,精准施策的思路,深圳市最终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蓝天白云的常态化。

二、有关启示和政策建议

治理雾霾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必须把治理雾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强化“顶层设计、科学施策、铁腕治理”。结合深圳治理雾霾的有益经验和目前其他省市的积极探索,得到以下启示,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奠定基础。

一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最严厉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首先,建立和完善灰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控体系。其次,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保持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同时,严格落实环保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大气环境执法监测行为的督查。另外,实施最严厉的生态环境责任追究机制,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依法严肃追究责任。最后,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作用。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实现防污、治霾的凤凰涅槃。持续的严重雾霾是工业化对生态损害程度的直观展示,是对传统工业生产触碰自然底线的警示,解决雾霾天气最根本的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全力推进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幅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占比。采用立法、市场、经济、环保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加快淘汰和转型高污染企业。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改造等手段加快企业污染减排和产业升级。

三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进一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需积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推进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发展和利用,大力开展新能源的利用,从以依靠煤炭、石化燃料等传统能源消费结构逐步转移到以依靠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以智能化为特征的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秸秆综合利用。目前主要是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以及全面淘汰高污染锅炉,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逐步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四是树立公共交通理念,减少机动车等尾气排放。目前,应从城市公共交通、清洁燃油供应等方面着手,协调推进“车、油、路”同步发展,多管齐下防治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影响。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放到首要位置,改善低碳公共交通系统,鼓励能耗低、排放低、清洁能源、LNG燃气车等新型公交车辆的应用,加快城市公交车辆的改造和升級。积极推进出租车、叉车清洁能源化。切实加强机动车生产、使用、淘汰的全过程环境监管。

五是加快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防治,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全面推进重点行业VOC整治,有效降低有机颗粒物污染。在家具制造、建筑装饰装修、集装箱制品、汽车制造和维修、塑料制品、电子制造、金属制品等涂料行业推广水性涂料;明确界定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规定包装彩印及印刷行业全面完成低VOCs原料改造。禁止销售、使用超过VOC含量限制要求的产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严格落实施工扬尘的污染管理。制定有效的扬尘防治管理办法,完善法律法规标准,明确环保、住建等部门应履行的职责义务,积极开展联动执法。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明确环保责任人,确保施工场地场容、场貌干净卫生,多管齐下,真正从源头上控制。突出绿化建设,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助力吸附更多的有害气体。开展城市道路动态保洁,按照道路尘土量实时监测结果,对超标路段及时开展动态保洁。

六是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确保排放物达标。开展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确保监控质量。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与此同时,小散乱污的污染源没有在线监控,应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对小散乱污企业进行清理。

七是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将长效治理作为治理雾霾天气的原则。雾霾天气频发的地区,相邻省份或地区要携手共同治理,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地区的治理规划,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在治理过程中,要秉持长效治理的原则,坚持持久治理,坚决杜绝仅仅在雾霾天气产生的时间突击治理的方式。

雾霾不仅仅是自然界空气污染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牵涉到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式,牵涉到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还牵涉到治理污染的观念、政策和方法。创造“中国蓝”,需要政府和全社会所有人共同努力,更需要常抓不懈的心和坚强的执行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源污染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SOUNDS OF THE CITY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绿色清洁能源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丰富的能源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
好大的方块糖